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审编辑:高瑞嵩
责任编辑:丁一珈
大众网·海报新闻记者 高瑞嵩 青岛报道
每个城市都具备自身的发展特色,每个城区也都有自己的发展优势。
对于青岛市李沧区来说,刚刚过去的2022年是极不平凡的一年,是承压奋进的一年,也是拼搏前行的一年。所取得的成果也是有目共睹,符合预期的。这一点在2023年李沧区政府工作报告中,一系列详尽的数字足以说明。
比如,2022年在经济建设方面,李沧区新增“四上”企业204家,增长175.7%;新登记市场主体2.8万户,增长46.5%。在城市更新建设方面,97个更新项目全面开工;超300万平米的低效片区开发工程同时在建。在动能转换方面,15个省市重点项目完成投资计划的163.1%。在招商引资方面,落地过亿元项目149个、增长273%;储备过亿元项目83个,计划总投资760.9亿元。在民生保障方面,民生投入占一般公共预算比重达到76.6%……
数字的背后蕴含着发展的笃定,奋进的汗水,也彰显了李沧区新一届领导班子干事创业的坚定决心。
2023年,李沧区将以更加奋进的姿态,更加务实的作风,通过不断促进区域经济发展,不断提升城区更新品质,不断加强民生提质优化等举措,奋力谱写新时代的新画卷。
加快新旧动能转换 激发区域发展活力
李沧区打造的“3+2+4”产业体系贯穿于区域经济发展的全方面,也逐渐发挥出其特有的实际成效,这既是依据区域特色打造的实际规划,也是区域发展的量身定做。
从2023年政府工作报告可以发现,2022年是“3+2+4”产业体系加速崛起的一年,而2023年的目标是打造具有核心竞争力的“3+2+4”现代产业集群。这充分说明,如今李沧区产业发展集群效应已初步成势,将在不久的将来发挥集聚效应,助力区域发展。
对此,李沧区制定了2023年详尽的实施路径,其中颇具份量的举措包括:
推动新能源新材料产业加快发展,建强氢能关键技术配套产业链,推动研发、制造、应用一体融合发展。
培育新锐互联网企业15家,打造“智改数转”标杆企业2家。
加快推动总投资949.6亿元的103个省市区重点项目。
全年引进过百亿元项目2个以上,过30亿元项目5个以上。
全年引进外商投资企业20家,实际利用外资增长10%以上。
培育科技型中小企业达到500家,高新技术企业总数突破460家。
深化“放管服”改革,新增市场主体2.7万户以上。
我们从这些举措中可以发现一些十分亮眼的内容,比如建强氢能关键技术配套产业链,推动研发、制造、应用一体融合发展。众所周知,氢能作为目前新能源领域的热点,其发展还处于先期阶段,未来所瞄准的方向和市场均潜力巨大。而李沧区目前已筹建氢能与储能产业园,且已入驻企业18家,实现了氢燃料电池一级零件100%国产化。
2022年12月28日,我国首个氢能全领域创业大赛——2022氢能专精特新创业大赛决赛暨氢能创新发展青岛论坛在北京举行,李沧区企业海卓动力(青岛)能源科技有限公司入选2022氢能专精特新创业大赛“30强”榜单。
这表明,李沧区在新能源新材料发展方面已赢得先机,正逐步形成产业集聚优势。
此外,李沧区作为青岛市新旧动能转换示范区,经过原有老工业区的“腾笼换鸟”,不适应时代发展的工业业态逐步退出舞台,更多土地被打造为新型发展空间,这在市区区域内绝对属于一大优势,因为更多的发展空间必然能够承载更多优势项目,这也更加印证了2023年总投资949.6亿元的103个省市区重点项目必将助推李沧动能转换更加迅速,发展活力更加跃进。
城市更新持续推进 宜居品质更上一层
居住在李沧的居民会发现,近年来,李沧区的城市形象更加靓丽,宜居品质也更加舒适,这离不开李沧区在城市更新建设方面所付出的诸多努力。
2022年,李沧区作为青岛市城市更新建设的“主战场”,共推动超过300万平米低效片区的开发工程同时在建,比如全市首个地铁TOD项目、楼山片区10个配套项目等,这不仅为区域发展注入了新鲜血液,同时也为城区环境改善带来了潜力空间。
而更为细致的举措在于居民能看得见、感受到的地方,比如城市公园建设;老旧小区改造提升;城市道路、停车场建设等方面。
据悉,2023年李沧区将新增城市公园4个、口袋公园8个,建设林荫绿道16公里,助推城区绿化覆盖率提升至45.3%。加快8条市政道路施工,实现5条道路通车。推进11个片区老旧小区改造提升,惠及居民4300户。
这些清晰的规划从数据上看或许平淡无奇,但在实际中却意义重大。
环境新则生活美。近年来,李沧区一直追求为居民打造“推窗见绿 出门入园”的舒适宜居环境,经过努力也助推城区部分区域实现了这一目标。而随着2023年工作的不断加码,以及城市公园、口袋公园的陆续建设,必将有更多居民享受到“推窗见绿 出门入园”的实际感受,进一步改善城区形象、提升宜居品质。
