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进卫生计生看服务百姓实事 打造15分钟医疗服务圈
来源:大众网 2015-11-05 21:12:00
市民在青岛市妇儿儿医院用“医卡通”挂号看病
大众网青岛11月5日讯(记者 王永强)11月5日下午,青岛市卫生计生委组织主题为“展示医疗民生实事,展现卫生改革风貌”的开放日活动,活动邀请市人大代表、政协委员、病人或家属代表、卫生计生系统市民监督员、新闻媒体记者代表等人员走进卫生计生,近距离体会服务百姓的民生实事。
代表团先现场观摩了李沧区沧口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和国医馆建设,对基层医疗卫生组织近距离地服务百姓表示赞赏。随后,一行来到青岛市妇女儿童医疗中心,观摩了医疗服务一卡通运行情况。代表们了解到,实行一卡通后,人工窗口由37个减少到9个,挂号、缴费时间由原来的3.5小时减至1.5小时,对医疗服务信息化建设给百姓就医带来的便利表示满意。最后,代表一行听取了市卫生计生委的工作汇报并对我市卫生计生系统工作的发展提出了宝贵的意见和建议。
开放日,青岛市卫生计委副主任薄涛向代表报告市办事实进程以及民生项目情况
据青岛市卫生计生委副主任薄涛介绍,今年,青岛市卫生计生委承办两项市办实事:一是按三级甲等医院标准新建青岛大学附属医院东院区综合楼和青岛市市立医院东院区二期工程项目;二是提高全市在岗乡村医生待遇。全市目前在建医疗卫生项目17个,新开工面积53万平米,其中被列为市办实事的市民健康中心开建,青大附院东院区综合病房楼项目、市立医院东院二期和西院区改造顺利推进。6月份出台了《青岛市提高在岗乡村医生待遇实施方案》,提高在岗乡医待遇,并建立老年乡村医生生活补助制度、提高一般诊疗费和基本公共卫生经费补助标准,提高乡村医生待遇近万元,进一步稳定了乡医队伍。
深入推进医疗卫生改革,让群众享受改革红利
一是患者就医更实惠。县级公立医院改革实现全覆盖,23家县级公立医院全面取消以药补医,医药总费用增幅控制在12.56%。制定完善以绩效考核为基础的评估标准,及时评估试点成效。开展公立医院取消行政级别、收入分配制度、法人治理结构改革试点,积极稳妥地完成医疗服务项目规范和价格调整,充分发挥医保结算作用,切实减轻了群众负担。
二是群众用药更便宜。公立医疗机构实现基本药物制度全覆盖,在34家非政府办基层医疗机构实施基本药物制度,让群众最大限度地用上廉价药、放心药。全年共采购基本药物12.95亿元,减轻群众用药负担5.89亿元。
三是医疗服务更便捷。积极探索医疗联合体新模式,各大医院与基层、医疗机构之间建立了189家形式多样的医联体,派出2103名医务人员支持基层,培训基层医务人员万余人,有效实现了医疗资源共享,逐步形成了分级诊疗、有序就医的格局,群众在基层就医更加便捷。
四是基层就医更放心。积极推进基层医疗卫生机构标准化建设,新建22家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站),11家乡镇卫生院被省推荐为全国群众满意卫生院候选单位。尤其是李沧区的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建设规范,在服务群众方面发挥了实效。同时大力提升基层医疗技术水平,通过建立老年乡村医生生活补助制度、提高一般诊疗费和基本公共卫生经费补助标准,提高乡村医生待遇近万元,进一步稳定了乡医队伍;派遣城市二级以上医院的525名医师帮扶基层,实现医疗技术和人才共享,切实提升了基层医疗技术水平,让群众在基层就医更加安心、放心。
五是就医环境更优化。全市在建医疗卫生项目17个,新开工面积53万平米,其中被列为市办实事的市民健康中心开建,青大附院东院区综合病房楼项目、市立医院东院二期和西院区改造顺利推进,开展市公共卫生中心筹建、五医和八医扩建前期论证工作,完成眼科医院项目规划预选址及方案征集工作。今年全市新增床位1500余张,有效缓解了群众住院难问题。基层医疗卫生机构标准化建设不断加强,目前全市共有4400家基层医疗卫生机构,为群众打造了15分钟医疗服务圈。同时,深入推进居民健康信息服务系统和区域诊疗“一卡通”平台建设,在妇儿医院上线试运行,并将陆续在其他医院建设上线,进一步改善就医流程,提升医疗服务效率,方便群众就医。
提升医疗质量和服务水平,改善群众就医感受
一是狠抓医疗质量。推进医疗机构标准化建设,市精神卫生中心成功创三甲,市口腔医院、平度市人民医院正在积极争创三级医院。建立非公立医疗机构评价机制,促进医疗机构规范化管理、同质化服务。定期组织医院感染控制、医疗废物处置、临床输血安全等专项检查,筑牢医疗安全底线。建立急性心脑血管疾病区域协同机制,提高了紧急医疗救治水平。全年共出动急救车辆6.1万车次,抢救患者5.8万人次,有力保障了群众的生命安全。
二是提升医疗水平。争取财政专项资金,对21个重点学科、88名学科带头人、优秀青年人才给予财力支持;申报了10项省科技进步奖、70项市级科技进步奖。积极开展“三优工程”,自3月份在京成功举行“三优工程”推进签约会后,全系统掀起了上下联动、全面招医引医的热潮,市立医院与韩国延世大学医疗院、三医与北京阜外医院、八医与首都医科大学、妇儿医院与新世纪儿童医院、传染病医院与老挝友谊医院等纷纷建立了合作关系,全市共签订合作协议42个,引进院士工作站3个、高层次卫生人才23名,涉及肿瘤、中医、妇儿、老年医学、康复医学等12类优势学科,有力提升了我市医疗软实力,让市民在青岛就能享受到高端优质医疗服务。
