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众报业集团主办
注册

为民生 抒民意 解民忧 新闻热线:0532-80902818转808

投稿信箱:dzwqdz2012@163.com

当前位置:首页 > 婚恋

避免语言暴力 夫妻沟通少用“你”开头

来源:重庆晨报   作者:景然   2015-11-11 14:27:00

关键词: 涂仁菊 家庭暴力 语言暴力 夫妻相处 以暴制暴

避免语言暴力 夫妻沟通少用“你”开头

  昨日,巴南区检察院的检察官讲解反家暴知识,参会群众参加互动。重庆晨报记者 雷键 摄

  “我丈夫好久都不跟我说话了,这算不算冷暴力?”

  “我说话特别冲,会不会影响我们夫妻间的感情?”

  三八节即将来临,为增强女性防家暴意识,巴南区检察院的检察官们昨天为龙海社区的女士上了一堂防家暴课。针对她们在夫妻相处中遇到的问题,检察官一一支招。

  怎样避免言语暴力?

  重庆晨报记者 景然 报道

  沟通时多称我或我们

  “为工作忙碌了一天后,回到家中就看见老公正懒洋洋地靠在沙发上看电视,脱下的衣服扔得到处都是。这时,你能否心平气和地对他说:‘我看到帽子在茶几底下,大衣在沙发背上,我看重家的整洁,你愿意把衣服挂在衣架上吗?’抑或是,忍不住脱口而出:‘你怎么可以把房间弄得一团糟?’”检察官涂仁菊告诉大家,沟通时要尽量避免任意夸大,以偏概全,随意推测;尽可能让自己客观描述事情,不要评论,这样有助于让对方保持耳朵和心灵的开放。

  “别把感受和想法混为一谈,这种言语暴力现象很容易引发矛盾。”涂仁菊称,在夫妻沟通时,尽量少用“你”开头,因为这样易带指责、埋怨的意味,对方会出于本能去辩解、反击。相反,应该多以“我”开头,例如“我很愤怒”、“我十分伤心”,这其中则更多含有袒露自己心声的意味,更容易换来对方的坦诚相待。

  家庭暴力为何增多?

  长期压抑为犯罪埋下火种

  涂仁菊说,近两年来,巴南区检察院审查起诉的涉及血缘和姻亲关系人员之间的亲情犯罪案件持续增多。根据分析,因不堪忍受家庭暴力而引发亲情犯罪的占30%;故意伤害案件占亲情犯罪案件的比例为75%;女性犯罪嫌疑人占亲情犯罪总数的27%,而47%的女性犯罪都源于家庭暴力引发的家庭矛盾。

  “长期的心理压抑为犯罪埋下了火种。”涂仁菊称,女性由于生理等原因,往往处于劣势,长期遭受家庭暴力,受害者容易产生压抑、反抗、屈辱和报复等负面心理,当超出其心理承受时,就可能随时集中爆发,演变为加害人,从而酿成亲情相残的人伦悲剧。

  哪些群体易受家暴?

  外来务工女性易受伤害

  “相比其他行业,外来务工女性在受家暴者中占大多数。”据涂仁菊分析,我市检察机关每年处理近百起家暴刑事案例,几乎都发生在外来务工女性身上。

  涂仁菊称,通过多年调查发现,四成以上来渝务工女性从事餐饮业、服务业,经济收入、受教育程度偏低,且显著低于男性。同时,从接访的家暴案例来看,远离熟人社会、缺乏亲人支持、使得孤身在外的务工女性极易成为家暴受害者。由于女性务工人员处于流动状态,她们遭受家庭暴力后能够获得的法律帮助和救助服务会受到一定限制,反过来又助长了家暴的发生。

  哪些群体易施家暴?

  性格柔弱的男人易冲动

  “性格柔弱的男人更容易实施家暴。”涂仁菊表示,以往人们常常认为大男子主义者喜欢打骂妻子,但国外社会学家的研究则否定了这种看法。与此相反,性格柔弱的男人则往往更易实施家庭暴力。

  涂仁菊称,性格柔弱的男人往往比较敏感,有时爱斤斤计较,尤其是长期受到妻子压制后,十分容易冲动,可能会因一点点生活小事,对妻子大打出手,以此来满足其自尊心。

  另外,也有一些女性处处以自我为中心,经常刻意侮辱和贬低丈夫,有时还对丈夫拳脚相加,进而引发家庭暴力。

  4原因滋生家暴 婚外情占30%

  相关>

  相关>

  据检察官分析,滋生家暴的原因主要体现在4个方面:夫妻观念错位;配偶性格扭曲、品行不端;大男子主义或女性以自我为中心的影响。

  其中,由婚外情(即观念错位)引起的家庭暴力,占案件比例为30%;配偶性格扭曲类情况占总数的22.5%。此外,一些女性被丈夫视为生活上的累赘,常因向丈夫索要生活费而遭到家暴。

  遭遇家暴咋办

  做好病历记录

  “遭遇家暴后,首先应拨打110报警,或向所在的居委会、村委会反映。必要时,要以受家庭暴力侵害为理由,请求法院判决离婚。”涂仁菊称,妇女遭受家庭暴力一定要敢于用法律武器维护合法权益,不要受所谓的“家丑不可外扬”的观念影响,逆来顺受、委屈求全。此外,要选择正确的维权手段,切忌“以暴制暴”。

  “要将家暴后留下的伤情记录在病历上,作为当庭指证的证据。”涂仁菊表示,家暴受害人在受伤后应尽快到医院进行必要的治疗,并要求医生将损伤部位、面积大小及性质记录在病历上。如果受伤严重,还应及时到司法鉴定部门作伤情鉴定,以便为以后起诉提供有效、可靠的证明。

初审编辑:于潇潇
责任编辑:赵晓

大众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1、大众网所有内容的版权均属于作者或页面内声明的版权人。未经大众网的书面许可,任何其他个人或组织均不得以任何形式将大众网的各项资源转载、复制、编辑或发布使用于其他任何场合;不得把其中任何形式的图片切换散发给其他方,不可把这些信息在其他的服务器或文档中作镜像复制或保存;不得修改或再使用大众网的任何资源。若有意转载本站信息资料,必需取得大众网书面授权。
2、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大众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3、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大众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本网转载其他媒体之稿件,意在为公众提供免费服务。如稿件版权单位或个人不想在本网发布,可与本网联系,本网视情况可立即将其撤除。
4、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30日内进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