兄弟公益益束光志愿者团队山东科技大学智能装备学院“薪火相传”中华文化传承团开展暑期“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

2024-07-29 11:51:44 来源: 大众网 作者:

  大众网记者 李璐 青岛报道

  7月22日至7月24日,“薪火相传”中华文化传承团先后前往苏霞剪纸艺术工作室、二月二农场、青岛万里江茶叶有限公司、崂山书院、崂山区档案馆、青岛市博物馆、臻艺贝雕艺术交流中心、古今斋开展为期三天的暑期“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

  中华文化传承团的第一站是苏霞剪纸艺术工作室,在这里中国民间文艺家协会会员苏霞老师带领传承团一行人回顾崂山剪纸的发展历程,并向中华文化传承团介绍了以民间故事和乡村生活为出发点创作的作品,讲解作品所代表的意义和民俗文化,栩栩如生的剪纸令团队成员沉浸其中不能自拔。据了解崂山剪纸已有一百七十多年的历史,苏霞作为第四代传承人,她深知自己肩负的责任重大,将继续努力把崂山剪纸的文化传承下去。随后团队成员们在苏霞的带领下学习并自己制作了各种形状的剪纸,并进行了合影留念。他们切实体验到,唯有精湛的手艺、大胆的想法并结合现实,才能创造出精彩的剪纸。

  中华文化传承团的第二站是二月二农场,团队成员在老师的带领下系统全面的了解了崂山面塑的制作工艺流程,包括从原材料的选取、研磨、筛理、清粉等。据悉,崂山面塑,又名王哥庄大馒头,是崂山地区特有的面食产品。崂山面塑自明代至今已有500余年历史。数百年来,王哥庄及其周边居民不断改进工艺,既保持了传统工艺的特色,又持续创新,提炼了一整套崂山面塑加工工艺,其加工工艺特点是优质专供粉+崂山水+手工反复揉+崂山黑松木劈柴+黑铁锅+老炉灶+传统工艺。近年来,王哥庄盛行家庭作坊+企业复合模式,以青岛二月二生态农场为代表的企业,在继承传统技艺的基础上,扩大生产规模,满足了消费者的生活需求,使得这一传统技艺得以发扬和光大,从而实现了居民增收、产业增效、社会增益的目的。随后团队成员在老师的带领下,充分发挥自己的创造力揉成各具特色的馒头,在蒸出馒头后,一行人品尝了自己的劳动成果。作为乡土食俗符号,崂山面塑擅长以简单工具配合多种捏塑及描绘技法展现出万千姿态,并广泛运用于祭祀、婚嫁、庆生、祝寿等民间习俗,这不仅体现了崂山人民丰富的想象力和创造力,还让实践团队感受到王哥庄地区的风土人情,更体会到了当地民众纯真朴实与审美的追求。

  中华文化传承团的第三站为青岛万里江茶叶有限公司,团队成员在负责老师的带领下参观了茶园种植基地,了解了茶树生长所需要的环境条件、茶树的品种以及他们用自己的专利来培养茶树的方法。随后团队成员品尝了崂山茶,茶香浓郁,滋味醇厚。在室内团队一行人通过提问的方式详细了解了崂山茶的培养、种类、存储等知识。知晓了万里江人的追求:引领国人会喝茶、喝好茶、让国人真正了解国饮。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崂山茶的成功不是一日完成的,是他们一日复一日的选取优良品种,坚持不懈的追求为好茶者带来好茶,让不懂茶的人会品茶,这种恒心使崂山茶收获了广泛的赞誉和市场的认可。

  中华文化传承团的第四站为崂山书院,道长和老师带领传承团的一行人,参观了归真堂、国粹民俗馆、国学馆、民俗文化馆四个文化馆,讲述了这里的文化历史。每进入一个文化馆,团队成员无不对建筑的气派感到震惊。在归真堂内,传承团们了解到这里的茶道、中医养生等活动;在国学馆内,传承团们体验传统国学精髓,感悟儒家优秀传统经典;在国粹民俗馆内,传承团们参观由三层浮雕的满工雕刻工艺建造而成戏台,感悟着徽派建筑的威严气势;在民俗文化馆内,传承团一行人将祈福带系在属于自己的生肖中,祈愿自己学业有成。此次崂山书院之行,对于中华文化传承团的每一位成员来说,都是一次心灵的洗礼与文化的觉醒。他们深刻感受到,中华文化的博大精深不仅仅体现在那些古老的建筑、经典的文献中,更蕴含在每一个细节、每一次体验之中,他们将带着这份宝贵的经历与感悟,将继续前行在传承与弘扬中华文化的道路上。

