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众报业集团主办
业内称儿童检查微量元素最坑爹:部分医生为创收
来源:新华网 作者: 2012-12-03 17:22:00
第五媒体 第一时间 彩信发送 每天两期 移动用户发送短信QLWB至10086轻松定制
每月资
费三元
费三元
新华网北京12月3日电 扎一下手指,就知道孩子缺不缺钙——绝大多数城里孩子都做过这样的检测。然而,业内人士却坦言,查血钙是最“坑爹”的体检项目,微量元素检测基本没有意义。
微量元素,在人体内的含量少到以毫克计算,却是困惑数亿家长的大心病:孩子到底缺不缺?该不该查?记者调查发现,正因为这些谜团的存在,一些机构浑水摸鱼,动不动推介家长给孩子验血检测。
不靠谱的微量元素检测大行其道
“微量元素检测,除了血铅外,其它项目没有一点价值。”一家三甲综合医院检验科医生小鲁举例说:“查血钙是史上最坑人的项目。人体只有1%的钙在血液中,身体的自我调节会保持血钙值相对恒定,身体即便‘缺钙’也很难在血液中得到体现,所以通过查血钙的方式确定是否缺钙的做法很荒谬。”
钙在人体内的含量虽不属微量,但它经常和其他微量元素放在一起检测。这种检测几乎是儿童、尤其是婴幼儿家长必谈的话题,许多医疗机构将这一项目纳入为儿童保健的必备内容。记者日前调查北京一家特级幼儿园的两个班,其中96%的学生都检测过微量元素,近70%测过多次,有一半是在社区医疗机构测的。
北京的一些社区医疗机构,孩子做常规体检、接种疫苗时就会给测微量元素。如在马家堡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建档保健的婴幼儿,5个月、8个月和一岁半要各测一次微量元素。内蒙古、四川、吉林等许多地方的医疗机构也都主动给孩子检测微量元素。
北京、上海等城市大部分医院都有微量元素检测业务。一些医院检验科医生指出,检测大部分是医生主动开的,家长以为是例行检查,一般都没有异议。上海儿童医学中心儿保科副主任李斐说,临床上约三分之一是家长主动要求测的。
据记者了解,目前国内微量元素检测的内容主要包括铜锌钙镁铁铅。检测的方式包括测头发、测尿液、采指血、抽静脉血等,其中后两种居多。
亚洲儿科营养联盟主席、中国医师协会儿童健康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丁宗一直言:“近20年来,国内微量元素检测的方式花样百出,但检测结果都不靠谱。”他指出,微量元素检测对仪器和实验室的环境要求非常高,不是一般的医院实验室能做到。所以国外基本不查,孩子没病不会给抽血。
“这种检测确实没必要。”北京协和医院儿科主任宋红梅说,国内外关于微量元素检测至今没有一个公认的权威方法。即便是查静脉血,也只是血液水平,而不代表身体内的含量。
正因此,北京协和医院没有将微量元素检测纳入孩子的体检,北京大学第一医院自2008年7月起也取消了这一业务。
利益催“大”微量元素 误导滥补藏有隐患
明知结果不靠谱,为何还要开展检测?“非常纠结,也很无奈。”某三甲妇幼保健院检验科医生小苏说,医院领导要求开展检测,创收是重要原因。这是问题的根源,医务人员必须考虑生计。
小鲁也表示:“除血铅外,所谓的微量元素检测除了有经济意义外无任何临床意义。医院之所以开展有的是因为儿科医生和医院管理层对微量元素检测存在错误认识;有的是即使知道真相也不会主动戳穿这个事情,毕竟增加一个检测项目就可以多赚钱”。
据记者调查,我国各地微量元素检测基本都是自费,一次检查五项(除铅外)费用低的40元左右,高的近100元。
小苏告诉记者,目前医院用的主要是国产试剂,五项检查成本厂家报价7元多,再加上仪器损耗以及人工等成本,这一项目的盈利虽不算太大,但它量大。他所在医院每天就有150个左右标本,每年幼儿园体检还有很多额外的标本,全年将近6万个标本。
“微量元素检测纯属炒作。除医院外,最大的赢家就是那些卖补品的商家,还有检测仪器和试剂的生产厂家。”小鲁说,这是一个产业链。
微量元素检测的滥用,再加上“孩子不吃饭,补锌是关键”“钙锌同补,增强吸收”等广告的轰炸,使部分医生和家长深陷迷局。一些临床医生不了解真相,过于依赖化验单看病;一些家长主动要求检测微量元素,如果医院不能测,还会认为医院水平差。这些使得孩子滥补微量元素在所难免。
家住呼和浩特新城区的赵海燕说,孩子在防保站花了80元检测,结果略微缺锌,医生给开了150元的补锌冲剂。北京丰台区的王女士听说孩子缺锌和钙,一口气买了8盒保健品,花费数百元。
