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岛区“大学区管理制”打破校际藩篱
来源:大众网 作者:王保明 2013-12-20 09:51:00
图为黄岛区隐珠学区的老师们在开展教研活动
大众网青岛12月20日讯 (记者 王保明)近年来,黄岛区各中小学办学条件虽然得到极大改善,但校际之间的基础设施、管理水平、师资力量和教学质量仍然不均衡,由此导致的“择校热”、“择师热”等一直困扰着学校、家长和学生,成为实现教育公平、改善教育民生、维护教育稳定的一道难题。2012年初,以实现教育资源合理配置为宗旨的“大学区管理制”改革在该区悄然展开。经过近两年的实践,大学区管理改革已经取得了较为明显的阶段性成效,区域教育资源均衡发展步伐明显加快,片区内学校逐渐实现了“打破围墙,共同进步”目标,优质教育总量日益扩大。
从“学校人”变为“学区人”
“我们和黄岛十中、滨海中学成立了学校发展共同体,尽管我们几所学校隔得不是很远,但以前很少往来,只有在区相关部门组织开会的时候,校长们才会坐在一起,简单地讨论交流。而现在,学校之间的互动越来越频繁。”对于改革带来的转变,青岛市黄岛区铁山中学校长吕献志感受颇深,实施大学区管理体制改革以来,黄岛区71所义务教育学校共成立大学区11个,各学区每学期由一个学校轮值牵头,负责开展交流活动。
校长沙龙、教育管理创新研讨会、班主任论坛、教师辩论赛、德育研讨会……各学区学校结合各校特色,打破传统的办学和教学管理理念、格局,围绕教育教学管理、课堂教学改革、教师队伍建设等具体问题,开展多层面、全方位的交流和探讨,营造了浓厚的协作发展氛围。学校办学体制正在由封闭走向开放,广大师生逐步实现了从“学校人”到“学区人”的转变。
名师流动有效遏制“择校热”
择校实际上就是择师,大学区改革非常注重名师的示范带动作用,各学区将选拔各学科业务精湛的教师,成立“大学区名师工作室”,组建名师巡讲团,定期开展专题讲座、教学观摩等活动,名师还要承担校内、跨校带徒工作。对于师资力量薄弱的乡镇中小学来说,这是培养名师队伍的有利时机。
据该区教育发展研究中心的郑启学主任介绍,在共享名师的同时,学区内还实行优质资源开放制度,优良的教学设备、专用教室、教学场馆都要处于开放状态,由大学区成员学校共同使用,有利于教育资源的均衡化,从而有效遏制择校热现象。实施大学区管理体制改革以后,各种教研活动以学区为基本单位,推行“区片联动、校际合作”的教科研模式,开展学区学科集体教研、跨学科集体教研、教师异校教学等活动,打破了单一的教研方式,有效整合了教学资源,实现了片区学校优质资源的共享,实现了“片区”学校教育、教学、管理活动全开放。
使弱校变强 让强校更优
大学区改革刚刚进行了两年,效果是否立竿见影?青岛市黄岛区教体局局长赵吉斌认为:“教育是一个过程,‘大学区管理制’改革不是教育资源的简单平均化,不是以降低或牺牲优质学校的教育质量来达到均衡,更重要的在于建立以质量为导向的管理制度和工作机制改革,以此同步提升办学水平和教育质量,增强黄岛区基础教育整体实力,从而使弱校变强、让强校更优,最大程度地满足群众子女就近享受优质教育资源的愿望。”
教育是最大的民生,党的十八大报告中,将教育放在改善民生和加强社会建设之首。采访中,不少教育工作者认为,真正实现教育优质资源均衡发展必须依靠内在的能量聚集,逐步形成优质教育动态生成机制。“大学区管理制”的实施为弱势学校发展创造了一个有发展潜力、不断提高教育水平和质量的外部条件,要实现优质教育均衡发展,还需要各个学校积极调整思路,发掘内部潜力,激发自主学习及创造力,实现学校、教师和学生的自我创造、自我超越、自我发展。这是“大学区管理制”的路向选择,更是我国基础教育均衡发展的战略调整和发展方式的重大转换。
责任编辑:孙亚楠
大众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1、大众网所有内容的版权均属于作者或页面内声明的版权人。未经大众网的书面许可,任何其他个人或组织均不得以任何形式将大众网的各项资源转载、复制、编辑或发布使用于其他任何场合;不得把其中任何形式的图片切换散发给其他方,不可把这些信息在其他的服务器或文档中作镜像复制或保存;不得修改或再使用大众网的任何资源。若有意转载本站信息资料,必需取得大众网书面授权。
2、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大众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3、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大众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本网转载其他媒体之稿件,意在为公众提供免费服务。如稿件版权单位或个人不想在本网发布,可与本网联系,本网视情况可立即将其撤除。
4、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30日内进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