胶州"借脑"升级制造业 国家级专家现场支招
来源:大众网 作者:高玉清 2013-05-16 14:57:00
大众网青岛5月16日讯(记者 高玉清 通讯员刘振华 曲佳)近年来,通过借脑引智,强化产学研,胶州制造“脱胎换骨”,与全国109所大专院校、科研院所结成技术同盟,每年有近百项成果转化为新工艺、新产品,为传统制造业的转型升级提供了一个可资借鉴的样本。
政府当“红娘”
胶州中信欧德机械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是一家生产不锈钢餐具的企业,年产值2亿元。为了扩大市场规模,公司投资2000多万从意大利引进了一套自动化生产线。
“目前国内有大小餐具企业约16万家,却没有配套的自动化设备企业,餐具企业要想升级设备必须花大价钱进口。我们做过调研,国内生产同样的设备只需1000万。”看着这么大的市场拱手让给外国设备商,公司董事长王青山暗下决心,要把公司业务转向餐具自动化设备的研发生产。
于是,王青山投资建起了5800平米的厂房,并准备了1.5个亿的启动资金,然而准备大施拳脚的他却发现不锈钢焊接技术成了最大的拦路虎。正在王青山一筹莫展之际,一次胶州市组织的院企对接让他看到了希望。
4月16日-18日,胶州市组织10家企业赴千里之外的哈尔滨焊接研究所“取经”,带课题与专家对接,得知消息的王青山第一时间报了名,并带回了意想不到的收获。“我们已经与哈尔滨焊接研究所达成初步合作意向,共同进行‘不锈钢焊接机器人制造’的课题研究。”王青山信心满满地说,争取项目今年投产,3-5年达到10个亿的规模。
从生产餐具到生产工业机器人,院企对接推动中信欧德完成了一次漂亮的“转型”。据胶州市工信局局长张道峰介绍,此次对接,10家企业与哈焊所初步达成合作意向6个,解决技术难题20余项。“政府当‘红娘’,帮助企业与高端院所‘联姻’,为我们搭建起了绝佳的合作平台,对接的专家都是企业想见而又没有机会见到的。”王青山欣喜地说。
今年,这样的院企“联姻”在胶州已不是头一次。3月底,胶州市邀请机械科学研究总院领下属的5个顶尖院所科研的12位专家,与本地50多家装备制造业“大户”进行面对面交流,进行技术咨询和产业服务,现场“传经送宝”。在两天的对接交流中,胶州市共有27家企业与机械研究总院达成了合作意向。
在青岛三星精锻齿轮有限公司董事长傅志刚看来,这是一场以科技为“媒”的“相亲会”。“这些科研院所和专家着实让企业家们兴奋,面对这样的产学研合作机会,企业负责人表现得很急迫。为了表现出合作诚意,大部分企业都是董事长、总经理亲自参会,并全程陪同专家考察,力争在首次见面时,就给对方留下好印象。”傅志刚回忆说。
据悉,胶州市已与代表中国制造业最高水平和技术研发水准的机械科学研究总院签订战略合作协议,机械科学研究总院将为胶州制造业转型升级提供智力支持,同时,双方探索设立分院或专家站等形式的服务平台,进一步提升胶州市及周边地区企业技术合作水平。
企业“借脑”升级
装备制造业是胶州市的优势支柱产业,特别在冷链、数字化装备、锅炉及辅机、金属结构等领域竞争优势强。目前,全市拥有规模以上装备制造企业345家,实现产值836亿元,占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的46.5%。
在胶州市委书记张德平看来,虽然制造业盘子大、基数大,但高新技术产业产值占的比重不高,仅占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的28.4%,低于青岛市39.8%的水平,制造业普遍存在“自动化程度低、技术创新能力不强”的问题。
在产业转型的关键时期,如何依靠产学研合作促进机械装备产业向高附加值、低能耗、低污染方向发展,成为该市决策者们时刻思考的问题。经过多年的拼搏,成长起来的胶州机械制造企业也充分意识到——企业的发展质量比规模更重要。
于是,胶州市适时通过院企、校企“联姻”,帮助企业“借脑”升级,给制造业转型升级注入了强大的智慧“正能量”。
总投资15亿元的青岛中科昊泰新材料科技有限公司是国内高端模具生产的龙头企业,已先后为宝马、奔驰等世界知名汽车企业开发和制造模具。就在几年前,该企业还只是一个加工毛绒玩具的小型作坊。通过聘请中科院院士王佛松等3位院士和10位专家,成立了胶州市首个“院士专家工作站”,深化产学研合作,实现了自身的“华丽转型”。
目前,中科昊泰已拥有自己的研究院,并与清华大学、北京化工大学、中科院化学所等进行多方位合作,公司正在筹划申请“国家级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博士后科研工作站”,增强技术创新能力。
