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审编辑:王秀洁
责任编辑:李佳宁
大众网记者 刘宇昕 青岛报道
国土空间规划,是城市面向未来的“蓝图规划”。
近段时间,随着国务院陆续批复了南京、广州、深圳、成都、沈阳、杭州等地国土空间总体规划。11月9日,青岛也迎来了国务院批复的《青岛市国土空间总体规划(2021—2035年)》(以下简称《青岛总规》)。
这是青岛历史上首个“多规合一”的国土空间总体规划,是青岛面向2035年可持续发展的空间蓝图,是青岛市各类开发保护建设活动的基本依据。
就此,大众网记者采访了中国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原院长、全国工程勘察设计大师李晓江,对本轮青岛总规进行深入解读,详解《规划》对青岛市未来发展的重要意义。
未来机会!明确国家赋予青岛的使命和担当
本轮规划,确定青岛城市性质为沿海重要的中心城市,国家历史文化名城,现代海洋城市,国际性综合交通枢纽城市;核心功能定位是北方先进制造业基地,北方对外开放门户,国际滨海旅游目的地。
“国土空间总体规划反映了一个城市发展的重大战略问题和一些国家对城市发展的战略性、总体性的要求,所以城市发展一定要放在国家发展的大格局里面去看。”李晓江认为,国务院对青岛市国土空间总体规划提出了四个城市性质,三个重要的核心功能定位,从上到下讲,反映了国家对青岛的要求,可以看出青岛在国家发展、城市发展大格局中的地位。
“目前,我们国家60%—70%的经济和人口聚集在海岸带上,国家的改革开放也是率先从4个特区城市和14个沿海开放城市开始的。所以沿海城市的发展在国家发展大格局当中,是最重要的。”他表示,国务院批复意见将沿海重要的中心城市放在青岛城市性质的第一条,体现了青岛在国家城镇体系中的重要地位,凸显了青岛作为中心城市的引领性和带动性作用。
对于现代海洋城市,李晓江认为,如果国家要在沿海地区试点海洋城市或者海洋中心城市的话,青岛是不可或缺的,也是基础条件最好的城市之一。“从现代海洋城市的定位来讲,青岛有海洋能源、海洋生物、海洋旅游等很多领域可以去开拓,变成发展的动力,变成发展的机会。青岛需要去思考,怎么做好现代海洋城市的文章,这是国家给予的责任,也是青岛的一个优势。”
对于国际性综合交通枢纽城市,李晓江表示,青岛叠加了门户和枢纽这两个要素,作为整个北方地区最重要的出海口,门户开放作用突出。近几年随着航运、航空、铁路系统逐步完善,城市枢纽功能不断提升,匹配了国际性综合交通枢纽的定位,也迎来了城市发展重要的一个战略机遇。
李晓江表示,总体而言四个定位,一方面反映了国家对青岛的要求,明确了青岛承担的使命和担当,另一方面也反映了青岛的特质,反映了青岛既有优势,反映了青岛未来的机会。
集聚优势!明确城市特色“破圈发展”
“红瓦绿树、碧海蓝天”是青岛城市风貌的独特标签。
“可以说,青岛既有高品质、很有特色的城市建设,又处在一个绝佳的自然环境当中,这是人工的物质环境和自然环境最佳的配合。所以青岛最大的旅游价值,一个是我们的文化遗产,一个是我们的自然遗产。”李晓江认为,本轮规划当中强调了对青岛历史文化名城保护、对建设国际滨海旅游目的地的要求,其内涵应该是一件事情。
他表示,青岛作为第三批国务院批复的历史文化名城,距今已有30年了。本次国务院批复的城市性质延续了历版总规将国家历史文化名城再次纳入,体现出国家要求青岛保护好历史文化、传承历史文化、弘扬历史文化、凸显历史文化的价值。
“历史文化名城是我们国际旅游最重要的核心资源,具有人文和自然双重价值,把物质文化保护好的同时,挖掘和弘扬非物质文化,突出背后的人文精神、人文情怀、人的审美。”李晓江认为,城市旅游最核心的是做好文化文章,物质的文化遗产是我们历史文化名城最珍贵的遗产,是核心资产,一定要保护好、利用好。城市文化也包括那些无形的文化,青岛是一个既有国际化又有文艺范儿的城市,开放的中西合璧文化交融氛围就是青岛的非物质文化。
提及青岛,最大的“特色”还是海洋。本轮《青岛总规》明确城市发展目标,2035年,成为国内领先的现代海洋城市;2050年,为国家经略海洋、建设海洋强国提供青岛实践。
李晓江认为,青岛建设海洋城市,首先要做好海洋科研创新,重要的是能够吸引人才,能够留住人才,尤其是吸引更多国际国内的海洋人才在这集聚,成长为一个强大的海洋科研和科创基地。
与此同时,青岛港作为山东港群的核心枢纽港,未来还需要往国际航运中心方向来发展,要紧抓共建“一带一路”新平台,强化畅通国内国际双循环重要节点作用的契机,深度融入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发挥出海口的作用,提高港口的集疏运体系,加大与沿黄内陆城市群和中心城市的合作,通过在西安、兰州等地设置无水港,推进多式联运,增强港口枢纽功能,提升港口能级。
建设人民城市!让青岛更宜业宜居宜乐宜游
李晓江认为,城市发展如何让市民满意,这是一个核心话题,也是一个难题。人口流动已经从“收入导向”转向“美好生活导向”,这是当前一个显著的变化。在他大学毕业的那个时代,人是随着工作走的,哪里工作好就去哪里。但是今天人们的流动,是为了更好的生活,这就是从“收入导向”转向“美好生活导向”。
市域城乡生活圈和公共服务设施规划图
本轮青岛总规提出,构建公平共享、弹性包容的城市生活圈,强调了要提供全龄友好的基本公共服务保障。李晓江表示,当城市发展到新的阶段,不同群体的需求差异很大,要充分了解城市新市民、旅游人口、商务人士、创业人群等不同诉求,提供精细化、多样化的公共服务和特色空间,使城市能够体现公平、共享理念,真正做到“人民城市人民建、人民城市为人民”。
李晓江认为,针对城市新市民,要帮助他们解决好住房、医疗、养老,尤其是孩子的教育问题;针对游客,首先是提供他们没有看过和体验过的东西,这样对他才会有吸引力,另外还要提供安全、方便、性价比高的出行和住宿环境等;针对商务人群,能够提供便捷高效的航运和铁路交通。另外,还要保留一定的低成本空间给低收入群体。
中心城区中心体系规划图
“城市建设还要体现对生命全过程的关注,聚焦‘一老一小’和特殊群体,推进儿童友好型、养老型的设施建设。本轮青岛总规也提出要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构建居家为基础、社区相融合、机构为补充的养老服务体系。”李晓江说。
同时,本轮规划着重提出要构建全域防灾安全韧性格局,全面提升城乡的安全保障水平,这也是建设人民城市不可或缺的一环。李晓江认为,这既是对我们长远生存的担当,也是对当下安全的负责之举。如此一来,城乡居民便能更安全地生活,城乡空间也能够变得更具安全与韧性。
当下,青岛正以其新一轮国土空间规划为蓝图,阔步前行。
初审编辑:王秀洁
责任编辑:李佳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