三是广推惠民服务。深入实施改善医疗服务行动计划和医疗服务十大便民举措,改善服务流程,丰富服务内涵,全部三级医院、90.47%的二级医院病房已实现优质护理服务,48家医院开通门诊预约服务,为群众预约诊疗30万人次,围绕护理服务和医疗服务两个主题,集中开展2次服务百姓健康大型义诊活动周活动,10余万群众受益。通过基本、重大公共卫生服务项目,为居民建立健康档案775万份,为老年人、孕产妇、儿童等重点人群提供健康服务近163万人次。
筑牢疾病预防堤坝,提升人民健康水平
一是疾病防控守健康。加强疫情研判、应急转诊、采样检测等措施,实行24小时备战轮值,有效防范了埃博拉、中东呼吸综合征疫情传入;手足口病、艾滋病等重点传染病得到了有效控制。新建34个数字门诊,推广使用预防接种微信公众服务号“琴岛微苗”,为各类人群免费接种疫苗230万剂次,提高了群众防病能力。深入开展减盐控压、控烟、癌症早诊早治、脑卒中筛查、心理健康等健康促进行动,在全市建立慢病筛查干预网络,范围广、普惠居民多,促进了居民健康。
二是中医养生惠群众。投资 648万元,建成80个国医馆,发挥中医药治未病的作用,推广中医药特色疗法和20项中医药适宜技术,为群众提供质优价廉的防病养生服务。改善中医服务模式,启动“送汤药上门服务”,累计送汤药3000余单,推行“冬病夏治”三伏贴服务,20万人次群众受益。目前95%的社区卫生服务中心、100%的镇卫生院、85.2%的社区卫生服务站、68.9%的村卫生室能够提供中医药服务,实现了基层中医药服务“广覆盖”。
三是社会卫生保安全。制定我市卫生计生监督资源优化整合方案,全力打造构建“横向到边、纵向到底”的三级四层综合监督网络体系,提升全市卫生计生综合执法能力。加强对医疗机构、公共场所等卫生监管,开展打击非法行医、“两非”治理、饮用水卫生安全、血液质量提升、消毒隔离整治等五项行动,为市民创造了安全放心的就医环境。及时处置社会突发事件医疗救援10余起,有力保障了莱西休闲体育大会、国际教育信息化大会等36项重大活动。推行行政审批全流程改革,实现了审批事项的“一站式服务”。
开展优质计生服务,营造和谐人口环境
一是完善机制暖民心。修改完善协保和公益性岗位独生子女父母退休一次性养老补助实施办法,将城乡独生子女医保支付报销比例提高5%,解决了多年以来我市独生子女一次性退休养老补助不对称的问题。
二是提升服务惠民生。积极贯彻落实“单独两孩”政策,做好政策宣传解读和人口预测分析,审批单独二孩生育证3.3万个。落实9项妇幼健康免费服务项目,加强孕期、育儿科普知识宣传,提高了优生水平。深化国家级“新家庭计划”项目试点,服务群众2000余人。积极培育16个流动人口社会融合示范点,服务群众17万人次。
三是创新管理促发展。积极稳妥地贯彻国家计划生育政策,认真落实计划生育“一票否决”审核,审核各类先进及相关政治资格1988例,否决35例。出台进一步加强计生工作的意见,为我市下一步计划生育工作提供纲领。加大对违法生育和出生人口性别比的治理,全市合法生育率达到96.32%。
据了解,下一步,市卫生计生委将以提高群众健康水平和人口素质为己任,一是在提升群众满意度上下功夫;二是积极推进医联体建设,增强基层服务能力。三是引导大型医院走集团化发展道路,县级医院、街道社区医院推行一体化管理,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加强规范化管理。四是开展专项整治,强化基层计划生育工作。全力加强基层基础工作,特别是对性别比治理、违法生育处理、社会抚养费征收、流动人口管理等重点工作。加大疾控体系建设,推进综合监督体制改革。从财政补助、保障措施、人员编制、机构设置等方面总体规划,制定完善疾控体系建设意见。积极推进综合监督体制改革,加大对社会卫生和计划生育工作的监督力度。五是加快重点项目进度,进一步推进信息化建设。加快推进重点项目建设,进一步改善群众就医环境。全面总结“一卡通”试点医院经验,在全市推广应用。六是切实转变行业作风,加强干部队伍建设。进一步转变工作作风,在抓推进、抓落实上下功夫。提高医护队伍素质,提升为民服务效能。
责任编辑:王永强
热点图片
大众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1、大众网所有内容的版权均属于作者或页面内声明的版权人。未经大众网的书面许可,任何其他个人或组织均不得以任何形式将大众网的各项资源转载、复制、编辑或发布使用于其他任何场合;不得把其中任何形式的图片切换散发给其他方,不可把这些信息在其他的服务器或文档中作镜像复制或保存;不得修改或再使用大众网的任何资源。若有意转载本站信息资料,必需取得大众网书面授权。
2、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大众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3、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大众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本网转载其他媒体之稿件,意在为公众提供免费服务。如稿件版权单位或个人不想在本网发布,可与本网联系,本网视情况可立即将其撤除。
4、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30日内进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