位于于胶州阜安工业园的青岛德固特节能装备股份有限公司是一家老牌工业企业,其研发制造的炭黑行业全球首台950度空气预热器,平均每年能减少标煤达到5000吨左右,占据全球炭黑行业50%的市场份额,产品远销美国、日本、德国等国家。
今年,企业又着手研发1000度以上的换热器产品,却一直无法突破关键技术瓶颈。在院企“联姻”中,机械科学研究总院的专家现场给企业支招、出谋划策,双方一拍即合。“专家们给我们建立数字模型、仿真模型,让我们在研发前期投入上,做更多的仿真模拟,再加上国家级实验设备优势,那么我们再投入以后,就会在千度级空气预热器的应用上缩短很长的一个时间。” 公司总经理刘汝刚介绍。
这样的例子不胜枚举。位于胶北街道的青岛海斯壮铁塔有限公司,原来主要是从事塔桅结构、建筑钢结构等各类钢结构工程的设计、生产和安装,通过借智中国海洋大学和哈工大威海校区,联合开发研制出国内首台利用海洋潮流发电的新型永磁直驱式发电装置,实现了企业的长远发展。
而投资90亿元的富士康新材料项目,通过清华大学的技术入股,形成了产学研一体的新项目,将建设国内最大、最强的轨道车辆、帷幕墙、3G产业元件等科研、制造中心。
据了解,在政府的推动下,胶州市各大企业与全国109所大专院校、科研院所结成技术同盟,每年有近百项成果转化为新工艺、新产品,许多企业实现了转型升级。
招引培育新型产业
通过“借脑”发展,胶州市已构建起以企业为主体、市场为导向、产学研相结合的技术创新体系。一方面,传统制造业加速转型升级,另一方面,创新要素加速集聚。
目前,胶州市已拥有青岛市级以上研发机构38家,其中国家级研发机构2家,省级研发机构8家。2012年,胶州市21家企业被认定为国家高新技术企业,9家企业被认定为青岛市创新型企业。全市专利申请达到1765件,其中发明专利申请量909件,比上一年度增长了10倍多。
今年2月,总投资9.9亿元的西安交通大学青岛研究院落户胶州,将依托西安交大的院士专家科研力量,在胶州建立3D打印、海底发电工程、新材料平台、环保物联网平台和制冷和热能动力平台,将建设集教育培训基地、科学研究基地和科研成果转化基地等功能于一体的服务区域。今年,西安交大青岛研究院将先期开展软件工程硕士招生,后续将再培养1000名工程专业硕士研究生。
胶州经济技术开发区总投资3亿元的创业大厦,总面积8万平方米的科技孵化器正在抓紧建设,将成为服务于胶州蓝色高端制造业、促动科技成果转化的智慧“摇篮”。
创新要素加速集聚吸引着创新创业者的目光,高端大项目接踵而至。投资50亿元的海尔家电整机项目将设立海尔(国际)研发中心;投资20亿元的青岛传化公路港项目将成为区域物流信息处理中心;投资50亿美元的中集冷链高新产业园项目,将建设中集中国冷链总部及国家级冷链研究院和冷箱“梦工厂”……
仅今年一季度,胶州市就新签约加多宝凉茶、三菱商事日本产业园、汽车用锌钛合金材料等6个投资过1亿美元或世界500强的大项目,总投资达87亿元。
大众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1、大众网所有内容的版权均属于作者或页面内声明的版权人。未经大众网的书面许可,任何其他个人或组织均不得以任何形式将大众网的各项资源转载、复制、编辑或发布使用于其他任何场合;不得把其中任何形式的图片切换散发给其他方,不可把这些信息在其他的服务器或文档中作镜像复制或保存;不得修改或再使用大众网的任何资源。若有意转载本站信息资料,必需取得大众网书面授权。
2、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大众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3、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大众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本网转载其他媒体之稿件,意在为公众提供免费服务。如稿件版权单位或个人不想在本网发布,可与本网联系,本网视情况可立即将其撤除。
4、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30日内进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