道路通则民心畅。2022年,随着安顺路打通工程全面通车,打响全市城市更新建设三年攻坚行动第一枪,李沧区正式啃下了这块长期制约路网畅通的“硬骨头”。这处跨越6条河道、涉及三处铁路节点的工程曾被定义为不可能。但在市区通力协作以及建设者奋力攻坚中,不可能终究变为了可能,真正畅通了城市交通的“中梗阻”,为城市发展活力增添了更多动能。
停车难则寻“便方”。近年来,李沧区每年都将新建改建停车泊位列入区政府实事项目。但随着城市私家车的大量增加,停车难依然是人们的共同话题。为缓解这一难题,减少城区道路乱停车等现象,2022年,李沧区抓住停车设施供需矛盾这个关键点,合理利用城市闲置土地、边角空地、立交桥下闲置空间建设便民停车场,将城市“边角料”变为“金边银边”,先后建成华泰社区停车场、白泥地公园停车场、重庆路桥下空间停车场等。新的一年,李沧区同样将新建改建停车泊位项目列入计划,彰显了从细节处增强城市功能、提升宜居品质的决心。
民生保障提质优化 幸福指数不断提升
民生一直是李沧区关注的着重点。2022年,李沧区民生支出占一般公共预算支出比重达76.6%。完成新增城镇就业2.8万人;新建改扩建学校幼儿园10所,新增学位1.1万个;建成居家养老服务站20处。
2023年李沧区依然将民生作为工作关键点,将全力推进15件政府实事,全力确保民生保障更加优化、幸福指数持续提升。
2023年,李沧区全力推进15件政府实事:
文化、教育、体育方面:
李沧区将启用4所学校、2所幼儿园。
提升公共文化设施建设水平,举办文化活动不少于800场次,开展公益文化培训课800课次等。
建设体育公园1处;新建健身路径10条,开展“体育大篷车进社区”活动100场次。
城市建设管理方面:
李沧区将对11个片区老旧小区进行改造提升;实施节能保暖工程约5万平方米。
启动双峰山公园整治;实施李村河上游环境整治提升,建设李村河省级美丽幸福示范河湖。
新增、改建部分停车泊位1000个以上;加设窨井盖防坠网1000套;补充部分城市道路照明设施。
安排老旧楼院应急性维修资金,解决老旧小区公共设施维护、失修等问题。
实施智慧文旅、智慧商圈、智慧社区等智慧化建设,提升李沧区智慧城市水平。
全年拆除存量违建30万平方米。
改善民生方面:
为全区居民家庭和行政区域内的自然人购买政府综合保险。
完成食品安全定性定量检测3000批次、开展食用农产品快速检测20万批次。
扶持创业2800人;实现城镇新增就业2.2万人;开展城镇公益性岗位扩容提质行动。
卫生民政方面:
为计生特殊家庭购买医疗住院陪护保险;为符合手术指征的李沧户籍白内障患者实施复明手术困难救助1200例。
为李沧区0-18岁残疾人提供康复救助服务;为李沧区符合条件的困难残疾人实施托养服务全覆盖;为李沧区就业年龄段符合条件的残疾人提供集中就业服务。
免费为60周岁以上老年人进行健康体检(其中60-64周岁老年人为李沧户籍);为70周岁及以上李沧区户籍老年人发放高龄补贴。
回眸过往,砥砺前行。目标明确,实干为先。站在2023年新的起点上,相信李沧区将在产业集聚的助力中,在城市品质的提升中,在民生保障的细化中,以团结担当、实干争先的笃定姿态,进一步推动高质量发展见行见效,真正让美好蓝图变为现实,全力答好新时代的李沧答卷!
初审编辑:高瑞嵩
责任编辑:丁一珈
(记者 应妮)记者5日从中国全国扫黄打非办获悉,即日起,八部门启动为期半年的网络直播行业专项整治和规范管理行动,并探索实施网络直播分级分类规范,以及网络直播打赏、网络直播带货管理规则,形成激励正能量内容供给的网络主播评价体系。近几年来,网络直播行业虽...[详细]
《公报》显示,我省水环境质量连续17年持续改善,空气中PM2.5年均浓度提前达到国家下达我省的“十三五”约束性指标要求,全省生态环境保护工作取得显著成效。能耗方面,2019年全省万元GDP能耗比上年下降3.27%,规模以上工业万元增加值能耗比上年下降0.29%,规模以上...[详细]
预计6月6日白天,内蒙古中西部、新疆南疆盆地、山西中南部、陕西关中平原、河北南部、河南大部、山东中西部、安徽北部、江苏中北部、湖北北部、海南岛中北部等地最高气温35~36℃,其中,新疆南疆盆地、山东西部、河南中东部等地部分地区最高气温37~39℃,局地可达...[详细]
5日,福建、山东、湖南三省份密集公布了2020年度公务员招录的考试时间。山东、福建省考大幅扩招 观察今年公务员的招录规模,去年11月举行笔试的2020年度国考,计划招录2.4万人,相比于上年度1.45万余人的招录计划,有较大幅度增加。[详细]
通过查看小清河复航工程的地图可知,这条近170公里的内河水运通道途经济南、滨州、淄博、东营、潍坊,贯穿了我省中部的工业走廊。可以期待,一旦深入我省内陆腹地的内河港与沿海港实现顺畅联通,河海联运带来的长期价值不可估量。[详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