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岛西海岸新区大场镇为农业新质生产力蓄势赋能

2024-10-10 09:51:02 来源: 大众网 作者: 丁尊宝

  大众网记者 丁尊宝 青岛报道

  时下正值秋收季节,走进青岛西海岸新区大场镇,一片片成熟的玉米田地映入眼帘,这里的农业生产不再是传统的“靠天吃饭”,而是基于科学数据做决策的“知天而作”。

  近日,记者从大场镇获悉,该镇以全国农村综合性改革试点试验为引领,积极探索数字技术在农业现代化中的应用,成功将传统农业模式转型升级为数字化、智能化、优质化的现代农业体系,实现了全农业产业链的融合发展,开创了乡村振兴的新局面。

  整合技术,构建智慧农业大数据库

  “现在我们看到屏幕上的是大场镇基本农业作物的分布,通过3S技术搭建了一个强大的农业地理时空数字底座。该平台能够收集并处理大量关于农田作物的信息,包括种植面积、作物种类、生长状态以及产量记录等。”大场镇工作人员马立铭向记者介绍数字农业平台 。“除此之外我们还搭建了汇集全镇农机信息的农机管理平台,可以实时监测农机注册信息、运行轨迹、作业状态等关键信息。”

大场镇智慧果蔬驾驶舱。

  截至目前,平台已汇聚农情、植保、气象等关键数据近1500G,运用卫星遥感、物联网、大数据等先进技术,实现了科学预估产量、动态分析作物长势及预测最佳收获期,为全镇农业产业规划布局和结构调整提供了强有力的数据支撑和决策依据,彻底改变了“靠天吃饭”的传统农业面貌。

  “借助这些技术和设备,我们可以针对各类数据及时对作物生长环境作出调整、避免或减少因自然灾害造成损失、估算潜在的收成量甚至确定最佳收获时间点,所有这些都极大提升了农业管理的智慧化水平。”马立铭介绍道。

  智农联动,打造高效智慧农田生态系统

  “我们通过部署一系列监测设备,如土壤墒情、环境气象以及苗情监测仪等装置,实现了对大田作物生长环境的全面监测。这些设备收集的数据会实时上传至云端服务器,通过可视化‘一张图’的形式呈现。这样一来,无论是土壤湿度、气温变化还是作物病害情况,都能一目了然。”大场镇农业农村中心主任张坤向记者描绘数字农业平台。

工作人员展示大场镇智慧农田物联感知设备。

  目前,大场镇打造了青岛首套定制式全程智能化农机作业系统,并引入全市首台CVT重型智能拖拉机,着力打造3000亩智慧农田。部署40余套土壤墒情监测设备、苗情监测摄像头、气象站、孢子仪等农情监测设备,持续采集土壤参数、天气状况及病害发生情况等信息,确保对作物生长环境进行全面监控。配备140个电磁阀,部署水肥一体化机,打造农田地埋式灌溉系统,根据平台提供的信息,执行精准施肥、节能灌溉以及其他必要的田间操作,实现了精确灌溉与养分供给。

大场镇智慧农田物联感知设备。

  “所有环节都是自动化完成,极大减少了人工干预的需求。通过这样的方式,我们能够针对不同地块的具体情况进行个性化管理,真正做到因地制宜。现在,每季每亩地平均能节省成本并增加效益超过600元。此外,由于减少了化肥和农药的使用量,也更有利于环境保护。”大场镇农业农村中心主任张坤说。

  数据驱动,精准防控助力农业安全

  大场镇同富勤耕农机合作社理事长姜永战时常会拿出手机看一下,他的手机里的“青西三农”小程序汇聚了大场镇数字农业平台的各项实时数据:“从历史病害查询、实时监测分析、预警信息发布到实时报警响应,这个简直就是我的‘智慧大脑’。”

大场镇农户正在使用远程监控小程序。

  面对农业虫害防治难题,大场镇依托农业虫情监测系统,运用大数据分析技术对虫情监测物联设备上报的数据进行定量、定性分析,结合人工智能识别算法做出精准的虫情灾害预警。各种信息和预警会传到小程序中, 同时传给农户,让农户足不出门就能提前收到虫情预防信息。2023年以来,平台累计监测20余万亩小麦、玉米等作物,发送各类报警30余次,风险预测准确率达到90%以上,有效降低了病害对农作物的危害,显著增强了重点时段、重点区域的病害精准防控能力。

  通过数字农业平台的应用,大场镇正在逐步实现农业生产从“田间”到“指尖”的转变。这一变革不仅标志着对传统耕作方式的革命性升级,也为其他地区提供了宝贵的实践经验。下一步,大场镇将继续深化创新举措,进一步提升农业生产的智能化水平和可持续发展能力,为乡村振兴战略注入新的活力。

初审编辑:王晓彤

责任编辑:苏昱如

推荐阅读
  • 八部门集中开展为期半年网络直播行业专项整治行动

    (记者 应妮)记者5日从中国全国扫黄打非办获悉,即日起,八部门启动为期半年的网络直播行业专项整治和规范管理行动,并探索实施网络直播分级分类规范,以及网络直播打赏、网络直播带货管理规则,形成激励正能量内容供给的网络主播评价体系。近几年来,网络直播行业虽...[详细]

    06-06 09:47中国新闻网
  • 山东水环境质量连续17年持续改善

    《公报》显示,我省水环境质量连续17年持续改善,空气中PM2.5年均浓度提前达到国家下达我省的“十三五”约束性指标要求,全省生态环境保护工作取得显著成效。能耗方面,2019年全省万元GDP能耗比上年下降3.27%,规模以上工业万元增加值能耗比上年下降0.29%,规模以上...[详细]

    06-06 09:46大众报业·大众日报客户端
  • 高温黄色预警继续!山东中西部最高35~36℃,去沿海避暑吧!

    预计6月6日白天,内蒙古中西部、新疆南疆盆地、山西中南部、陕西关中平原、河北南部、河南大部、山东中西部、安徽北部、江苏中北部、湖北北部、海南岛中北部等地最高气温35~36℃,其中,新疆南疆盆地、山东西部、河南中东部等地部分地区最高气温37~39℃,局地可达...[详细]

    06-06 09:45中央气象台
  • 多地确定2020年度公务员省考时间 招录规模扩大

    5日,福建、山东、湖南三省份密集公布了2020年度公务员招录的考试时间。山东、福建省考大幅扩招  观察今年公务员的招录规模,去年11月举行笔试的2020年度国考,计划招录2.4万人,相比于上年度1.45万余人的招录计划,有较大幅度增加。[详细]

    06-06 09:44中国新闻网
  • 小清河复航工程迎新进展,山东首个“河海直达”项目将带来什么?

    通过查看小清河复航工程的地图可知,这条近170公里的内河水运通道途经济南、滨州、淄博、东营、潍坊,贯穿了我省中部的工业走廊。可以期待,一旦深入我省内陆腹地的内河港与沿海港实现顺畅联通,河海联运带来的长期价值不可估量。[详细]

    06-06 09:44大众报业·大众日报客户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