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洋十年”国际合作中心共建协议签署 暨揭牌仪式在青岛西海岸新区举行

2023-02-16 16:50:32 来源: 大众网 作者: 耿晓月

  大众网·海报新闻记者 耿晓月 青岛报道

  2月15日,由自然资源部、山东省人民政府、青岛市人民政府共同推进的“海洋十年”国际合作中心共建协议签署暨揭牌仪式在青岛西海岸新区举行。仪式上,自然资源部、山东省人民政府、青岛市人民政府签署共建“海洋十年”国际合作中心框架协议,“海洋十年”国际合作中心正式揭牌,“海洋十年”海洋与气候协作中心同时启用,标志着联合国“海洋十年”协作中心在中国正式落地,步入实质化运行,中国参与全球海洋治理步入新阶段。

  三方共建五方实施 通力打造参与全球海洋治理新平台

  面对全球可持续发展面临的多重问题和海洋发展困境,为推动联合国“2030年可持续发展议程”相关目标落实,2017年,联合国将2021至2030年定为“海洋科学促进可持续发展十年”(以下简称“海洋十年”)。2021年1月,联合国在全球发起变革性海洋科学运动——“海洋十年”行动,拉开了从海洋科技到基于海洋科技的全球海洋深度治理的巨大变革。

  2022年,自然资源部第一海洋研究所联合国内多家科研机构和国际机构共同申办的“海洋十年”海洋与气候协作中心获批,落户青岛西海岸新区,成为联合国在全球范围内首批批复的5个“海洋十年”协作中心之一,也是中国唯一获批的协作中心,亚洲唯一一个海洋与气候协作中心,西海岸新区因此成为我国首个深度参与联合国“海洋十年”的地方政府。

  作为该协作中心的承接地,青岛西海岸新区积极参与打造更具国际视野、更具专业性的国际合作平台。在自然资源部、山东省人民政府和青岛市人民政府的共同推动下,三方共建的“海洋十年”国际合作中心(简称“国际合作中心”)正式落户,由自然资源部第一海洋研究所、青岛市海洋发展局、青岛西海岸新区管理委员会牵头,联合自然资源部北海局、国家深海基地管理中心,在青岛西海岸新区共同打造具有综合性、创新性、引领性的海洋国际合作平台,积极参与联合国“海洋十年”相关任务,推动在海洋科技创新、蓝色经济发展、生态保护修复、海洋政策研究、海洋产业发展等领域的务实合作,为全球海洋治理贡献中国智慧和中国方案。

  国际合作中心的成立是加快推进海洋强国建设和构建海洋命运共同体的重要举措,对提升我国在全球海洋治理中的引领力、话语权,深度整合区域创新资源、实现融合发展具有重要意义。共建协议的签署,标志着国际合作中心将以更大力度参与“海洋十年”行动,落实“海洋十年”中国委员会工作安排,协调实施《“海洋十年”中国行动框架》有关项目和活动,为联合国“海洋十年”海洋与气候协作中心提供服务支撑。根据协议,三方将从政策、资源、机制等方面共同打造具有新型研发机构性质的合作中心,从国际化运作、常态化运营、市场化发展角度创新体制机制,建立集科技研发、海洋智库、经贸推广协作于一体的国际合作平台。

  担当示范 赋能海洋强省与现代海洋城市建设

  海洋是高质量发展的战略要地,是高水平对外开放的重要载体,也是国际竞争与合作的关键领域。作为海洋资源大省,建设海洋强省是山东坚定不移的发展方向。2022年,山东省委、省政府印发《海洋强省建设行动计划》,吹响了新一轮海洋强省建设的号角。青岛是构建海洋命运共同体重要思想的提出地,在青岛市第十三次党代会上,青岛将打造“引领型现代海洋城市”作为全市打造“六个城市”目标任务的重要一极。作为山东省对外开放的桥头堡和青岛市高质量发展的龙头,承担着 “以海洋经济发展为主题,打造海洋强国战略支点”国家使命的青岛西海岸新区,成为全省和全市海洋经济发展的战略要地。

  聚焦科技兴海、产业强海、向海开放、生态养海、统筹陆海,青岛西海岸新区全面推动海洋经济高质量发展,全力打造海洋强国战略支点。自2014年批复以来,青岛西海岸新区海洋生产总值年均增长16.1%,总量占青岛市40%、山东省10%、全国1.8%,综合实力位居国家级新区前三强,成为黄河流域经济出海口的门户枢纽。

  依托区位优势、产业基础,青岛西海岸新区持续深化改革,扩大开放,加速创新,在海洋科技创新力、产业竞争力、生态保护力、开放合作力方面形成了自己的显著优势。截至目前,青岛西海岸新区集聚国家级涉海创新平台12个、海洋人才7.1万人;建成全球最大海藻加工基地和海洋基因库,获批建设首个国家深远海绿色养殖试验区,高端海工装备产品遍布全球;入选全国首批气候投融资试点,灵山湾获评全国美丽海湾,灵山岛成为全国首个“负碳海岛”;港口货物和集装箱吞吐量位居全球第四、第五。新区经略海洋实践案例得到国家层面宣传推广,在经略海洋方面走在全国第一梯队前列。

  海洋国际合作是经略海洋的应有之义,此次落户的“海洋十年”国际合作中心为新区深度参与全球海洋治理提供了崭新平台。立足国家使命和省市海洋发展目标,突出国际合作和对外开放两大功能,青岛西海岸新区将在中心运行、资源链接、政策扶持等方面进行全方位保障,充分发挥各方优势,加快全球校政企、人财物等全要素的融合联动,合力打造参与全球海洋治理新平台,带动区域海洋经济高质量发展,为山东海洋强省与青岛引领型现代海洋城市建设持续赋能。

