大众报业集团主办
注册

为民生 抒民意 解民忧 新闻热线:0532-80902818转808

投稿信箱:dzwqdz2012@163.com

当前位置:首页 > 新闻 > 青岛社会

公交卡将全国通用 琴岛通将用于乘坐地铁

来源:青岛早报   作者:   2014-04-18 10:28:00

关键词: 通卡 支付宝 全国联网 公交企业 一卡通

  2016年底前大中型城市初步实现公交一卡通跨市域、跨交通方式使用 到2020年全国联网

  公共交通一卡通全国联网有了时间表。交通运输部17日宣布,预计2016年底前,全国大中型城市初步实现公交一卡通的跨市域、跨交通方式使用;到2020年基本实现全国范围内跨市域的公共交通一卡通互联互通,全国联网。

  交通运输部运输司副司长王水平17日在新闻发布会上表示,交通部已于近期印发了关于做好《城市公共交通IC卡技术规范(试行)》验证工作的通知,标志全国公共交通一卡通互联互通工作进入实质性推进阶段。

  公交一卡通在我国起步于1999年,近年来取得了较快发展。目前全国已有254个地市级以上城市发行了公共交通一卡通,总数超过3.5亿张,使用范围覆盖了公交、地铁、出租汽车等多种交通运输方式,应用功能扩展到小额消费支付领域。

  “目前,江苏、广东、吉林3省以及37个公交都市创建城市已开展公交一卡通互联互通技术规范验证工作。但各地公共交通一卡通在发展过程中也暴露出标准不一、各城市间不能联通、无法实现大规模联网应用等问题。”王水平说。

  他介绍,此次推进工作将通过以点带面、先区域后全国、先验证后推广的方式,先在全国选取京津冀、长三角、珠三角、东三省等部分区域开展联网工作,逐渐过渡到全国联网。

  中国交通通信信息中心等单位负责编制了 《城市公共交通IC卡技术规范(试行稿)》,并组织开展了技术规范的试点验证工作。

  中国交通通信信息中心主任曹德胜告诉记者,技术规范还考虑了在智能手机平台实现互联互通应用的技术、安全和业务需求。下一步在试点验证阶段,计划在智能手机平台上进行一卡通技术试用,选择适合的解决方案,在试点成熟后向全国推广。

  一卡通如何全国“互通”

  ——交通运输部运输司副司长王水平答记者问

  公交一卡通如何在全国联网?能给百姓带来多大便利?为此记者专访了交通运输部运输司副司长王水平。

  问:公交一卡通互联互通有没有“时间表”?

  答:公交一卡通互联互通工作的重点是解决群众持卡跨地域跨交通方式使用问题。按照计划,互联互通工作争取到2016年,初步完成大中型城市互通;2020年,在全国范围内基本实现公交一卡通跨地区、跨交通方式的互联互通。

  为实现这一目标,交通运输部提出了“统筹兼顾、兼容并蓄、逐步替换、平稳过渡”的发展思路,与各级交通运输主管部门共同努力,通过以点带面、先区域后全国、先验证后推广的方式,先在全国选取京津冀、长三角、珠三角、东三省等部分区域开展联网工作,逐渐过渡到全国联网。

  同时,在实施过程中,将切实保护公交一卡通企业利益、不增加群众负担。

  问:公交一卡通互联互通如何实现标准化?

  答:在前期深入调研和统一行业认识的基础上,交通运输部组织编制了 《技术规范》,包含了卡片、读写终端、技术接口、安全管理等方面内容。

  为确保技术规范的安全、可靠、适用,交通运输部在江苏、广东、吉林3省及37个公交都市创建城市,组织对技术规范进行全面验证,修改完善后向全国推广,最终形成国家标准。同时,组织中国交通通信信息中心牵头建设国家级公交一卡通清分结算平台,着手运用市场机制,实现一卡通支付业务的跨地域清分结算。

  近期,交通运输部将结合行业发展需要,组织编制行业发展指导意见,为行业未来发展指明方向。对行业和群众关心的公交一卡通服务价格、服务质量、风险控制等方面问题也将相继出台有关管理政策。

  问:公交一卡通互联互通将为百姓提供哪些新服务?

  答:群众将从四个方面感受到新变化。

  一是内涵更丰富,在构建综合交通运输体系的前提下,除实现公交一卡通跨地域使用外,更加注重多种运输方式间的互联互通,包括城市交通、城际轨道、道路长途客运、水上客运等。

  二是技术更先进,结合国内外最先进的技术,充分兼容现有各地正在使用的技术标准,保障未来的升级改造平稳完成。

  三是服务更完善,根据不同区域的特点,在满足人民群众对互联互通的需求基础上,充分尊重当地特色,提供各个层次的个性化服务。

  四是市场更规范,通过管理政策与行业自律,制定准入和退出机制,严格规范各种乱收费和垄断谋利现象,推进公开化、透明化管理,促进行业科学、健康有序发展。 本版稿件(除署名外)据新华社

初审编辑:赫洋
责任编辑:李敏

大众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1、大众网所有内容的版权均属于作者或页面内声明的版权人。未经大众网的书面许可,任何其他个人或组织均不得以任何形式将大众网的各项资源转载、复制、编辑或发布使用于其他任何场合;不得把其中任何形式的图片切换散发给其他方,不可把这些信息在其他的服务器或文档中作镜像复制或保存;不得修改或再使用大众网的任何资源。若有意转载本站信息资料,必需取得大众网书面授权。
2、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大众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3、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大众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本网转载其他媒体之稿件,意在为公众提供免费服务。如稿件版权单位或个人不想在本网发布,可与本网联系,本网视情况可立即将其撤除。
4、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30日内进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