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路军的作风“80后”的理念
来源:青岛大众网 作者: 2010-07-08 09:54:00
费三元
“这一年,和‘三农’在一起”,即墨市委办干部于新革最近在博客中写下了这句话。这是156名即墨市委农村工作队员2009年最真实的写照。这一年,即墨市委从市直部门抽调机关干部,派驻全市50个落后村进行帮扶,这支“农工队”在基层赢得了“史上力度最大”的口碑。
整合创新帮扶模式
担任金口镇迟家店子村工作组组长的于新革,是第二次参加农工队了。与以往不同的是这一次他“底气十足”,因为在他们的身后,站立着一个“市领导联村-部门包村-工作队驻村”的强大帮扶阵容。
“即墨市1000多个村,信访量很多集中在这50个后进村,”即墨市委组织部负责人向记者介绍,作为推进农村和谐稳定的一次“攻坚战”,驻村工作队肩负着后进村班子整顿的重任,还要牢牢立足于改善生产生活条件,为群众办实事。为此,即墨市委书记郑明辉在调研中走遍了50个村,对驻村工作寄予厚望。
为力求实效,针对以往部门与村庄“一对一”帮扶势单力薄的弊端,即墨市委对农工队帮扶模式进行了整合创新:即墨市级领导每人包2—3个后进村,形成市级领导联村、部门包村、工作队员驻村的多层次体系,为后进村庄集中办大事,大力推进新农村“五化”建设。
在迟家店子村工作组的身后,就有即墨市城建局等多个部门协同帮扶。于新革坦言:驻村工作时时处处受益于这种强大的支持。
这个村 “吃水难”有年头了,每天只能40分钟轮流定时供水。这次,即墨市有关部门一举为村庄供水更新了设施,实现全村500处房屋 “一户一表”,24小时供水。
村庄幼儿园是危房,工作组争取社会支持,投资60万元建起了市级一类幼儿园。
每逢汛期,迟家店子村就泡在水洼子里。即墨市有关部门的专业水准大显身手,经过水循环量计算、工程测绘,投资95万的治水工程迅速启动,全村2000米的环村河清淤、架桥,7条街道的排水沟全部浆砌、连通……
一个过去看来“积重难返”的村庄,在一支“升级版”的农工队面前,难题一一破解。
这自上而下的强大支持,又无时无刻不在鞭策着一线的农工队队员。一年来,于新革和他的伙伴们天天 “闻鸡起舞”,为这个412户人家的村子筹集建设资金350万元,让村庄彻底变了模样。
“路平了,花开了,树绿了,灯亮了!”郑明辉书记到迟家店子村调研时,82岁的老党员迟仁军拉着他的手不放:“一辈子俺梦过捡元宝,却没想到俺村能发生这么大的变化!俺真是做梦都没做这么个好梦呀! ”
一支“升级版”的工作队,彰显了即墨市委市政府的信念:以更大的投入改变村庄。
八路军的作风,“80后”的理念
“八路军又回来了! ”即墨农工队从去年3月2日起驻村,没出一周,这话就在村民中喊开了。
丰城镇田庄村工作组组长谷焱驻村的当晚,接到了父亲病危通知,在陪护了一个晚上后,因牵挂驻村工作,第二天清晨又赶回工作组。几天后,父亲去世,谷焱强忍悲痛奋战在驻村一线……
没出一周,移风店镇太平庄村工作组组长王平桥,已挨家挨户访问了200户村民,逐渐地“村情民情一口清”。
村民们可没看错,随后的一年,许多队员的中秋节是在村里过的,许多村民是流着眼泪送别农工队员的。
这一幕幕,都让村庄老人想起了当年的八路军。但年轻的农工队队员们,又时时让乡亲们领略着他们的另一面。
田横镇南营子村毗邻大海,身为即墨市市场建设中心招商办主任的孙志强任驻村工作组组长,组员王兆利、尹波,三个小年轻一进村,就让满村老老少少眼前一亮:来了才三天,他们就决定动手修建海货交易市场!
“这事儿是不是急点儿了? ”有人劝道。小孙眨巴着眼睛笑了:“大叔,您忘了俺是干啥的了?俺就是负责建市场的,对于市场发展,俺可是有特别的敏感和眼力哦。 ”
孙志强心中早有“谱”了,建市场是他们第一时间了解到的群众“急盼”之事,“可行性论证”以往已很充分。想好了就干!小孙也把这作为一个契机:从解决“急、难”问题入手,赢得民心,打开局面。
市场很快建好了,共投资12万元,烟台、威海、日照等外地客户都闻讯赶来,村庄每天交易额15万元,比往年增了一半多。 “有了这个市场,一条船的年收入可增加3万元!”村支书万奎岗喜滋滋地说。
精明的南营子村村民看出了门道:这帮“80后”的年轻娃,不仅作风扎实,而且敢想敢干,不拘陈规,给村庄带来了好福气!
像这样让村民们“喜出望外”、大开眼界的好戏,农工队员们唱了一出又一出。他们用自己的新思维、新理念,拓宽驻村经济发展路子,助村发展助农增收。
金口镇南阡一里村有30万元外债,拿钱替这个村填平30万元的“窟窿”?农工队可没这么做。他们摸透村情后想出了套路——引导村庄学会盘活自身资源,摆脱“恶性循环”。
该村村委办公室已严重老化,却位于镇中心。工作组针对这一情况,大胆提出了开发建设镇商业区的构思。他们将村委办公室与镇敬老院置换。 30万元的土地差价,让村庄的外债“一笔购销”。之后,采用镇统一开发一部分、村集体统一建设一部分、村民改造一部分的方式,在周边规划了60间门头房,仅靠门头房出租费,村集体的各项支出就“全都有了”。“这帮孩子脑子灵光! ”在村民的啧啧 称奇中,昔日的“空壳村”就这样瞬间改变了命运。
怀着感情去驻村,还要带着思想去驻村,“80后”队员在驻村日记中写道:城乡互动有巨大的空间,内涵要远比“送钱送物”丰富得多!
