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网:让消费者放心的“标准”是企业底线
来源:人民网 作者: 2013-05-06 16:47:00
最近,有关瓶装水的问题炒得沸沸扬扬,而《生活饮用水卫生标准》、《饮用天然矿泉水标准》、《瓶装饮用天然水标准》等等,各种标准夹杂着天然水、矿泉水、纯净水等,将消费者带入云山雾罩之中。
在这次瓶装水“标准门”事件中,关于各种瓶装水标准之间到底是怎么回事,正如一位业内人士所说是一言难尽,非常复杂。但综观媒体调查报道后,还是可以理清一些脉络:1、中国包装饮用水标准涉及国家、地方和企业标准;2、国家标准在所有标准中的效力等级最高;3、没有国家标准的时候,可以根据需要制定行业标准或地方标准,但不能与国家标准相冲突;4、国家鼓励企业制定严于国家标准的企业标准;5、瓶装饮用水国家标准的制定存在多个部门、多口管理现象,其中甚至包括企业参与。
顺着这一脉络,就能搞清楚一些基本事实。所谓“标准门”实际反映出的是中国标准制定背后混乱的生态问题,国家标准与国家标准出台程序的不完善,导致企业有机可乘,甚至标准制定被企业绑架。
以“农夫山泉矿泉水标准不如自来水”为例,已有的四种国标并不包括“山泉水”。所以农夫山泉就采用了当地制定的地方标准。又因为国家自来水标准制定得比农夫山泉依照的地方标准要晚,而浙江当地又没有及时废止地方标准,所以导致了地方标准低于国家标准。
不要小看这些标准之间的差异,中间往往隐藏着巨大的商业利益,很可能一字之差对企业就意味着巨额利润的增加和风险责任的减低。比如,国家已有《饮用天然矿泉水》的国标,但很多企业却偏偏不加以引用,而是敦促地方出台所谓“山泉水”之类地方标准。因为用了“天然矿泉水”就要有采矿资质的审批,此外还要对开采地的水源进行春夏秋冬4次检测。这都是成本和生产门槛。而这些地方标准的制定大多都有企业的参与。
普通的消费者很难看懂各种复杂的标准,他们大多数时候甚至并不在意这些标准,这使得各地方和企业得以联手通过一些似是而非的标准,以增加企业利润和当地的税收,这似乎是个双赢的办法。但这种“双赢”只是建立在不曝光、不出事的基础上。一旦事情败露,对消费者的挫伤则短期内难以挽回。
在这次“标准门”中,农夫山泉一直在喊冤。但正是这种平常中爆出的“行业秘密”更引人深思:中国瓶装水深入千家万户十几年,而行业标准混乱的现象也不是一年两年,为什么直到今天,才会被以这种内讧的形式意外揭露出来,这样的“意外”令人惊讶。
“标准门”曝光后,国家卫计委立刻表示将整合统一包装饮用水国标,这值得赞赏,但仅仅是统一标准是不够的,因为道高一尺,魔高一丈,总有不良企业在利益的驱动下寻找种种机会。因此在统一标准的同时,监管必须一起跟上,既要严格监管,又要克服“多龙不治水”的弊病。另外,标准的制定过程还应尽量公开、透明,接受消费者监督。
有部分人认为,国内产品的质量标准不宜定得过严,因为这会影响民族产业的市场竞争力,由此产生了标准严格度从国际到国标到地方依次递减的现象。从短期看,这种做法似乎有一定道理。但是,再宽松的标准也不应低于“放心”两个字,这是绝不容失守的底线。
大众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1、大众网所有内容的版权均属于作者或页面内声明的版权人。未经大众网的书面许可,任何其他个人或组织均不得以任何形式将大众网的各项资源转载、复制、编辑或发布使用于其他任何场合;不得把其中任何形式的图片切换散发给其他方,不可把这些信息在其他的服务器或文档中作镜像复制或保存;不得修改或再使用大众网的任何资源。若有意转载本站信息资料,必需取得大众网书面授权。
2、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大众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3、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大众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本网转载其他媒体之稿件,意在为公众提供免费服务。如稿件版权单位或个人不想在本网发布,可与本网联系,本网视情况可立即将其撤除。
4、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30日内进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