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审编辑:王芮
责任编辑:李佳宁
大众网记者 王芮 青岛报道
青岛老城区自岁月深处走来,红瓦绿树、碧海蓝天勾勒出其独特景致。这里人文荟萃,名人故居与风格各异的老建筑错落林立,承载着丰富多元的文化底蕴。如今,青岛老城区在保护与发展的道路上稳步前行,在传承与创新中绽放新光彩。近日,《山东青岛老城国家文物保护利用示范区建设实施方案》(以下简称《实施方案》)正式印发,这一举措对于青岛这座历史文化名城而言,具有重大而深远的意义。
《实施方案》明确了青岛老城国家文物保护利用示范区的建设范围,核心区位于青岛老城南部滨海区域,涵盖中山路、四方路、馆陶路、观海山、观象山、信号山、八关山、鱼山、八大关等历史文化街区,以及德国临时检疫所旧址、总督府屠宰场办公楼旧址、德华青岛特别高等专门学堂旧址、礼贤书院旧址等区域,总面积约6.53平方公里,拓展范围为28平方公里的历史城区保护范围。
在主要任务方面,方案提出了六大项工作任务。包括强化顶层设计,加强文物保护政策法规建设;加强文物价值挖掘阐释,推动城市文脉保护传承;优化文物保护管理模式,筑牢文物安全底线;实施文物保护精品项目,有效助推老城保护更新;打造共建共治共享的文物保护利用格局;加强文物资源活化利用,赋彩群众美好生活。
《实施方案》在多个方面展开了创新探索。在文物数字化管理方面,组建青岛市不可移动文物数据库,开发“青岛老城”移动应用程序,将AR、VR技术和文物保护利用相结合,推动文物保护管理信息资源共建共享、协同管理。在预防性保护制度推广方面,选取不同类型文物建筑集中区域,开展预防性保护,探索推行建设工程文物保护许可“预审批”服务模式,实施整体性、系统性保护措施,防止文物建筑问题累积。在文物产权归集方面,依法通过地方政府专项债、银行融资贷款、文旅REITs等多种融资方式,推进文物产权归集。依法探索建筑使用功能和产权的精细化分割,开展复杂产权文物建筑保护修缮、日常管理、活化利用路径研究。这些创新举措将为青岛老城的文物保护利用工作提供新的思路和方法,助力示范区建设目标的实现。
青岛市印发的《山东青岛老城国家文物保护利用示范区建设实施方案》是一项具有前瞻性和战略性的重要决策,对于青岛老城的保护与发展具有重要意义。相信在各方的共同努力下,青岛老城将在传承与创新中绽放新的光彩,为全省乃至全国的文物保护利用工作提供可复制、可推广的经验,助力传承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初审编辑:王芮
责任编辑:李佳宁
(记者 应妮)记者5日从中国全国扫黄打非办获悉,即日起,八部门启动为期半年的网络直播行业专项整治和规范管理行动,并探索实施网络直播分级分类规范,以及网络直播打赏、网络直播带货管理规则,形成激励正能量内容供给的网络主播评价体系。近几年来,网络直播行业虽...[详细]
《公报》显示,我省水环境质量连续17年持续改善,空气中PM2.5年均浓度提前达到国家下达我省的“十三五”约束性指标要求,全省生态环境保护工作取得显著成效。能耗方面,2019年全省万元GDP能耗比上年下降3.27%,规模以上工业万元增加值能耗比上年下降0.29%,规模以上...[详细]
预计6月6日白天,内蒙古中西部、新疆南疆盆地、山西中南部、陕西关中平原、河北南部、河南大部、山东中西部、安徽北部、江苏中北部、湖北北部、海南岛中北部等地最高气温35~36℃,其中,新疆南疆盆地、山东西部、河南中东部等地部分地区最高气温37~39℃,局地可达...[详细]
5日,福建、山东、湖南三省份密集公布了2020年度公务员招录的考试时间。山东、福建省考大幅扩招 观察今年公务员的招录规模,去年11月举行笔试的2020年度国考,计划招录2.4万人,相比于上年度1.45万余人的招录计划,有较大幅度增加。[详细]
通过查看小清河复航工程的地图可知,这条近170公里的内河水运通道途经济南、滨州、淄博、东营、潍坊,贯穿了我省中部的工业走廊。可以期待,一旦深入我省内陆腹地的内河港与沿海港实现顺畅联通,河海联运带来的长期价值不可估量。[详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