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众报业集团主办
125年4月15日 星期二
注册

为民生 抒民意 解民忧 新闻热线:

投稿信箱:

当前位置:首页 > 旅游 > 旅游新闻

旅游集散中心出路在何方?

来源:半岛都市报   作者:   2009-09-08 11:10:00

第五媒体 第一时间 彩信发送 每天两期 移动用户发送短信QLWB10086轻松定制
每月资
费三元
  2006年9月底,山东首家旅游集散中心——青岛旅游集散中心在青岛颐中体育中心(今青岛市体育中心)成立 ,但由于没有找准市场定位等原因,自中心挂牌三年来,始终冷冷清清,如今已是“名存实亡”。2008年7月,由青岛交运集团出资打造的青岛国际旅游集散中心注册,并于今年3月28日在青岛汽车东站举行了散客组团游首发仪式。“现在的旅游集散中心规模有限,又是刚刚起步,还只是一个散客旅行社加车队的形式,距旅游集散中心应该发挥的作用还有一定的距离。”青岛大学旅游学院院长马波教授这样评价。

  目前,每年来青旅游散客人数达3000多万人次,占全市国内游客总量的95% 以上。那么,经历过一个繁忙的“暑假”后,青岛国际旅游集散中心究竟还有哪些问题亟待解决?与上海、杭州等城市相比,在旅游业内人士及专家眼里,该中心又有哪些路要走?本报记者近日进行了探访。

  ■现状 每年3000万散客亟需“集散”平台

  红瓦绿树,碧海蓝天,青岛以独特的魅力吸引着来自全世界各地的游客。

  据青岛市旅游局行业管理处处长王淑娟介绍,2000年,市政府提出了“从观光型向度假型旅游城市转变”的口号。当时,来青散客已是连续第三年超过2000万人次,到了2006年,来青游客高达2265万人次,占所有来青游客总量的90%以上,而2008年奥帆赛的成功举办,更是吸引了众多散客来青旅游。“目前,岛城每年的散客人数达到3000多万人次,占到了全市国内游客总量的95%以上”。

  然而,如此巨大的散客市场,除了自助游外,却长期被一些不正规的旅行社和旅馆私自“承包”。以青岛火车站周边为例,方圆两公里内聚集着大大小小数十家旅行社 ,它们几乎都以“青岛一日游”、“崂山一日游”等作为吸引客源的主打产品,其中不乏未经旅游部门备案的“黑旅行社”,甚至还有一些小旅馆推出了“散客拼团”业务,这不仅大大损害了消费者的合法权益,也严重破坏了岛城的良好形象。

  同时,由于本市几乎所有的旅行社都不具备统一发车的站场资源,多年来一直在佳世客超市门前、南京路美特好超市广场、火车站广场、颐高数码广场等地自由发车。“每逢周五晚和周六上午,这些聚集地人车混杂,存在很大的安全隐患。”中银国旅业务经理张浩说。

  “组建功能完善、服务诚信、网络健全的青岛国际旅游集散中心,是大势所趋。”9月5日,青岛大学旅游学院院长马波在接受采访时表示,建立完善的旅游集散中心,不仅可以有效地杜绝“黑车”、“黑导”、“黑社”,还可以有效地解决旅游旺季前海大巴拥堵的问题,也是青岛争创全国最佳旅游目的地城市的一个硬性指标。

  近年来,在旅游业已经成为大众广泛参与的朝阳产业的背景下,上海、广州、宁波、杭州等地纷纷成立了旅游集散中心。

  “外地实践表明,只要运作得当,旅游集散中心作为服务旅客的重要民生平台,不仅有助于提升旅游城市的整体形象,促进旅游业迅速发展,还具有增利创税、安排就业等功效,具有良好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马波院长表示,每年3000多万人次的散客旅游市场,亟需配套完备的公共服务体系来做支撑。

  ■尴尬

  隐患重重,首家集散中心“散”了

  2006年9月底,设在青岛颐中体育中心(现为青岛市体育中心)的山东首家旅游集散中心——青岛旅游集散中心诞生了。今年9月5日上午11时许,记者在现场看到,“青岛旅游集散中心”的烫金招牌格外耀眼,可走近一看,偌大的办公大厅里只有一位工作人员,显得异常空旷冷清,而原来停放旅游车辆的大院现已成为一家驾校的训练场地。