  中华文化传承团的第五站和第六站分别为崂山区档案馆和青岛市博物馆,在讲解老师的带领下,团队成员深入了解了崂山的历史起源、崂山独特的自然资源、崂山民俗故事、战争时期的风云崂山、改革开放时期的幸福崂山。目睹了崂山近年来的迅猛发展成就,团队成员们无不深切感受到时代脉搏的强劲跳动,以及崂山儿女不懈奋斗的光辉足迹。在博物馆内传承团一行人了解到青岛市博物馆是一座集历史、艺术、人文为一体的综合性、多功能、现代化博物馆,馆藏文物12万余件套,包括书法、绘画、陶瓷器、青铜器等三十多个门类。随后参观了历史陈列、清明瓷器陈列、古代工艺品陈列等区域,浏览历史文物,感受古代工匠的智慧与匠心;漫步历史陈列区,亲历青岛的沧桑巨变,感悟东夷文化的璀璨文明。

  中华文化传承团第七站为臻艺贝雕艺术交流中心。在这里传承团们观赏了各式各样的青瓷和贝雕艺术,对贝雕工艺者们精湛的技艺和无限创意大为震撼,同时了解了龙泉青瓷的历史发展和文化底蕴:贝雕在远古时期就作为装饰品使用,在商朝已经作为货币使用,在秦汉时期的工艺美术时期达到兴起。之后传承团一行人在专业老师的辅导下,系统了解了青瓷的工艺流程,从成型、装饰、施釉、到最后的烧制,并亲身体验青瓷的制作过程,在这过程中,传承团们充分发挥想象力和创造力,从揉泥,到对瓷土湿度的把控,到最后的成型,每一步都充满了挑战与乐趣。传承团在臻艺贝雕艺术交流中心的体验,让他们深刻体会到每一件艺术品的诞生都承载着匠人们无尽的耐心与不懈的努力,以及对美好生活的执着追求。这份对传统文化的敬畏与热爱,激励着他们在探索与传承的征途上不断前行,让中华文化的瑰宝在新时代的舞台上绽放出更加璀璨夺目的光芒。

  中华文化传承团的第八站来到了古今斋,以探索中国篆刻印章艺术,在中国传统文化中,印章不仅是权威的代表,也是身份的证明。在这里佟付军老师向传承团一行人阐释了印章的历史渊源、材料选取及其雕刻技巧。随后在老师的亲自指导下,队员们亲自动手,从设计印稿、上石、刻制到修饰完善,将一块普通石块刻制成属于自己的艺术印章。传承团们看着自己的姓名跃然纸上,心中涌动着难以言喻的激动与成就感。通过这次篆刻体验,传承团一行人深刻体会到了中华文化的博大精深与独特魅力。他们意识到,篆刻不仅仅是一种艺术形式,更是一种文化的传承与延续。它要求人们不仅要掌握精湛的技艺,更要具备深厚的文化底蕴和审美素养。

  中华民族历史悠久,中华文明源远流长,中华文化博大精深。一个文化的传承既需要薪火相传、代代守护,更需要与时俱进、勇于创新。为期三天的智能装备学院“薪火相传”中华文化传承团的青岛崂山暑期“三下乡”社会实践圆满结束,这不仅是提升自我、服务社会的实践过程,更是深入了解崂山文化并将其赓续传承下去的过程。团队成员们通过亲身体验,对中华文化有了更深刻的理解。他们表示,未来将更深入挖掘和传承传统文化,创新传播方法,以便让更广泛的人群认识并热爱中华文化,并自觉担负起新时代青年的文化传承使命,致力于将中华文化传承与弘扬。

初审编辑:

责任编辑:曲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