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环保局:2012年污染排放量远超环境承载力
来源:京华时报 作者: 2013-06-01 08:38:00
昨天,北京市环保局发布《2012年北京市环境状况公报》,公报称,去年北京有76天臭氧超标,可吸入颗粒物(PM10)的年平均浓度值超过国家二级标准9%;河道水污染状况仍很严重。环保局相关负责人在回应空气改善的结果与市民的感受有差距时表示,个别污染严重的日子公众记忆深刻,但从去年来看,总体污染趋势有改善。
去年有76天臭氧超标
北京市环保局环境监测处处长刘贤姝介绍,去年全市空气中二氧化硫、二氧化氮、PM10和一氧化碳年平均浓度值分别为0.028毫克/立方米、0.052毫克/立方米、0.109毫克/立方米和1.4毫克/立方米。与2011年相比,二氧化硫、二氧化氮和可吸入颗粒物年平均浓度分别下降1.5%、5.5%和4.4%,一氧化碳年平均浓度持平。二氧化硫和二氧化氮年平均浓度值达到国家二级标准,PM10年平均浓度值超过国家二级标准9%。
公报显示,去年全年空气中臭氧存在局地超标的现象,各监测点分别超标75小时至296小时,共分布在76天中。相当于5天中就有一天臭氧超标。臭氧逐渐替代PM2.5,成为首要空气污染物。全市大气降水年平均PH值为5.34,酸雨频率为28.1%。
臭氧污染郊区高于城区
有关专家表示,臭氧对人体健康的危害主要是强烈刺激呼吸道,造成肺功能改变,引起气道反应和气道炎症增加、哮喘加重等。据悉,美国等发达国家经过几十年治理,PM2.5浓度已下降,但对臭氧还没有办法,法国、英国等城市的臭氧浓度也经常超标。
北京环保监测中心负责人表示,去年开始对北京局地进行臭氧监测。臭氧跟PM2.5一样,是二次污染物。一般是郊区的污染高于城区。此外,臭氧超标在北京只有在5月份到10月份左右会出现,气温在25℃到28℃以上容易产生臭氧超标,低温则不会。
延庆PM10浓度值最低
从公报来看,去年全市16区县的环境中,各区县空气中二氧化硫、二氧化氮的平均浓度值均达到国家二级标准,昌平区、顺义区、怀柔区、平谷区、密云县和延庆县的年均PM10浓度值达到国家二级标准,其他城区均超标。其中延庆县PM10浓度值最低,为0.082。
2012年全市生态环境质量指数(EI)为67.5,较上一年略有改善,生态环境质量级别为良。其中,位于北部、西北部的生态涵养发展区生态环境状况优于城市功能拓展区、城市发展新区和首都功能核心区。
污染排放超环境承载力
目前北京市污染排放总量居高不下,每年污染减排速度都是艰难“跑赢”污染排放增量。初步统计显示,2012年,北京市地区生产总值增长7.7%、达到17801亿元,常住人口增加50.7万人、达到2069.3万人,机动车保有量近520万辆,全市污染物排放量大致相当于在2011年全市污染排放总量的基础上增加一个小到中型城市的排放量。
近十年来,北京市常住人口每年大体增长60万人左右;年人均水资源占有量只有100多立方米;100%的石油、天然气,95%的煤炭、64%的电力、60%的成品油都要从外埠调入。污染物排放量虽有下降,但仍大大超过环境承载力。资源约束越来越紧,环境压力越来越大。
市环保局有关负责人表示,由于北京污染物排放总量大,同时受地理、气候等自然条件的限制,要实现主要污染物的总量减排,需要在消纳了污染物“增量”的基础上再削减“存量”才能实现。与公众的期望相比,与达到国家空气质量和水环境质量的要求相比,还有较大差距。
■官方说法
北京空气质量 去年有所提高
京华时报(微博):为何我们的空气质量在不断改善,但是市民仍感觉污染严重?
大气环境管理处处长于建华:我想首先是公众对空气环境的质量期望很高,这个可以理解,然后公报评价的是全面的平均浓度值,可能很多人对个别好天,或者个别污染天记忆深刻,因此感觉空气质量很差,但从全年的平均结果来看,确实是提高的。最后说到治理的问题,空气污染是全世界大城市都经历的难题,我们现在的污染来自生活的方方面面,比如做饭、出行、取暖都带来了污染,因此治理的过程将很长。
■数说2012环境
全市主要污染物排放量继续下降,二氧化硫、氮氧化物、化学需氧量和氨氮的排放量同比分别削减了4.12%、5.75%、3.46%和3.95%。
以PM2.5为例,目前北京市空气中本地排放源机动车排放占比最高,达22.2%,已经超过了工业污染排放。
259家污染企业关停退出,双山水泥集团、北京鹿牌都市生活用品有限公司等企业实现原址停产。
共治理修复污染土壤约290万立方米。
原标题 北京环保局:2012年污染排放量远超环境承载力
大众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1、大众网所有内容的版权均属于作者或页面内声明的版权人。未经大众网的书面许可,任何其他个人或组织均不得以任何形式将大众网的各项资源转载、复制、编辑或发布使用于其他任何场合;不得把其中任何形式的图片切换散发给其他方,不可把这些信息在其他的服务器或文档中作镜像复制或保存;不得修改或再使用大众网的任何资源。若有意转载本站信息资料,必需取得大众网书面授权。
2、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大众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3、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大众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本网转载其他媒体之稿件,意在为公众提供免费服务。如稿件版权单位或个人不想在本网发布,可与本网联系,本网视情况可立即将其撤除。
4、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30日内进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