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审编辑:刘梅
责任编辑:苏昱如
今年3月,是第8个全国近视防控宣传教育月,其主题为“有效减少近视发生,共同守护光明未来”。目前,全国各地正广泛开展爱眼护眼主题活动,多维度助力学生防控近视,以推动儿童青少年眼健康事业的发展。同一时间,一本“眼睛的百科全书”肩负起“视”界使命,开启了新一轮“校园之行”,再次在电视台的黄金时段精彩复播(湖南卫视/芒果TV,3月18-21日,每晚19:30)。
它,就是由教育部体育卫生与艺术教育司指导,湖南卫视、芒果TV、《人民日报》视频客户端视界联合出品,著名纪录片导演李东珅执导的首部眼健康科学纪录片《眼睛的故事》。
这究竟是一部怎样的纪录片?它为何能成为学生的“开学必修课”?又一次次被“搬”进荧屏?答案,让我们一起来揭晓……
这部眼健康科学纪录片
首播收视好评创佳绩
过去几个月里,纪录片《眼睛的故事》可谓喜事连连:成功入选中国科协“典赞·2023科普中国”提名名单;获评国家广播电视总局2023年第三季度优秀国产纪录片;荣获“2023年(第二届)企业典型传播案例”大奖……
过去的几个月,纪录片《眼睛的故事》频频获奖
频频获奖之际,它又一次次在各大电视台“露脸”:凤凰卫视中文台《纪录大时代》栏目四集连播;凤凰卫视欧洲台、美洲台同步播出;呼伦贝尔市广播电视台精彩开播……眼下,湖南卫视/芒果TV又将火热重播,旨在通过形象的解释、生动的故事、通俗的讲述,全面科普眼健康知识。
于《眼睛的故事》而言,它的成功看似偶然,实则必然。
让我们将时钟重新拨回至2023年8月28日。当晚19时30分,这部纪录片正式迎来首播。
接下来的几天,同一黄金时段,《眼睛的故事》先后以“眼睛的构造”“被攻克的眼疾”“不可逆的致盲性眼疾”和“近视防控”四个篇章展开科普,聚焦眼睛这一精密器官,让观众了解“看见”的奥秘——跟随镜头,观众可以根据照相机的工作原理,了解眼睛的成像过程;与多位眼科专家对话,探究各类眼疾的形成原因、预防方法和治疗手段;倾听孩子、青年、老人的真实故事,感受不同人眼中的世界……
纪录片还通过在镜头前展现大自然的美景和绿色植物,强调了眼睛与自然环境的关联。这种视觉效果的运用,让观众感受到了眼睛健康与大自然之间的紧密联系,在潜移默化中传递出对生态环境的重视。
据美兰德数据显示,《眼睛的故事》首播后,获得众多主流媒体点赞,新华社、人民日报、光明日报、中新社等40余家主流媒体以及“学习强国”学习平台均进行了报道推荐,并称赞节目“以既严谨又生动活泼的形式揭开了眼睛的奥秘,实现科学性与趣味性之间的平衡”。
首播期间,《眼睛的故事》融合传播影响力居全网纪录片第一,节目传播超3亿次,美誉度95。节目播出在CSM全国网平均收视率0.14,份额0.65%;欢网同时段非剧类项目同时段排名省级卫视第一。
此外,纪录片探讨的日常眼部问题也引发网友热议,唤醒更多人关注眼睛健康,纷纷点赞节目科普价值——节目相关热搜共计上榜8条,累计在榜时长40小时。
进校园、进社区
给眼睛好好“上一课”
网络里的褒奖和赞誉,《眼睛的故事》没有一味地沉浸其中,它试着将驻留在电视荧屏里的脚步,迈向校园和社区,开始走进人们的心间。
这不,正值第8个全国近视防控宣传教育月到来之际,全国各地在广泛开展爱眼护眼主题活动的同时,纪录片《眼睛的故事》也被“搬”进了学生们的课堂里。
这并非《眼睛的故事》首次开启“校园之行”,自去年首播伊始,纪录片就陆续走进全国各地的校园,成为学生的“开学必修课”。
福建师范大学东侨实验小学的学生们在观看《眼睛的故事》
对此,长沙市雨花区某小学负责人曾直言:“《眼睛的故事》的播出,让老师和学生了解到很多眼睛科普知识,也更加关注自己的眼健康,更深深感受到国家、社会各界在儿童青少年近视防控工作中的良苦用心,希望将来能有更多好看、好玩、好用的眼健康科普内容,在寓教于乐、潜移默化中带领学生更好地了解、认识并保护好眼睛。”
于学生而言,亦受益匪浅。学生刘新月(化名)认为,通过观看《眼睛的故事》,让她对爱眼护眼有了更深刻的认识,也知道近视带来的绝不仅仅是一副眼镜,它更有可能会增加未来青光眼、眼底病等多种问题。
当《眼睛的故事》走进社区,不少家长一致地产生共鸣。“以前,家长一味地认为电子产品是孩子近视的元凶,其实,真正原因并不是电子产品本身,而是长时间近距离用眼这个行为,这部纪录片教会了我们该如何正确用眼,帮助孩子更好地防控近视。”
即便是年长的观众,同样深受启发。有老人感慨:“在看《眼睛的故事》前,我都不知道糖尿病会引发眼底视网膜病变,而且还会引发多种眼部并发症,严重可致盲。这次真的学到了很多!”
