填补空白!10月1日起 国内交通工程智慧工地建设将用上“青岛标准”

2024-09-11 16:41:31 来源: 大众网 作者: 刘宇昕

  大众网记者 刘宇昕 青岛报道

  9月11日,记者从青岛市新闻发布会上获悉,由青岛市交通运输局牵头主编的团体标准《交通工程智慧工地建设技术要求》(以下简称《智慧工地技术要求》)已于2024年5月16日获得中国工程建设标准化协会的正式批准,并将于2024年10月1日起正式实施。这是国内首项针对交通工程智慧工地建设的团体标准,它的发布不仅填补了该领域的标准空白,更为全国范围内交通工程智慧工地建设提供了重要的技术参考和借鉴。

  记者了解到,《智慧工地技术要求》团体标准制定过程借鉴吸收了国道204大沽河桥梁工程、青岛港前湾港区泛亚码头工程等一批示范性智慧工地试点的宝贵经验,旨在推动交通工程智慧化建设迈向新高度。本标准全面覆盖了高速公路、国省道、桥梁、隧道、港口码头等各类交通工程,为智慧工地的规划、设计、实施及运维提供了全面、系统的技术指南。本标准共分为九个章节,包括应用范围、规范性引用文件、术语和定义、缩略语、一般要求、系统架构、应用要求和信息安全等,构成了智慧工地建设的技术框架与规范体系。

  其中,应用要求作为核心章节,详细阐述了智慧工地管理系统在人员管理、设备管理、物料管理、场站管理、质量管理、安全管理、项目管理、绿色施工管理、电子文件管理以及数字仿真与信息管理等方面的具体功能与实施路径。具体而言,在人员管理中,以青岛港前湾港区泛亚码头工程为例,通过人脸识别、智能穿戴设备等手段,实现工地人员的实名制管理、健康监测及行为分析,提升工地安全管理水平。在设备管理上,借鉴国道204大沽河桥梁工程的成功经验,利用物联网技术实现施工机械的智能化调度与管理;物料管理方面,则通过射频识别、二维码等技术进行全生命周期追踪;场站管理结合无人机巡检与高清视频监控,优化了场站布局与作业流程。质量管理上,系统利用大数据与AI算法实时分析预警,提前解决潜在质量问题;安全管理通过智能监控与AI识别技术,自动监测并报警安全隐患;项目管理采用数字化工具,提升效率与决策水平;绿色施工管理借助环境监测与能耗管理系统,推动绿色施工实践;电子文件管理则利用云存储与电子签名技术,实现无纸化操作,提高效率与安全性。最后,数字仿真与信息管理系统精准模拟施工方案,挖掘施工数据,为工程决策与后续养护运营提供强大支持。

  据悉,该标准填补行业空白,引领智慧发展。交通工程智慧工地建设方面目前尚无国家和行业标准,《智慧工地技术要求》团体标准是国内首部交通工程智慧工地建设技术标准,将有效填补行业空白,在全国、全省处于领先水平。标准的发布,将有效推动新技术与交通基础设施融合发展,赋能传统交通基础设施,实现施工现场人、机、料、法、环等资源的集中管理,提升管理效能,提高工程质量和安全生产水平,节约工程建设成本,同时为推动交通基础设施数字转型、智能升级和建设数字交通、数字青岛提供有力支撑。

  突破发展瓶颈,指导智慧建设。“智慧工地”建设在房建及市政工程中已有一定范围的应用,但在交通工程领域的应用还处于起步阶段,软硬件及相关标准配套尚不完善,推进实施难度较大。特别是还存在数字化平台搭建标准不统一、思路不清晰等问题。《智慧工地技术要求》明确了智慧平台建设的系统架构,详细规定了人员、设备、物料、场站、质量、安全等子系统应具备的功能及相关应用要求,具有较强的针对性和可操作性。其中,质量管理子系统中对于沉降监测、锚固监测、预应力张拉监测、路面智能化施工等具有交通工程独有特色的指标进行细化,充分体现了本行业智慧化建设的发展方向。该标准的发布,是对青岛交通工程智慧化成果的肯定,也为全国范围内的交通工程智慧建设提供了重要的参考和借鉴。

  改变传统建造,助力转型升级。标准的发布,不仅能够打破传统建设模式的束缚,还能在多个方面带来显著成效:

