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军:我的驻村日记
来源:大众网 作者: 2013-05-16 15:08:00
我的驻村日记 市国税局驻即墨市温泉街道宫家庄村 “第一书记” 王军
宫家村,一个只有一百户多的小村庄,宁静而淳朴。带着一份好奇,更带着一份责任,我走进了村中的家家户户,并通过撰写民情日记的形式,记录了我的所见所闻和心路历程。
看到了差距,更看到了希望
忙碌了一天,坐在桌前写日记。我感到身体疲惫,手指头微微肿痛,但心里却充实而坚定。
在村边的大树下,一些在家的村民,空闲时间都会做些加工项链和手链的手工活。看起来一个小小的耳钉项链,干起来却十分费力。这天,我帮忙干了仅两个小时,就感到手指头火辣辣的。看到农民大嫂粗糙的大手和干活满足的神情,自己的心情像打碎的五味瓶,农民挣钱真不容易啊!
今天还和村里的一位“富户”纪毓品长谈了一番。纪毓品50多岁,平头大眼,长得很壮实,是有头脑的“二道贩子”。早年挣了十几万元钱,但在一次投资中,因台风全赔了进去。1998年想盖房子没有钱了,咬咬牙向邻居借了3万多元的民间贷款。房子是盖起来了,但口袋里就剩下20元了。逼到绝路上的他,开始琢磨着贩卖当地的小葱到青岛市场上销售,一次一两百斤,一个月赚了8000元。有了本钱后,他就开始贩卖石竹茶,从收购贩卖到炒制贩卖,半年就赚了3万元。2000年开始贩卖价值更高的玉竹茶,在不长时间里,挣到了第一个20万元。
在宫家村像他这样的毕竟是少数。推开低保户纪显友的家门,眼前的场景似乎是时光倒流,黑暗低矮的房屋中,除了一台黑白电视机、收音机外,再也没有像样的家电。而宫家村普通的家庭,年人均收入也只不过8000元,生活并不宽裕。村民70%的收入来源于外出打工,年轻劳动力的外出使得村里出现了“空心”现象。可贵的是,宫家村尽管不富裕,常住的村民都有着积极乐观的生活态度,对未来充满美好的憧憬。在乡亲们家中,我听到最多的一句话就是“只要肯下力,就能挣着钱。”
这一个月的奔走,让我真切体会到宫家村的实际。作为“第一书记”,我想我的任务就是给大家提供一个“下力”的平台,帮着乡亲们“挣钱”。
强化制度建设,留下一支“永不离开的工作队”
今天是我们“两委”每周例会的时间。和往常一样,我们又讨论、研究了村庄净化水建设几件“大事”。
从进入宫家庄村起,我就牢记组织上确定的“第一书记”的核心任务:抓党建促发展。下午,与村支部书记和村主任聊天,主要谈论如何搞好班子建设和制度建设,如何认识和总结村庄历届班子工作得失,如何养成亲自动手总结工作的习惯,如何走出去找项目造福村民等等。看来他们听进去了。但改变一个人,一个班子的想法,需要慢慢来,急不得,需要有牧师布道的耐心和智慧。我们一起总结经验,都感到了制度建设是当前的迫切任务。为此,我们建立了“两委”每周例会制度,规定凡是涉及村庄及村民利益的事务,都要拿到会议上来研究,明确责任,强化监督落实。为了更好地调动中老年妇女的积极性,强化自我管理能力,我们尝试建设了“网格化”管理平台,将整个村庄纵横网格划分为6大区域,分别由6名村“两委”成员牵头,辅之以热心公益事业的妇女,在计划生育、村务公开、环境清扫、矛盾调节和组织发动等工作上发挥作用。
在我看来,如果老百姓对“两委”班子,特别是对支部书记满意,就会自然延伸到对党和政府的满意。一个班子不但一开始要努力工作,开拓创新,随着时间推迟,也要通过制度和机制的约束,永葆其生命力和战斗力。
关注民生建设,让甘甜的水流进农民的心田
今天是11月7日,是我到宫家村这6个月来最激动的一天。村里的净化水厂正式供水了。早上7:00,村里的老老少少都聚集在水厂里,当哗哗的水流进水桶时,每个人的脸上洋溢着幸福的微笑。80岁的低保户纪丰温激动地说:“宫家村终于也能吃上好水了。”这个吃了一辈子井水的庄稼老汉,说出了全村人的共同心声。
开展宫家村净化水项目建设,是我们“两委”从7月份就开始研究的大事,也是村民们的心声。宫家村祖祖辈辈吃的是浅地表水井水,不但水质差,而且流量小,吃水成为宫家村村民一个挥之不去的心结。从走村访户群众的呼声看,解决“吃水差”的问题是普遍需求。经过研究确定项目后,紧接着就是一系列问题:资金筹集、确定厂址、设备调研采购、项目招标监理、工程质量进度、水质检测检验等,每一项都需要慎重决策。毕竟,近30万元的投资,对一个只有100户的小村庄来说,是很大一笔钱。
开始施工正在八月天气炎热的时候,为了打一口深井,和村支部书记纪兆锡蹲在打井现场。正值中午,太阳直射,一个小时、两个小时、三个小时,打井设备打出的泥土有时干有时湿,我们的心也随着起起落落。直到打了52米深,打井队队长面无表情地摇了摇头说:“宫家村没有水,收摊”。“能不能再打几米看看?”我不舍弃地问道。“再打也没有用处,我们有经验。”打井队队长说。我和村支书手里攥着打上来的不含任何水分的灰色石头粒子,听到没有水的“判决”,呆在打井现场,汗水和泥水从脸上淌了下来。没有水源,其他一切规划都是白搭。
“再开会研究,我就不信这么大的地方会没有水。”当天晚上,我们召开支部会议,大家仔细分析宫家村以前地下水水脉,并现场查看了周围水井分布情况,决定一是继续找新的打井队测试水源,用更加先进的技术测水。二是转变思路换地方,在村西路南边找找看。
功夫不负有心人。一个星期后,真的找到了水源地,据新打井队队长说,每天可以出水10-30立方。这对于一个小村庄来说,足够用了。
作为“第一书记”,我有机会到农村工作,近距离接触广大农民,这既是党组织给予的机会,也是赋予我的责任。我庆幸在宫家村,用自己的努力和实干的作风为村庄的发展涂上了一抹色彩,为这里的父老乡亲送上了一份关怀。
大众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1、大众网所有内容的版权均属于作者或页面内声明的版权人。未经大众网的书面许可,任何其他个人或组织均不得以任何形式将大众网的各项资源转载、复制、编辑或发布使用于其他任何场合;不得把其中任何形式的图片切换散发给其他方,不可把这些信息在其他的服务器或文档中作镜像复制或保存;不得修改或再使用大众网的任何资源。若有意转载本站信息资料,必需取得大众网书面授权。
2、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大众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3、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大众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本网转载其他媒体之稿件,意在为公众提供免费服务。如稿件版权单位或个人不想在本网发布,可与本网联系,本网视情况可立即将其撤除。
4、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30日内进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