业内人士指出,不仅检测、开药增加家长的负担,更令人担忧的是,拿不靠谱的检验结果去指导用药,其中潜藏隐患。如补钙过量会高钙血症、脏器组织钙化等;锌过量则会导致孩子胃肠道不适。
微量元素检测禁令遭遇“软执行” 惩罚违规应有“硬措施”
“微量元素被人为夸大,一个有良知、有职业修养的医生不应该开这个检查。”丁宗一说。微量元素检测的泛滥,给孩子的成长人为设置了“暗礁”。
其实,早在2009年,卫生部就专门下发文件要求:“除血铅检测外,医疗机构临床实验室不得开展其他重金属和类金属的临床检测,不得出具临床检测报告。”这一规定在现实中明显遭遇“软执行”,凸显了监管的乏力。
受访专家指出,首先,卫生部门应加强对医疗机构的监管,规范其诊疗行为,废弃不合理、不科学的检查;医生要有正确意识,要负责任,合理开出各种检验申请,对违反规定的医疗机构和医生应有可操作性的处罚措施。同时要加强培训,提高医生专业知识水平和业务能力,尤其是基层医生。
宋红梅表示,医生不能“纸上看病”。如关于孩子微量元素是否缺乏,不能简单地凭检测结果做出判断并开药,更重要的是看孩子的临床症状、饮食情况以及病史等综合考虑。“孩子只要是正常饮食,不偏食,没有先天代谢缺陷,以现在的生活条件一般不缺微量元素;婴幼儿时期按医嘱适当补充些维生素D和钙即可,而没必要检测。”
其次,要对家长进行宣教,正确引导,减少盲从性。“与其给孩子补微量元素,不如给家长多补补营养知识。”北京大学第一医院妇产儿童医院副主任医师刘景城说。
丁宗一也表示,家长不应太关注微量元素检测结果是否正常,而应该多关注些这样的问题:了解各种食物中都含有哪些微量元素,含有哪些营养素,如何搭配好一日三餐。
此外,专家们还指出,相关部门应严格监管补充微量元素药品、保健品的不实广告宣传,以免公众被误导。政府部门、社会、家庭等各方应携手,消除儿童成长过程中人为增添的烦恼。
微量元素,在人体内的含量少到以毫克计算,却是困惑数亿家长的大心病:孩子到底缺不缺?该不该查?记者调查发现,正因为这些谜团的存在,一些机构浑水摸鱼,动不动推介家长给孩子验血检测。
不靠谱的微量元素检测大行其道
“微量元素检测,除了血铅外,其它项目没有一点价值。”一家三甲综合医院检验科医生小鲁举例说:“查血钙是史上最坑人的项目。人体只有1%的钙在血液中,身体的自我调节会保持血钙值相对恒定,身体即便‘缺钙’也很难在血液中得到体现,所以通过查血钙的方式确定是否缺钙的做法很荒谬。”
钙在人体内的含量虽不属微量,但它经常和其他微量元素放在一起检测。这种检测几乎是儿童、尤其是婴幼儿家长必谈的话题,许多医疗机构将这一项目纳入为儿童保健的必备内容。记者日前调查北京一家特级幼儿园的两个班,其中96%的学生都检测过微量元素,近70%测过多次,有一半是在社区医疗机构测的。
北京的一些社区医疗机构,孩子做常规体检、接种疫苗时就会给测微量元素。如在马家堡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建档保健的婴幼儿,5个月、8个月和一岁半要各测一次微量元素。内蒙古、四川、吉林等许多地方的医疗机构也都主动给孩子检测微量元素。
北京、上海等城市大部分医院都有微量元素检测业务。一些医院检验科医生指出,检测大部分是医生主动开的,家长以为是例行检查,一般都没有异议。上海儿童医学中心儿保科副主任李斐说,临床上约三分之一是家长主动要求测的。
据记者了解,目前国内微量元素检测的内容主要包括铜锌钙镁铁铅。检测的方式包括测头发、测尿液、采指血、抽静脉血等,其中后两种居多。
亚洲儿科营养联盟主席、中国医师协会儿童健康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丁宗一直言:“近20年来,国内微量元素检测的方式花样百出,但检测结果都不靠谱。”他指出,微量元素检测对仪器和实验室的环境要求非常高,不是一般的医院实验室能做到。所以国外基本不查,孩子没病不会给抽血。
“这种检测确实没必要。”北京协和医院儿科主任宋红梅说,国内外关于微量元素检测至今没有一个公认的权威方法。即便是查静脉血,也只是血液水平,而不代表身体内的含量。
正因此,北京协和医院没有将微量元素检测纳入孩子的体检,北京大学第一医院自2008年7月起也取消了这一业务。
利益催“大”微量元素 误导滥补藏有隐患
明知结果不靠谱,为何还要开展检测?“非常纠结,也很无奈。”某三甲妇幼保健院检验科医生小苏说,医院领导要求开展检测,创收是重要原因。这是问题的根源,医务人员必须考虑生计。