总统筹、总策划、总顾问
身兼重任,全国巡回推介
一部好的科学纪录片,不仅要看着“高大上”,听着“接地气”,更要有自己的时代使命,《眼睛的故事》就是如此。倘若将其浓缩成一句话,那必然是“爱眼护眼,关注眼健康”。
只是,简单的一句话,想让人们谨记于心、笃之于行,却是千难万难。
爱尔眼科身为《眼睛的故事》的总统筹、总策划、总顾问,毅然怀揣“让更多人了解眼睛知识”这一想法,踏上了全国巡回推介之路。
第二十七次全国眼科学术大会(CCOS 2023)上,眼科专家们为《眼睛的故事》集体“打call”
在第二十七次全国眼科学术大会(CCOS 2023)上,眼科专家们为《眼睛的故事》集体“打call”。其中,首都医科大学眼科学院院长、北京同仁医院眼科中心主任王宁利呼吁全社会要高度重视眼健康问题,并希望通过《眼睛的故事》让大家关注致盲眼病,带领大众更好地了解、认识并保护好眼睛。
杨智宽教授
中华医学会眼科学分会眼视光学组副组长、全国综合防控儿童青少年近视专家宣讲团成员、纪录片《眼睛的故事》总策划杨智宽透露,为了紧扣“健康中国”战略,爱尔眼科提前规划、深入调研,邀请全国18位权威眼科专家出镜科普,21位博士、博士后团队进行专业指导,2023年8月28日进行首播。
唐仕波教授
“为了让普通群众看懂《眼睛的故事》,出镜的眼科专家们按照各自专长,分工负责不同的章节,不断推敲解读,将艰涩难懂的眼科医学知识转化为既精准又有趣的话语,通过生动比喻,让观众更好地理解眼部病变情况。”中国医师协会眼科医师分会副会长、爱尔眼科医院集团总院长、纪录片《眼睛的故事》专家顾问团队总顾问唐仕波如是介绍。
之后,在北京、在成都、在长沙.《眼睛的故事》不遗余力地在全国各地、多场合进行推介,持续向全社会分享纪录片阶段性成果,以期携手社会各界,进一步夯实“政府主导,部门协作,医技支撑,学校主体,学生中心,家庭协同,社会聚力”的五位一体模式,从广度、深度、高度上发力,营造近视防控宣传教育氛围,共同呼吁大众了解眼科学,关注全民眼健康。
“眼睛很重要,但大家却常常忽视,我希望通过这部纪录片,能唤醒大众对眼健康的重视。”爱尔眼科医院集团董事长陈邦表示,随着时间的推移,这本“眼睛的百科全书”能够走进千家万户的生活中,让更多儿童青少年及家庭关注眼健康问题,了解并采取科学的视力防控措施。“今后,爱尔眼科还将积极开展眼健康科普大讲堂、科普剧、科普答题挑战赛、科普画展等多形式的趣味主题活动,倡导和推动家庭及全社会共同行动起来,营造爱眼护眼的视觉友好环境和社会氛围,共同呵护好孩子的眼睛,让他们拥有一个光明的未来”。
初审编辑:刘梅
责任编辑:苏昱如
(记者 应妮)记者5日从中国全国扫黄打非办获悉,即日起,八部门启动为期半年的网络直播行业专项整治和规范管理行动,并探索实施网络直播分级分类规范,以及网络直播打赏、网络直播带货管理规则,形成激励正能量内容供给的网络主播评价体系。近几年来,网络直播行业虽...[详细]
《公报》显示,我省水环境质量连续17年持续改善,空气中PM2.5年均浓度提前达到国家下达我省的“十三五”约束性指标要求,全省生态环境保护工作取得显著成效。能耗方面,2019年全省万元GDP能耗比上年下降3.27%,规模以上工业万元增加值能耗比上年下降0.29%,规模以上...[详细]
预计6月6日白天,内蒙古中西部、新疆南疆盆地、山西中南部、陕西关中平原、河北南部、河南大部、山东中西部、安徽北部、江苏中北部、湖北北部、海南岛中北部等地最高气温35~36℃,其中,新疆南疆盆地、山东西部、河南中东部等地部分地区最高气温37~39℃,局地可达...[详细]
5日,福建、山东、湖南三省份密集公布了2020年度公务员招录的考试时间。山东、福建省考大幅扩招 观察今年公务员的招录规模,去年11月举行笔试的2020年度国考,计划招录2.4万人,相比于上年度1.45万余人的招录计划,有较大幅度增加。[详细]
通过查看小清河复航工程的地图可知,这条近170公里的内河水运通道途经济南、滨州、淄博、东营、潍坊,贯穿了我省中部的工业走廊。可以期待,一旦深入我省内陆腹地的内河港与沿海港实现顺畅联通,河海联运带来的长期价值不可估量。[详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