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体质学发展助推“治未病”健康工程落地

2018-02-22 09:26:00 来源: 新华网 作者: 刘映

   新华网北京8月20日电(刘映)当古老的中医与前沿科技碰撞在一起,会产生什么样的效果?8月19日,国医大师、中华中医药学会中医体质分会主委、北京中医药大学终身教授王琦在此间举行的“全国第十五次中医体质年会暨全国中医治未病高峰论坛”上透露,由其团队基于中医“治未病”的生物学基础与研究以及调体“治未病”的作用机制研究,刚刚被列入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此举也标志着中医体质与治未病进入国家层面的分子研究阶段。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副局长马建中表示,加快推进中医“治未病”健康工程,需要架构中医“治未病”的理论体系,需要原创的中医“治未病”技术和方法。

   据悉,本次会议由中华中医药学会主办,中华中医药学会中医体质分会、北京中医药大学承办,旨在推动中医体质学与健康医学、预防医学、转化医学的研究与交流,为中医体质学走向世界、提高人类健康水平做出贡献。

  大会现场

   群众对中医药预防保健的需求是第一要务

   数千年前,中国传统医学经典著作《黄帝内经》便提出“上工治未病”,治病要防微杜渐,重在预防。“治未病”是中医药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中医药最具特色的防病治病原则。

   马建中表示,国家中医药管理局高度重视中医“治未病”工作,于2007年启动了中医“治未病”健康工程,出台了《关于积极发展中医预防保健服务的实施意见》等指导性文件,确定了一批“治未病”预防保健服务试点单位和试点地区,支持全国270个市(地)开展“治未病”服务能力建设,构建中医预防保健服务体系;推动中医药健康管理服务作为单独一类纳入国家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全国二级以上中医医院普遍成立了“治未病”科,“治未病”服务网络初步形成。

   传承是基础,发展创新才是生命力。马建中表示,要坚持把传承创新贯彻始终,既要深入挖掘中医药的古典秘笈宝藏,充分寻找创新性灵感,也要善于学习借鉴先进科学技术,吸取营养,为我所用。还要坚持把满足人民群众对中医药预防保健的需求作为第一要务。这是中医“治未病”理论、理念和实践,乃至整个中医药工作的基本立足点和出发点。面对新形势、新要求,要在强化服务意识,拓宽服务领域、改善服务模式、完善服务内容等方面下工夫。

   “治未病”要多在“上工”上下工夫

   北京中医药大学校长徐安龙表示,“治未病”理念虽经过了几千年的实践,但在服务广大人民群众的公共服务中的展现远远不够。

   作为新时期中医药创新的典型代表之一,中医体质学研究已走过了近40年历程,国医大师王琦创立的中医体质理论为把握生命特征提供了新路径、新方法。特别是其体质辨识法应用于公共卫生服务和慢病防控,产生了广泛的影响。

   徐安龙表示,作为一名老中医,王琦教授与清华大学程京院士进行长期合作,把基因技术、现代生物科学技术用在体质分类上,把传承和创新紧密结合在了一起。

   王琦表示,“治未病”要多在“上工”上下工夫。他用一串数字进行了阐释,“我们建立了一个标准,形成了一个流派、一个学科。形成两门创新要点,体质教材和‘治未病’教材,有两个973课题。我们学校建立了一个中医体质研究院,还获了四个国际奖,拿到了国家课题17项。这几十年来,我培养了硕士、博士141人。发表论文326篇,论文引用上万次。”王琦说,中医体质学发展实现了多个实现,如体质辨识法从2009年被纳入《国家基本公共卫生服务规范》,实现了中医药首次进入国家公共卫生服务体系,是历史性突破;通过理论架构和内涵建设,实现中医体质新学科的建立;通过建立概念系统,编著第一部《中医治未病》创新教材,实现治未病进入中医高等教育;通过成人、老龄、儿童量表编制和应用,实现对生命全周期的健康管理等。

   国医大师、成都中医药大学教授刘敏如指出,在王琦教授的体质学研究中,“辨体-辨病-辨证”是一个落实中医“治未病”的首创成果。但在临床推广应用时,对于“辨体-辨病-辨证”三者有机的联系,以及相辅相成的关系,还存在认知差距。“我到有些基层单位学习,发现病人来了就发一张表,自己鉴别是什么体质。而有些医生,可能是病人太多,他觉得病人说的就是这么一回事,很快就开出处方。至于后面的辨病、辨证,就很难讲了。”刘敏如说,要认真掌握三辨的逻辑关系,三辨有机结合是发挥诊疗模式优势以及提高诊疗水平的关键。三辨是相辅相成的,不可忽视、厚此薄彼,更不能把这个模式的程序分割或简单化。

   当日,中华中医药学会中医体质分会副主委兼秘书长倪诚对体质分会成立十五周年进行总结,并开展突出贡献奖/终身成就奖表彰、中医体质与治未病建设先进个人表彰、科技新星评选、优秀论文颁奖等活动。还宣布成立了中华中医药学会中医体质分会协作组(中医体质与治未病协作组、中医体质与慢性病防控协作组、中医体质与健康管理协作组、中医体质大数据协作组、中医体质与健康产业协作组),进行了中华中医药学会中医体质与治未病基地揭牌仪式等。

初审编辑:

责任编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