  没有找准市场定位

  2006年9月底,由青岛颐中集团、青岛啤酒集团、青岛交运集团联手成立的山东首家旅游集散中心——青岛旅游集散中心诞生,集散中心注册资金为100万元,可谓青岛旅游业的“大船”。然而,记者了解到,挂牌三年以来,该中心始终冷冷清清。目前,青岛旅游集散中心的两大股东——青岛啤酒集团、青岛交运集团先后撤资,青岛颐中集团将集散中心交由旗下的一个子公司运营,这使得青岛首家旅游集散中心“名存实亡”。

  “青岛旅游集散中心是市场需求自然催生的结果,但在它成立之后却没有适应市场的发展,没有找准自己的市场定位。”对于已经“没落”的青岛旅游集散中心,青岛市旅行社协会会长王军健认为,挂牌后的青岛旅游集散中心描绘出了一幅绚丽的图画:按照规划,初期将开通发往崂山等旅游景点的旅游班车,按点按次准时发车;还计划实行“一日游”套票,在市内开设60个票务销售点。同时,在市内四区设有分中心,来青散客不仅可以在集散中心的营业厅享受多种语言旅游咨询,还可以通过其网络售票买到青岛及周边地区的车船票和景点票,并可以独立实现在青的全程自助旅游。而眼下,以上种种计划都成了“空中楼阁”。

  成立之初就有隐患

  此外,由于缺少政府部门的牵头,使得集散中心从成立之初就有不少隐患。据介绍,2006年青岛旅游集散中心筹备开业之时,本市规模较大的星级酒店、旅行社及旅游汽车公司都没有接到任何进驻集散中心的通知,缺少大型旅行社和旅游汽车公司加入,使得集散中心从开始就在保证来青散客个人出游、汽车租赁以及协调线路、停车场等各方面都没有保证,加上集散中心位置距离火车站、汽车站和飞机场都很远,游客也不会长途跋涉到偏远的集散中心寻求旅游服务,很难在来青游客中打响知名度,因此在后期的经营和审批过程中,集散中心也显得底气不足,有些经营资质至今也没有审批下来。

  ■建议

  把散客服务好,才能有出路

  2008年7月,由青岛交运集团出资打造的青岛国际旅游集散中心成功注册。“对青岛来说,旅游集散中心还是个新生事物,青岛的旅游集散中心是在摸着石头过河……”今年3月28日,在青岛国际旅游集散中心散客组团游首发仪式上,市旅游局副局长王兰波如是说。那么,在经历过一个暑期旅游黄金期后,岛城的旅游集散中心有哪些得与失?与上海、杭州等成功运作旅游集散中心的城市相比,又有哪些经验值得借鉴?

   青岛大学旅游学院院长马波:注重开发周边市场

  “现在的旅游集散中心规模有限,又刚刚起步,虽然在散客旅游方面发挥了一定作用,但距旅游集散中心应该发挥的作用还有很大的距离。”青岛大学旅游学院院长马波表示,旅游集散中心既是发展青岛旅游事业的重要支点,更是青岛旅游行业向纵深发展的关键环节。青岛国际旅游集散中心最大的优势是操作规范,具有高效的散客旅游服务运转能力,前景看好。

  “旅游集散中心不仅要方便背包客在青旅游,还要注重对青岛周边旅游市场的开发,要拉长青岛旅游集散中心的半径和产业链。旅游服务包括旅游开发,但岛城目前的旅游服务还是停留在团队服务的思维层面上,散客服务系统远远没有形成。”马波认为,青岛旅游集散要想取得长远的发展,必须找准定位,做细市场、做大规模、做好便利,做成一个大的旅游平台,加强和旅行社 、酒店、景区等旅游企业的合作。

   市社科院城市研究所所长郭先登:必须加大政策扶持

  “青岛的旅游集散中心已初具雏形,但其成长速度太慢。”青岛市社科院城市研究所所长郭先登表示,旅游集散中心建设是一项大工程,涵盖吃、住、行、游、购、娱等多个要素。因此,单凭某个企业去独自运作旅游集散中心,是显然不行的,政府主管部门必须加大对它的指导和扶持力度。旅游、交通、航空、建设等部门都应该主动参与到旅游集散中心的建设中来,帮助其开通更多的旅游观光专线。同时,完善旅游基础服务设施,注重城市建设项目的旅游功能开发。

