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众报业集团主办
125年4月10日 星期四
注册

为民生 抒民意 解民忧 新闻热线:

投稿信箱:

当前位置:首页 > 黄岛 > 黄岛新闻

开发区劳动社保为民服务“接地气”

来源:大众网   作者:王保明   2013-12-20 09:55:00

关键词: 青岛;开发区;劳动社保;服务
  大众网青岛12月20日讯(记者 王保明 通讯员 孙广波 )原本需要到人力资源市场才能了解招聘信息,现在在社区就能看到全区企业的岗位需求;原本需要到区实训基地参加技能培训,现在部分项目可以在家门口就近接受免费的技能培训......记者近日从开发区获悉,该区劳动和社会保障局通过一些创新举措,使为民服务更“接地气”、更“有效”,让群众省时、省力又省心,享受服务也不再是部分人的“待遇”,而是所有人的“福利”。
  基层公共服务平台助居民家门口就业创业
  记者今天从该区了解到,为“实现更高质量就业”目标,提供高水平公共就业服务,相关部门扎实开展就业基层公共服务平台建设。目前,包括前期通过验收的长江路、黄岛、辛安、薛家岛4个街道,该区共有8个街道的基层服务平台通过市级示范性服务平台验收。8月份,全市基层服务平台建设观摩会在该区召开,该区的基层平台建设经验在全市推广。
  该区9个街道劳动保障服务中心实现了统一标准、规范运行。原黄岛区212个社区居委会,全部按要求建立了社区基层公共服务站,并按照大社区2-3名,小社区1名的标准配备了专兼职劳动保障协理员300多人,三级数据库资源全部实现了网络互连、数据共享,区人力资源市场所有招聘信息和扶持政策,在全区各街道和原黄岛区212个社区实现即时滚动发布。今年以来,累计在各社区劳动保障服务站发布招聘信息5.3万余条,入户发放劳动保障政策汇编30余万份,使该区居民足不出村即可了解、办理各类促进就业、扶持创业业务。
  技能培训使居民向“蓝领”、“金蓝领”蜕变
  该区重视技能人才培养工作,在深入调研的基础上,结合本区产业特征和发展实际,适时出台了一揽子培训补贴政策,实现了技能培训政策的全免费全覆盖,有效提升了劳动者的参训积极性。将技能培训点设在各街、镇的重点村(居),开展“技能直通车”免费送培训活动,今年共选取了育婴师、烹饪、叉车驾驶等8个热门专业,共有1000余名本区居民就近就地免费享受了此项服务活动。依据行业及工种划分,派专职工作人员分别深入到海尔、澳柯玛、上汽通用五菱等15家驻区大中型企业,建立“企业联络员”制度,协助和指导企业开展职工内训、岗前及技能提升培训等日常管理工作,从而深层次掌握企业职工技能培训需求,提高企业技术工人的技能水平及就业能力。2013年以来,共为上汽通用五菱、赛轮子午线、海信电器等20余家企业开展培训8000余人。
  居民幸福指数不断提高
  为提高社会保障水平,该区劳动和社会保障局稳步推进新老农保与城乡居民养老保险政策衔接工作。为1.15万农保转城保人员办理了城镇养老保险转移手续,提高了被征地农民的养老保险待遇。在不断提高社会保障水平的同时,该区积极推行离退休人员网格化服务管理工作。科学划分街(镇)、社区(村)、单元(组)网格并配备专门网格员管理队伍,积极推行首次走访、重点走访、定期走访、特定走访的“四走访”,节日慰问、生日慰问、重病慰问、病逝慰问、困难慰问的“五慰问”, 政策咨询和查询服务、领送养老金服务、医疗健康服务、文体活动服务、协助报领丧葬抚恤费服务、引导自我管理和互助服务的“六服务”工作法,创新认证方式,实行自下而上的“四审核”和自上而下的“四追究”机制,受到离退休人员一致好评。离退休人员有特殊需求的,每年一度的认证不必本人到相关单位认证,可以由工作人员上门认证,或通过社保部门平日掌握的情况直接认证,省去了部分老、弱、病、残职工的麻烦。
  “两网化”维权模式化解劳资纠纷在基层
  该区按照“网格管理、超前预防、维护稳定”的思路,以“两网化”建设为依托,积极化解信访矛盾,实现了连续三年无集体访、越级访,全区劳动关系和谐稳定。全区现已建成“10大格27小格”的区、街道、社区三级“网格化、网络化”基层组织管理体系,将信访窗口延伸到村组,配备专职监察员39人、兼职监察员58人,204个社区配备协管员273人,实行“网格片警制”。把更多的人力、物力、财力向基层倾斜,实行关口前移、服务下沉。先后投资40余万在街道设立5个劳动监察中队,整合行政、司法、社区人员联合接访优势,形成了“一站式服务”、“一条龙受理”、“一揽子解决”的联合机制。同时,在全区95%以上规模企业组织并聘用2000余名劳资人员担任“信息联络员”,建成了区、街道、社区、企业四个信访隐患防控阵地,把工作延伸到了最基层。
  “阳光仲裁”服务品牌得到提升并向街道延伸
  该区还分别在9个街、镇(园区)挂牌成立了劳动争议调解中心,劳动争议调解组织组建率达100%,配备劳动争议调解员67人,调解工作室9个,明确了调解工作流程和职责,制定了街道劳动争议调解中心考核目标,并纳入区政府对街道年终工作的考核。探索建立了“建议先行调解制度”,引导当事人到所在街道劳动争议调解中心先行调解,实现就地化解劳动争议,实施“置换调解协议书”制度,对街道主持调解达成协议的案件,由双方当事人持调解协议书到区劳动仲裁院置换仲裁调解书,确认调解文书法律效力。通过一系列制度的实施,逐步构建了一个基层为主、区级指导、职责明确、快捷高效的基层劳动争议调解网络,“阳光仲裁”服务品牌得到提升。目前,基层调解中心已在立案前调解矛盾纠纷160余人次,调解集体争议案件5起,及时使矛盾纠纷在基层得以化解,维护了劳动关系和谐稳定。

初审编辑:徐丽丽
责任编辑:孙亚楠

大众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1、大众网所有内容的版权均属于作者或页面内声明的版权人。未经大众网的书面许可,任何其他个人或组织均不得以任何形式将大众网的各项资源转载、复制、编辑或发布使用于其他任何场合;不得把其中任何形式的图片切换散发给其他方,不可把这些信息在其他的服务器或文档中作镜像复制或保存;不得修改或再使用大众网的任何资源。若有意转载本站信息资料,必需取得大众网书面授权。
2、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大众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3、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大众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本网转载其他媒体之稿件,意在为公众提供免费服务。如稿件版权单位或个人不想在本网发布,可与本网联系,本网视情况可立即将其撤除。
4、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30日内进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