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行进口车市场为何深陷尴尬境地?
来源:环球网·汽车 2016-02-16 09:30:00
平行进口车市场就像一只促进整个进口汽车市场良性发展的“鲶鱼”。当大环境的水温不断降低时,“鲶鱼”的游速也自然会出现放缓。而2015年,这条“鲶鱼”遭遇了前所未有的冰河。
2014年8月,随着国家工商总局的一纸《关于停止实施汽车总经销商和汽车品牌授权经销商备案工作》的公告,平行进口车经销商不再受备案制度限制,正式“登堂入室”。
换言之,平行进口车作为非授权经营方式的重要表现形式,从2014年8月开始正式“合法化”,从“地下”运作转为“地上”发展。然而,“合法化”之后的一年又4个月里,平行进口车市场却陷入了一个尴尬的境地,繁花似锦的表象和日渐低迷的销售数据并不对等。
2015年2月,平行进口车在上海自贸区开卖,短短不到半年时间里,深圳、天津、广州三座城市也相继开展平行进口试点工作,此后,四大自贸区认证的汽车平行进口试点企业数量规模不断过大,截至目前为止,四个自贸区累计认证的汽车平行进口试点企业数量达到95家,其中上海28家,广州14家,天津35家,福建18家。其中还包括多家类似于上海永达汽车集团有限公司、上海百联汽车贸易有限公司、宝信汽车集团有限公司等国内进口汽车的领军企业。
从普通经销商层面来看,2015年年底国家相继出台的《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加强进口的若干意见》,以及《国家认监委关于自贸区平行进口汽车CCC认证改革试点措施的公告》,规定从2016年1月1日起,将实行放宽对进口汽车原厂授权文件的要求、放宽平行进口汽车数量限制、简化工厂检查要求三大举措。
以上举动,破解了自贸区平行进口车汽车试点存在的3C认证等瓶颈,也让普通经销商们看见了一片有待挖掘的市场。
以3C认证改革这一利好消息为例,平行进口车销售前的中间环节得以减少,认证检测费用有望从过去的4万多元降低为3千至5千元,如此一来,平行进口车价格将进一步降低。
“随着商务部以及国家认监委对于平行进口车的利好政策,平行进口车市场相对于中规进口车而言,还有更大的市场空间等待挖掘,而且随着国家对于数量限制的开放,平行进口车的成本降低了30%。”合天下集团创始人赵艳详在接受本媒体采访时曾表示,随着政策推进,“合天下”也将加大在平行进口车业务的投资力度。
一位自贸区平行进口商表示:“最保守估计,明年通过上海口岸,完全按照平行进口汽车标准进来的车辆可到上万辆。”
但是,在整个平行进口车市场风生水起的表现背后,却隐藏着一个残酷的数据。平行进口协会副会长姜建清在接受AutoKol采访时透露,尽管相比2013年,2014年平行进口车的进口量有所加大,在12万辆左右,但报关数量却反而出现了下滑。
他进一步解释这一现象,“其中大部分(平行进口车)处于保税状态,保守估计有5万辆左右利用口岸政策保税或者延缓报关。”由于2014年底积存在口岸的车辆过多,再加上2015年经济大环境的持续下行,“2015年连同2014年平行进口车的总销售量保守估计在8万辆左右。”
与姜建清给出的数据一样残酷的是,中国乘用车市场信息联席会副秘书长崔东树对于2015年平行进口车市场发展的评价为“市场在萎缩。”
那么我们不禁要问,合法之后的平行进口车市场为何反而呈现出下行状态?
▌大环境转冷,让平行进口车无处避风
2015年全国狭义乘用车总销量为2,020万辆,同比增速9.3%,相较2014年批发增速13%稍有降低。在经济下行趋势和限购压力及股市波动等多重因素的影响下,2015年的车市不可避免地呈现出增速放缓特征。
而作为汽车市场的一个利润空间比较大的板块,平行进口车市场也无法做到独善其身。在崔东树看来,平行进口车从“地下”搬到“地上”的最大意义在于提高进口车市场的竞争程度,使得行业内部以及品牌之间能够形成更加充分的竞争,使得消费者能够购买到质量更好、价格更优产品。
而从更高层面来看,滚雷进口车创始人陈鸿认为,通过开放平行进口车,鼓励竞争、打破垄断,符合中国更好发挥市场配置资源决定性作用的大方向。
简言之,平行进口车市场就像一只促进整个进口汽车市场良性发展的“鲶鱼”。当大环境的水温不断降低时,“鲶鱼”的游速也自然会出现放缓。
尽管利好政策正在相继出台,但是用汽车行业评论员张志勇的话来说,这些只能从一定程度上改善经销商面临的问题,但是消费者购车需求的多少并不会因此而发生改变。
▌平行进口车的竞争优势在被迫减少
“除了大环境的影响,平行进口车供应渠道的变窄、以及国外汽车厂商对紧俏车型进行发动机调校等,也使得平行进口车的竞争优势在逐步减少。”在姜建清看来,进口车受各种外来因素的影响,市场层面逐渐变冷。
货源紧俏而且有局限性。从平行进口汽车的来源来看,相关资料显示,2015年已经售出的平行进口车来源中,美国及加拿大占55%,中东占40%,欧洲占5%。
各种法规政策阻碍销售渠道。根据我国新版《汽车销售管理办法(征求意见稿)》中规定:“不得以销售汽车的名义销售已在境内外办理登记或者使用的车辆。”换言之,禁止进口车在中国市场“二次销售”。然而美国法律规定车辆必须在出境时办理完税手续并进行登记,这样的车辆在上海自贸区就被认定为“旧车”,无法进行销售。
