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审编辑:
责任编辑:蒋甜
大众网记者 蒋甜 青岛报道
近日,国内最为顶级的两大BIM赛事落下帷幕,由青岛城发集团组织申报的重庆高架路项目凭借先进的“数字孪生”理念与典型的应用成果在全国千余份参赛作品中脱颖而出,先后荣获第五届全国工程建设行业BIM大赛特等奖、第十三届“龙图杯”全国BIM大赛一等奖(最高奖项),持续刷新青岛市政工程领域数字化成果获得荣誉奖项新纪录,标志着项目数字化应用位列国内领先水平。
重庆高架路项目作为青岛“四纵五横”快速路网体系的重要一“纵”,南起山东路,北至仙山路,全长17.7公里,跨市北区东北部,纵穿李沧区及城阳区南部,其中高架主线及九对匝道已于去年提前实现通车,有效串联起4条快速路、4条高速路和17条主干路,极大提升了青岛主城区通行能力和效率。作为青岛市智能建造领域标志性项目,重庆高架路项目规模大、工期紧、装配率高、施工环境复杂、参建单位多、现场管理信息交互量极大:项目需要打通省内长度最长、复杂度最高的立体复合交通走廊;需要实现近20条市政管线的合理布置;需要保证沿线地铁安全运营同步提升项目建设速度;需要保证万吨桥梁顶升安全施工;需要全面开展预制装配式桥梁……为此,项目围绕打造全省首座“数字孪生高架”目标,按照“数字化管理、工业化建造”模式,高标准设计、高品质建设,构建起“1+1+3+N”数字化建设体系,打造BIM+GIS数字化建设管理平台、AI+AR智慧化工地平台、IOT新型智造化装配式梁场三大系统,形成标准化设计、工厂化生产、装配化施工、信息化管理、智能化应用的数字高架建设模式。
数字孪生模型可视 多维助力方案优化
重庆高架路项目充分利用数字孪生技术,整合工程BIM模型、倾斜摄影模型、现状管道模型等要素,打造了多源信息融合的“一张总图”可视化展示沙盘,实现项目用地、征迁建筑、迁改管线等关键场景的可视化呈现。借助BIM数字化模型能够直观展示总体设计,有效评估关键节点方案可行性,项目累计进行了多个大类、超30种不同设计方案的比选优化。
施工现场智慧物联 重要工点实时管控
在建设过程中,利用智能物联设备构建了立体化的工地智能监控和控制体系,弥补了传统方法和技术在监管中的缺陷。重庆高架路项目全线布设了25处高倍变焦高空摄像头,以及70余处施工工点摄像头,对项目施工现场进行全方位无死角管控。在施工现场和预制梁场,监控AI摄像头、周界防护、智能烟感、扬尘监控等智能化硬件实现全覆盖,百余名现场管理人员配备智能单兵设备,可以实时查询人员定位、进行视频对讲指示,实现工程建设现场24小时全时段、全区域的智能管控与远程工作调度,有效保障了项目建设安全高效推进。
值得一提的是,2023年9月,项目跨海大桥接线南侧采用了桥梁顶升技术,顶升段全长126米、宽28米,共两联四跨,顶升总重量9600吨为青岛桥梁建设有史以来最大,桥梁抬升最大高度6.27米为山东省内最高,调坡比6.35%居于全国前列。本次顶升施工历时35天,运用BIM+GIS数字化建管平台对104台千斤顶、共计63个行程进行全程监测,施工数据实时上传,第一时间掌握现场信息,在确保安全基础上,有效缩短施工周期约20天,相关施工工艺及监测技术达到国内先进水平。
重庆高架路项目基于BIM技术打造了数字建管平台,融入国家政策文件、市政工程管理标准体系以及项目管理规章制度,创新打造了国内首个“数字总工”系统。建设过程中,项目全线30余家参建单位、1000余名管理人员在数字化平台上协同工作,实现了进度、质量、安全、计量等项目管理流程的数字化升级和人、机、料、法、环等施工现场数据的智能化应用,极大提高了项目管理效率、力度和协同能力。
打造数字孪生梁场 建立构件生产追溯体系
重庆高架路项目全线桥梁面积约55万平米,预制混凝土小箱梁2060片,共366跨,是青岛市预制装配式规模最大的高架桥。项目建设了青岛市最为智能的预制梁场,通过数字化平台管控预制生产过程,实现了项目上2060片箱梁从“人机料法环”到“构件成品出厂”再到“桥梁现场”全过程的智能化建造,全面提升了智能生产、监管水平,科学压缩工期近6个月。2023年10月,在应用数字化监管平台全程参与指导下,单月完成架梁1006片,创造了青岛市有史以来单月架梁数量之最。
截至2024年8月,重庆高架路项目已经实现了国家、省、市三个层级智能建造试点项目“全满贯”,打造了国内领先的大型“数字高架”,建立了市政行业领先的大型市政交通基础设施智能建造标准化实施体系。
近年,青岛城发集团秉承强烈的社会责任感,在致力投资建设市级重大基础设施以及保障性住房等重大民生项目的同时,聚焦数字化应用、装配式智能建造等关键领域,积极开展研究与实践。集团公司坚持“科技赋能、智慧引领、数字转型”理念,先后成立青岛城发数字科技有限公司和工程技术联合研发中心,持续推进项目数字化建管平台更新完善和推广复用,积累优质数据资产,立足主责主业,全力打造建筑业“新质生产力”的孵化地和推进器,在科技创新和数字化建设方面持续发力,为青岛智能建造高质量发展增势赋能,助力“数字青岛”建设持续迈上新台阶。
初审编辑:
责任编辑:蒋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