小鲁也表示:“除血铅外,所谓的微量元素检测除了有经济意义外无任何临床意义。医院之所以开展有的是因为儿科医生和医院管理层对微量元素检测存在错误认识;有的是即使知道真相也不会主动戳穿这个事情,毕竟增加一个检测项目就可以多赚钱”。
据记者调查,我国各地微量元素检测基本都是自费,一次检查五项(除铅外)费用低的40元左右,高的近100元。
小苏告诉记者,目前医院用的主要是国产试剂,五项检查成本厂家报价7元多,再加上仪器损耗以及人工等成本,这一项目的盈利虽不算太大,但它量大。他所在医院每天就有150个左右标本,每年幼儿园体检还有很多额外的标本,全年将近6万个标本。
“微量元素检测纯属炒作。除医院外,最大的赢家就是那些卖补品的商家,还有检测仪器和试剂的生产厂家。”小鲁说,这是一个产业链。
微量元素检测的滥用,再加上“孩子不吃饭,补锌是关键”“钙锌同补,增强吸收”等广告的轰炸,使部分医生和家长深陷迷局。一些临床医生不了解真相,过于依赖化验单看病;一些家长主动要求检测微量元素,如果医院不能测,还会认为医院水平差。这些使得孩子滥补微量元素在所难免。
家住呼和浩特新城区的赵海燕说,孩子在防保站花了80元检测,结果略微缺锌,医生给开了150元的补锌冲剂。北京丰台区的王女士听说孩子缺锌和钙,一口气买了8盒保健品,花费数百元。
业内人士指出,不仅检测、开药增加家长的负担,更令人担忧的是,拿不靠谱的检验结果去指导用药,其中潜藏隐患。如补钙过量会高钙血症、脏器组织钙化等;锌过量则会导致孩子胃肠道不适。
微量元素检测禁令遭遇“软执行” 惩罚违规应有“硬措施”
“微量元素被人为夸大,一个有良知、有职业修养的医生不应该开这个检查。”丁宗一说。微量元素检测的泛滥,给孩子的成长人为设置了“暗礁”。
其实,早在2009年,卫生部就专门下发文件要求:“除血铅检测外,医疗机构临床实验室不得开展其他重金属和类金属的临床检测,不得出具临床检测报告。”这一规定在现实中明显遭遇“软执行”,凸显了监管的乏力。
受访专家指出,首先,卫生部门应加强对医疗机构的监管,规范其诊疗行为,废弃不合理、不科学的检查;医生要有正确意识,要负责任,合理开出各种检验申请,对违反规定的医疗机构和医生应有可操作性的处罚措施。同时要加强培训,提高医生专业知识水平和业务能力,尤其是基层医生。
宋红梅表示,医生不能“纸上看病”。如关于孩子微量元素是否缺乏,不能简单地凭检测结果做出判断并开药,更重要的是看孩子的临床症状、饮食情况以及病史等综合考虑。“孩子只要是正常饮食,不偏食,没有先天代谢缺陷,以现在的生活条件一般不缺微量元素;婴幼儿时期按医嘱适当补充些维生素D和钙即可,而没必要检测。”
其次,要对家长进行宣教,正确引导,减少盲从性。“与其给孩子补微量元素,不如给家长多补补营养知识。”北京大学第一医院妇产儿童医院副主任医师刘景城说。
丁宗一也表示,家长不应太关注微量元素检测结果是否正常,而应该多关注些这样的问题:了解各种食物中都含有哪些微量元素,含有哪些营养素,如何搭配好一日三餐。
此外,专家们还指出,相关部门应严格监管补充微量元素药品、保健品的不实广告宣传,以免公众被误导。政府部门、社会、家庭等各方应携手,消除儿童成长过程中人为增添的烦恼。
吴立州
大众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1、大众网所有内容的版权均属于作者或页面内声明的版权人。未经大众网的书面许可,任何其他个人或组织均不得以任何形式将大众网的各项资源转载、复制、编辑或发布使用于其他任何场合;不得把其中任何形式的图片切换散发给其他方,不可把这些信息在其他的服务器或文档中作镜像复制或保存;不得修改或再使用大众网的任何资源。若有意转载本站信息资料,必需取得大众网书面授权。
2、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大众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3、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大众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本网转载其他媒体之稿件,意在为公众提供免费服务。如稿件版权单位或个人不想在本网发布,可与本网联系,本网视情况可立即将其撤除。
4、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30日内进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