而对于威胁到自身在中国这一最大汽车市场利润的行为,国外汽车厂商也自然不会坐视不理。早在2014年,戴姆勒公司(Daimler AG)便已加强力度打击未经授权由美国向中国出售汽车的行为。梅赛德斯-奔驰(Mercedes-Benz)美国地区首席执行官史蒂夫·坎农对此表示,梅赛德斯采取的第一步是鼓励经销商通过使用美国齐洛房地产数据库公司等在线资源查证潜在买家的地址,以此审查购买专属市场车型的买家,并且对现金付款设置障碍。
除了堵截平行进口车市场的源头,汽车厂商还在排量上下功夫,比如2015年年中一度闹的沸沸扬扬的宝马品牌将旗下畅销车型X5的排量提升25ml的消息。这样一来,中国平行进口这款车型的税费上涨了近11万。
▌售后体系、监管流程亟待完善
此外,平行进口汽车售后服务体系规范不完善也使得消费者面对平行进口车时容易产生顾虑,而这一制约性问题至今没有得到妥善解决。
以永达集团售卖的平行进口版宝马X5为例,这款车主要来自于中东、北美、加拿大和墨西哥地区。其中中东和北美的新款X5售价为75.5万元。而带有M配件的墨西哥、加拿大版本价格更是高达90万元以上。反观宝马配置、规格与之最为接近的目前正在各家4S店销售的2015款xDrive35i中国限量版,指导价为95.8万元,终端价格大约在86.8万元左右。相较而言,尺寸更大、调校更出色的国外版具有一定的价格优势。
不过有一点值得注意,平行进口宝马X5可以在所有宝马4S店内进行维修和保养。但是质保是需要额外购买的。如果单单购买地盘、发动机、变速箱“三大件”的质保,价格为7,500元(3年/6万公里),如果是整车质保,价格为15,000元(3年/6万公里)。这在一定程度上削弱了平行进口车的价格优势。
专家提醒,尽管我国政府在平行进口市场加大推进力度,但在我国“合法化”后的平行进口车的确仍处于起步阶段,尤其售后短板仍是不少消费者心中的一大顾虑,政策体系及监管流程也亟待完善。无疑,从起步到成熟需要一个过程,而这一切都需要时间来磨合、完善。
当然,未来国家对于平行进口车售后服务的态度如果能够借鉴更为成熟的日本那是再好不过了,日本相关规定要求跨国汽车厂商在日本设立的总经销商为平行进口汽车提供售后服务,并对每一辆平行进口车都提供单独认证。类似的政策保障对于平行进口车市场的向上发展会有着可观地推进作用。
▌众多“蚂蚁”将在这场博弈中出局
“随着越来越多的企业加入战局,平行进口车市场的内部博弈也在不断加强。”姜建清进一步透露。
作为第一批进入上海自贸区大名单的平行进口汽车试点企业,上海永达汽车集团有限公司市场营销中心执行总监张岑淳子在采访中曾表示,永达引入的平行进口车将和“中规车”形成差异,在车型上不会有太大矛盾。查看永达豪车中心的网站页面不难发现,永达集团旗下的平行进口车业务除了会销售与4S店车型配置或性能存在差异的平行进口车,也囊括了林肯MKT、奔驰GL500、丰田塞纳等并不在国内销售的车型。
业内人士表示,对于类似于上海永达汽车集团有限公司、上海百联汽车贸易有限公司、宝信汽车集团有限公司等国内进口汽车的领军企业来说,平行进口汽车仅仅是主营业务的补充部分,是在和厂商、经销商进行谈判时的一个重要筹码,其主要作用在于削弱厂商对于流通渠道的控制。
但是不可否认的是,与那些真正想在平行进口车市场分得一杯羹的普通经销商来相比,这些企业就已经有着诸多经济以及人脉方面的天然优势,更何况是那些厂家指定的进口车总代理商?常年在天津从事进口车贸易的常先生坦言:“无论在工商总局还是商务部等相关部门,这种非中规的进口车都没有和总代理进口的车享受到同样的待遇和平台。”
而这种实力的悬殊会对行业未来的发展走势产生最直接的影响。平行进口车副会长姜建清甚至预测:“散众平行进口商将在2016年衰减80%以上。”也就是说,洗牌在所难免。
对于平行进口车市场接下来的发展,张志勇认为,适应相关机构的介入、铺设渠道等都需要花费大量的时间,一个市场的成熟不是一蹴而就的,而是需要等待。
而姜建清的观点是:“2016年估计会是平行进口商最艰难的一年。”不过他同时也认可了平行进口车市场的发展前景,“市场是有的,如何创新是平行进口商面临的课题。”
版权声明:
本文为《童济仁的汽车评论》独家稿件,禁止任何形式的转载或改编,如有任何侵权行为,侵权者将承担相应的法律责任!
责任编辑:姜付进
热点图片
大众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1、大众网所有内容的版权均属于作者或页面内声明的版权人。未经大众网的书面许可,任何其他个人或组织均不得以任何形式将大众网的各项资源转载、复制、编辑或发布使用于其他任何场合;不得把其中任何形式的图片切换散发给其他方,不可把这些信息在其他的服务器或文档中作镜像复制或保存;不得修改或再使用大众网的任何资源。若有意转载本站信息资料,必需取得大众网书面授权。
2、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大众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3、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大众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本网转载其他媒体之稿件,意在为公众提供免费服务。如稿件版权单位或个人不想在本网发布,可与本网联系,本网视情况可立即将其撤除。
4、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30日内进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