治“本”造“血”建设新农村
在“五化”建设中,即墨农工队员没有忘记一点——送钱送物,不如送个好支部。
他们在推进“五化”建设的同时,精心设计为村级班子“再造”实践平台,调动村干部在一线“唱戏”,增强班子整体威信。
于是,“五化”建设成为“磨合器”,引导村干部通过工作配合化解矛盾、凝聚合力。移风店镇太平庄村工作组组长王平桥,就此精心导演了一出村支书与村主任的“将相和”。王平桥细心观察到,村支书、村主任一个直爽敢干,一个谨慎稳重,属“互补型”搭配,两人的矛盾多是一个“面子”问题。王平桥替两人疏解“心结”,更通过“五化”建设使两人在朝夕相处中增进沟通,在工作推进中帮他们建立休戚与共的合作关系,不断引导他们顾大局向前看,重建和谐!
王平桥不会忘记去年深秋的这一天,“五化”工程落成,群众欢天喜地之中,这两名“村官”也喝了和好酒!据了解,通过驻村,即墨有47个不和谐村解开了疙瘩。
“五化”建设成为“点将台”、“练兵场”,农工队帮助村干部在干事中提素质、树威信、建章程。所有的“五化”工程都严格公示、公开招标,都把村干部推到一线。 “五化”建设成为“试金石”,农工队“在干事中选人”。五化建设成为“播种机”,为村庄建起了各项事业的长效机制。
七级镇北住村是一个“出租车进村都要多加10块”的泥泞村,“五化”建设不仅使这里大变样,还带动村庄建起了“四日合一”“四议两公开”制度,重大村务按照“党支部会提议→两委会商议→党员大会审议→村民代表大会决议”程序进行,保障了村民的参与权和决策权。据统计,各工作组累计帮助村庄梳理建立规章制度543项。
能不能做到工作组撤与不撤一个样?农工队驻七级镇大队长周遵贤在思考。他们争取了“中央环保专项资金”50万元,加上即墨财政每年的拨款,在七级镇4个帮扶村庄,建立起“五化”后续管理体系。镇上有垃圾中转站、清运车和专门队伍,村里有三名专职卫生保洁员,形成“户集,村收,镇运,市处理”的运转模式,让村庄“五化”的文明之路大步向前。
前不久,记者来到普东镇杨家村时,朔风狂卷,大雪满天,但村头立着的一块高大的石碑,让我们定住了脚步,石碑上书两个鲜红的大字:“和谐”。碑面的背后,镌刻着一个密密麻麻的 “公德榜”——村民为五化建设自愿捐款的名单。 “这个村274户群众中有230余户慷慨解囊!”即墨市委组织部副部长杜世海介绍,仅三天,这里就募集资金10万元——别忘了,这是个穷村。
杜世海告诉记者,即墨市财政为“五化”建设投入很大,但我们把握一个宗旨,要引导农民成为新农村建设的主体。
常怀“悯农”之心
盘点一年,“好事儿办了一大筐”,但农工队员的感触却不是什么沾沾自喜。谈起驻村经历的心得,他们道出了两个字——悯农。
来自即墨财政局的队员聂晓光说:“你能想像吗?在后进村,大半的农户冬天不生炉子。 ”这位“80后”现在对城乡差距有了切肤之感。
农村的艰苦,还有农民的淳朴,一次次地触动着这些“80后”的心扉。
“我们只是做了一些最基本、最起码的事儿,但农民群众却视为大恩大德,”驻村干部张全庆每言及此总是无语。告别村庄时,一位70岁老农的话回荡在他耳畔:托共产党的福,我有生之年也能踩上水泥地了!
许多队员把村庄的背街小巷都铺上了水泥,但比 “成绩”更让他们难忘的是这样一幕——在刚铺修的水泥地上,八旬高龄的农村老太太像个小孩子一样不愿离去。
一次次发自心底的感慨在他们心中凝成了“悯农情结”。
“这批驻村干部中‘80后’不少! ”即墨市农工办主任陈维本介绍,他们不熟悉农村,缺少基层经验。这不能不说是欠缺,需要驻村工作的历练。实践证明,队员们进一步增强了实际工作本领。
南营子村工作组组长孙志强说:驻村让他学会了基层开展工作的套路,务实有效。农工队员华龙玉说:实践中增强了一种信心和技能,即敢于碰硬、直面困难……农工队员们脸上自信、干练的神情,在印证着一个共同的收获。
目前,新一期的农村工作队正在如火如荼地开展工作,即墨市委书记郑明辉表示,农村工作队只会一期比一期规模更大、更扎实,出发点只有一个,就是让农村工作队真正成为统筹城乡的有效形式、强大力量,让基层农村的转变进一步加快。 (钱卓)
大众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1、大众网所有内容的版权均属于作者或页面内声明的版权人。未经大众网的书面许可,任何其他个人或组织均不得以任何形式将大众网的各项资源转载、复制、编辑或发布使用于其他任何场合;不得把其中任何形式的图片切换散发给其他方,不可把这些信息在其他的服务器或文档中作镜像复制或保存;不得修改或再使用大众网的任何资源。若有意转载本站信息资料,必需取得大众网书面授权。
2、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大众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3、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大众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本网转载其他媒体之稿件,意在为公众提供免费服务。如稿件版权单位或个人不想在本网发布,可与本网联系,本网视情况可立即将其撤除。
4、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30日内进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