   市人大代表马鸿冰:不能盲目学习外地

  “青岛国际旅游集散中心的发展,上海、杭州、北京、成都等城市有许多经验值得借鉴,但不能盲目地复制上海等地的成功模式。”青岛市人大代表马鸿冰认为,首先,上海等成功运作旅游集散中心的城市,交通网络无一不是四通八达,而青岛三面环海,只有一个方向有陆路通往其他城市。其次,上海等城市周边聚集了一大批优秀旅游景区点,其旅游半径差不多在50公里以内。这一点,青岛是无法和它们相比的。第三,在解决旅游旺季前海一线交通拥堵的问题上,上海等地将外地旅游大巴统一集结到旅游集散中心,然后由中心提供车辆,负责市内的游客接送。然而,上海等城市一年四季都是旅游旺季,而青岛旅游的淡旺季则十分明显,旺季也就集中在暑期的40多天时间里。因此,青岛如果采取集中换乘的做法,则至少需要购置几百辆旅游大巴,而这些大巴在一年中大部分时间的旅游淡季就要闲置,资源浪费该由谁来埋单,也是个大问题。

  ■链接

  新集散中心要打造国内名牌

  2008年7月11日,由青岛交运集团出资500万元注册的青岛国际旅游集散中心在汽车北站成立。该中心于今年3月底将总部迁往汽车东站。目前,青岛国际旅游集散中心先后开通了29条散客旅游线路。该集散中心还面向全社会招募了100名旅游服务志愿者,今年9月5日青岛旅游志愿者服务队正式成立。

  旅行社大巴进站集散

  9月7日下午,岛城10多家旅行社以及部分户外运动俱乐部、景区点代表齐聚青岛国际旅游集散中心,举行青岛旅游集散合作发展研讨会。记者从会上获悉,今后旅行社大巴将可以免费进驻青岛汽车东站或青岛汽车站旅游集散中心集散运营。进站时间初定为9月30日。

  “集散中心将在青岛汽车东站或青岛汽车站开辟旅游社游客集散专用通道和发车站场,为旅行社无偿提供免费的停车、候车、乘车服务。”青岛国际旅游集散中心总经理赵文娟表示,各旅行社将集散地点移至青岛国际旅游集散中心,便于统一集结、统一候车、统一发车。

   散客出游将一站搞定

  “根据规划,青岛国际旅游集散中心将分三步走打造国内旅游服务名品牌。”青岛国际旅游集散中心总经理赵文娟介绍,第一步,重点打造青岛市内旅游线路,满足每年3000多万来青散客及市民的需求;第二步,主要发展山东省内游,线路覆盖省内主要旅游景点;第三步,与北京、上海、杭州、成都等国内拥有旅游集散中心的城市合作,扩展国内游业务。旅游集散中心发展起来以后,还将设立外地旅游大巴集散中心,以缓解前海景区交通压力。

  “青岛发展旅游集散中心比其他城市要有优势。”赵文娟介绍,集散中心将充分利用青岛交运集团现有优势,编织“1+17N”的运营网络。其中,“1”是旅游集散中心运营平台;“17”是以分布于青岛12区市的区域中心车站为基础建立的17个分中心;“N”是逐渐由中心及分中心扩展的遍布青岛市的若干个旅游集散服务站。国庆节期间,集散中心将开通至国内各大城市的散客旅游专线,届时岛城散客到集散中心报名出游可一站搞定。

  文/图  记者 连茂明

  ■名词解释

  旅游集散中心

  旅游集散中心是旅游部门和交通运输部门为方便广大游客到该地旅游而设立的。旅游集散中心由旅游、交通等部门负责具体指导,由当地相关旅行社和运输企业共同负责具体运作,进一步整合散客旅游资源和规范散客旅游市场以及满足市民个性化旅游需求和促进自助游消费市场培育的重要综合性平台。

  现代化的旅游集散中心运作规范、管理严格到位、服务细致入微,拥有一批职业道德良好、素质高尚的服务和管理人员,专为外地游客提供当地及周边地区城市的旅游服务,是集散客自助旅游、单位团队旅游、旅游信息咨询、旅游集散换乘、景点大型活动、客房预订、票务预订等多种功能为一体的“旅游超市”。

wanghj

大众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1、大众网所有内容的版权均属于作者或页面内声明的版权人。未经大众网的书面许可,任何其他个人或组织均不得以任何形式将大众网的各项资源转载、复制、编辑或发布使用于其他任何场合;不得把其中任何形式的图片切换散发给其他方,不可把这些信息在其他的服务器或文档中作镜像复制或保存;不得修改或再使用大众网的任何资源。若有意转载本站信息资料,必需取得大众网书面授权。
2、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大众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3、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大众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本网转载其他媒体之稿件,意在为公众提供免费服务。如稿件版权单位或个人不想在本网发布,可与本网联系,本网视情况可立即将其撤除。
4、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30日内进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