  提升工程质量与效率,通过智慧工地的建设,施工过程中的各项关键要素将得到实时、全面、智能的监控和管理。这不仅可以有效减少人为错误和疏漏,还可以优化资源配置和提高施工效率,据初步估算,智慧工地的建设将使工程施工效率提高约30%。

  降低安全事故发生率,智慧工地建设将引入智能监测和预警系统,及时发现并处理安全隐患,这将有助于降低安全事故的发生率,保障施工人员的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据统计,智慧工地的建设将使安全事故发生率降低约50%。

  促进节能减排与绿色发展,智慧工地建设将推动绿色施工和可持续发展理念的深入实践。通过精准控制施工过程中的能耗和排放,可以显著降低能源消耗和污染物排放。据预测,智慧工地的建设将使施工过程中的能耗降低约20%,污染物排放减少约30%。

  推动标准化与规范化建设,标准的发布和实施将推动交通工程智慧工地建设的标准化和规范化进程。这将有助于形成统一的技术要求和建设规范,提高整个行业的建设水平和管理效率。未来,随着该标准的广泛应用,预计将实现全市范围内交通工程智慧工地建设的标准化率大幅提升至80%以上,为交通行业的数字化转型和高质量发展奠定基础。

  增强企业竞争力与创新能力,标准的出台还将激励交通工程建设企业积极采用新技术、新工艺和新模式,推动企业在智慧工地建设领域的技术创新和应用实践。通过智慧工地建设,企业可以提升项目管理水平,优化资源配置,降低运营成本,提高工程质量和效益,从而显著增强企业的市场竞争力和可持续发展能力。我们预计,在未来五年内,将有超过90%的重点交通工程建设企业参与到智慧工地建设中来,推动企业技术水平和创新能力的全面提升。

  促进产业链协同发展,标准的实施还将促进产业链上下游企业的协同发展。智慧工地建设涉及多个领域和行业,包括物联网、云计算、大数据、人工智能等高新技术产业,以及建筑材料、机械设备、软件服务等传统产业。通过标准的引导和规范,可以推动这些产业之间的深度融合和协同发展,形成更加完善的智慧工地建设产业链和生态圈。这将有助于提升整个产业的附加值和竞争力,为经济社会发展注入新的动力和活力。

初审编辑:

责任编辑:刘宇昕

推荐阅读
  • 八部门集中开展为期半年网络直播行业专项整治行动

    (记者 应妮)记者5日从中国全国扫黄打非办获悉,即日起,八部门启动为期半年的网络直播行业专项整治和规范管理行动,并探索实施网络直播分级分类规范,以及网络直播打赏、网络直播带货管理规则,形成激励正能量内容供给的网络主播评价体系。近几年来,网络直播行业虽...[详细]

    06-06 09:47中国新闻网
  • 山东水环境质量连续17年持续改善

    《公报》显示,我省水环境质量连续17年持续改善,空气中PM2.5年均浓度提前达到国家下达我省的“十三五”约束性指标要求,全省生态环境保护工作取得显著成效。能耗方面,2019年全省万元GDP能耗比上年下降3.27%,规模以上工业万元增加值能耗比上年下降0.29%,规模以上...[详细]

    06-06 09:46大众报业·大众日报客户端
  • 高温黄色预警继续!山东中西部最高35~36℃,去沿海避暑吧!

    预计6月6日白天,内蒙古中西部、新疆南疆盆地、山西中南部、陕西关中平原、河北南部、河南大部、山东中西部、安徽北部、江苏中北部、湖北北部、海南岛中北部等地最高气温35~36℃,其中,新疆南疆盆地、山东西部、河南中东部等地部分地区最高气温37~39℃,局地可达...[详细]

    06-06 09:45中央气象台
  • 多地确定2020年度公务员省考时间 招录规模扩大

    5日,福建、山东、湖南三省份密集公布了2020年度公务员招录的考试时间。山东、福建省考大幅扩招  观察今年公务员的招录规模,去年11月举行笔试的2020年度国考,计划招录2.4万人,相比于上年度1.45万余人的招录计划,有较大幅度增加。[详细]

    06-06 09:44中国新闻网
  • 小清河复航工程迎新进展,山东首个“河海直达”项目将带来什么?

    通过查看小清河复航工程的地图可知,这条近170公里的内河水运通道途经济南、滨州、淄博、东营、潍坊,贯穿了我省中部的工业走廊。可以期待,一旦深入我省内陆腹地的内河港与沿海港实现顺畅联通,河海联运带来的长期价值不可估量。[详细]

    06-06 09:44大众报业·大众日报客户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