  据了解,“海洋十年”国际合作中心正式运营后,将充分发挥海洋科技创新资源集聚、现代海洋产业培育、海洋生态合作建设、国际航运贸易金融创新、国际海洋事务交流五大平台作用,组织研究现代海洋城市的战略、政策、路径和举措,开展海洋经济融入中国——上海合作组织地方经贸合作示范区、中国(山东)自由贸易试验区青岛片区和RCEP等重要区域合作机制的路径探索,为地方海洋经济高质量发展提供科学和政策建议;推动国际合作共建海洋产业园,实施蓝色经济合作示范项目,探索建立以海洋高端智能设备装备、海水淡化与综合利用、海洋可再生能源、海洋药物与生物制品、海洋三产融合等为主导的海洋产业集聚区;加快推进国家深海基因库、国家深海大数据中心、国家深海标本样品馆等高能级平台建设,加速源头创新资源集聚和高效利用,不断增强海洋科技创新策源地能力,促进更多海洋科技成果就地转化,为青岛引领构建现代海洋产业体系、建设全球现代海洋产业中心提供条件。

  深化开放 扩大“中国贡献”全球海洋发展影响力

  构建海洋命运共同体是对人类命运共同体思想的丰富和发展,是新时代世界发展的大势所趋。抢抓联合国“海洋十年”发展契机,“海洋十年”国际合作中心将深化推动与各国在海洋领域的务实合作,拓展国际海洋合作空间。

  在为“海洋十年”海洋与气候协作中心提供服务支撑、赋能区域发展的同时,“海洋十年”国际合作中心将聚集全球海洋观测伙伴关系(POGO)区域办公室、中国——PEMSEA中心、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政府间海洋学委员会(UNESCO/IOC)海洋动力学和气候培训与研究区域中心(ODC中心)等国际组织和平台,推动双多边海洋领域合作,组织开展海洋领域能力建设和国际培训,深层次、宽领域提升我国参与全球和区域海洋治理能力,加快海洋命运共同体建设。

  永久落户青岛西海岸新区的东亚海洋合作平台是国家“一带一路”规划建设的优先推进项目,自2016年正式启动,青岛西海岸新区以论坛展会为纽带,不断促进东亚乃至国际海洋交流合作,连续成功举办六届东亚海洋合作平台青岛论坛和东亚海洋博览会,累计发布26个重量级报告(指数),成立5个国际联盟和3个协调机构,平台国际影响力和论坛美誉度不断提升,成为具有较大影响力的国际海洋论坛和知名海洋展会品牌。

  聚焦东盟与中、日、韩(10+3),“海洋十年”国际合作中心将持续推进东亚海洋合作平台高质量建设,加强平台的实体化、专业化、特色化和国际化运作,积极构建蓝色伙伴关系,定期举办东亚海洋合作平台青岛论坛及东亚海洋博览会等系列配套活动,组织研究并发布高质量的政策报告和公共服务产品,不断提升东亚海洋合作平台的国际影响力和区域辐射力。除此之外,“海洋十年”国际合作中心还将通过深化推进海洋科技创新、蓝色经济发展、生态保护修复等领域的国际合作,推动更多科技成果转化为解决方案、治理工具和高质量公共服务产品,为全球海洋科技进步和多维度的可持续发展贡献中国智慧和中国方案。

初审编辑:王晓彤

责任编辑:李佳宁

推荐阅读
  • 八部门集中开展为期半年网络直播行业专项整治行动

    (记者 应妮)记者5日从中国全国扫黄打非办获悉,即日起,八部门启动为期半年的网络直播行业专项整治和规范管理行动,并探索实施网络直播分级分类规范,以及网络直播打赏、网络直播带货管理规则,形成激励正能量内容供给的网络主播评价体系。近几年来,网络直播行业虽...[详细]

    06-06 09:47中国新闻网
  • 山东水环境质量连续17年持续改善

    《公报》显示,我省水环境质量连续17年持续改善,空气中PM2.5年均浓度提前达到国家下达我省的“十三五”约束性指标要求,全省生态环境保护工作取得显著成效。能耗方面,2019年全省万元GDP能耗比上年下降3.27%,规模以上工业万元增加值能耗比上年下降0.29%,规模以上...[详细]

    06-06 09:46大众报业·大众日报客户端
  • 高温黄色预警继续!山东中西部最高35~36℃,去沿海避暑吧!

    预计6月6日白天,内蒙古中西部、新疆南疆盆地、山西中南部、陕西关中平原、河北南部、河南大部、山东中西部、安徽北部、江苏中北部、湖北北部、海南岛中北部等地最高气温35~36℃,其中,新疆南疆盆地、山东西部、河南中东部等地部分地区最高气温37~39℃,局地可达...[详细]

    06-06 09:45中央气象台
  • 多地确定2020年度公务员省考时间 招录规模扩大

    5日,福建、山东、湖南三省份密集公布了2020年度公务员招录的考试时间。山东、福建省考大幅扩招  观察今年公务员的招录规模,去年11月举行笔试的2020年度国考,计划招录2.4万人,相比于上年度1.45万余人的招录计划,有较大幅度增加。[详细]

    06-06 09:44中国新闻网
  • 小清河复航工程迎新进展,山东首个“河海直达”项目将带来什么?

    通过查看小清河复航工程的地图可知,这条近170公里的内河水运通道途经济南、滨州、淄博、东营、潍坊,贯穿了我省中部的工业走廊。可以期待,一旦深入我省内陆腹地的内河港与沿海港实现顺畅联通,河海联运带来的长期价值不可估量。[详细]

    06-06 09:44大众报业·大众日报客户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