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审编辑:杨淑淇
责任编辑:李佳宁
大众网记者 王静雅 青岛报道
11月15日,青岛市委、市政府召开新闻发布会。青岛市住房和城乡建设局介绍了老旧小区和城中村改造、市政和停车设施建设等方面的工作。
老旧小区改出新面貌
今年计划改造老旧小区433个、建筑面积1016万平方米,惠及居民13.26万户,改造面积、改造户数连续三年居全省第一。截至目前,433个小区已完工323个,其余小区将于年底前全部完工。
一是“三问于民”实施“开门改造”。改造前“问需于民”,通过发放问卷、入户走访等多种形式,充分摸清居民需求。改造中“问计于民”,全面公示改造方案、建筑材料、工期安排及负责人联系方式,召开居民议事会1500余次,吸纳意见建议4000余条。改造后“问效于民”,邀请居民代表参与改造成果评价确保改造效果符合居民意愿。
二是打造“唤醒全龄友好空间”品牌。重点推动“一老一小”适龄化改造,加装无障碍坡道500余处、电梯94部,建设儿童友好活动场地2万平方米,引入嵌入式养老、助餐、卫生服务站等社区服务设施10余处、3000平方米,更好满足不同年龄人群差异化需求。
三是建立常态长效改造机制。探索实施“小区+街区”改造模式,打造25个老旧街区示范项目,推动老旧小区改造向老旧街区改造拓展。
城中村蝶变新家园
今年计划改造138个村,建成4万套。截至目前,27个村、2.5万套已封顶,7个村、4300户完成回迁,6个村、5800户完成抓阄分房,其余正在有序推动建设。
一是政府主导加快项目建设。加强资金筹措,争取专项借款、中央资金约820亿元。按照“当年拆、当年建、三年回迁”标准,推动市北盐滩、西海岸辛安等片区20个村加快建设,崂山张村河片区首批4个村年底前竣工。
二是居民参与提升项目品质。优先把好的地块留给安置区,把户型设计、配比、规划方案等选择权交给居民。成立由居民代表组成的质量监督小组,全力打造张村河、长涧、河西、赵村等一批好房子典范项目。
三是以人为本创新安置模式。抓住国家新增实施100万套城中村和危旧房改造政策机遇,推行“房票安置”新模式,已实现房票安置2230套、20.55万平方米。
市政路网呈现新格局
今年计划实施重点道路28条,打通未贯通道路28条,推进立体人行过街设施5处。截至目前,28条重点道路全部开工、通车6条;28条未贯通道路全部开工、通车19条;开工立体人行过街设施6处、完工3处。
一是全力攻坚畅通关键节点。重庆路地面道路主线全面建成通车,通行能力提高约35%;长沙路、金水路两座跨线桥建成,缩短高峰期通行时间5-10分钟;山东路—鞍山路立交提前3个月通车,山东路与杭鞍高架路实现快速衔接。
二是重点突破打通区域循环。聚焦市民出行堵点,推动莱阳路海底世界地道、极地海洋公园地道等3处立体人行过街设施建成投用,28条未贯通道路年内打通。根据高德地图二季度交通分析报告,青岛市交通健康指数提升至副省级城市第三名。
三是全面提速完善骨干路网胶州湾第二隧道主线掘进过半,唐山路快速路老虎山隧道年底导洞贯通,双山隧道工程年内开工建设,市民期盼多年的民生工程将陆续落地。
停车资源实现新优化
今年计划实施100个公共停车场建设项目,持续推进专用停车场开放共享。截至目前,实施停车场建设项目120个,完工62个、新增泊位约1.75万个,年内新增泊位将达到2万个以上,新增数量连续5年居全省第一;1554个专用停车场实现开放共享。
一是聚焦重点区域抓建设。围绕东岸城区老城区、学校、医院、景区等停车难点区域,启动奥帆海岸公园、八大峡、麦岛、崂山实验学校、山东路鞍山路东北象限等59个停车场建设,泊位约2.4万个,有效缓解重点区域停车难题。
二是创新建设模式增供给。利用城市边角空地、棚改腾空用地、公园绿地等有限空间建设40个立体停车场,泊位约1.9万个,充分挖掘地上和地下空间建设潜力,打造集约高效用地新模式。
三是挖掘存量资源推共享。坚持“盘活存量、应享尽享”,推动全市393个机关事业单位应开尽开,765个商场、酒店、写字楼和396个小区停车场错时开放,共享泊位约27.7万个,有效提升停车资源使用效率。
下一步,青岛市住房城乡建设局将继续坚持以人民为中心,持续推进城市更新建设,加快推动旧城旧村改造,不断提升群众生活品质,努力创造更多看得见、摸得着的发展成果,全力打造宜居宜业宜游的品质之城。
初审编辑:杨淑淇
责任编辑:李佳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