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家名企能骗取财政补贴 专家:补贴政策存漏洞
来源:经济日报 作者: 2013-06-24 10:03:00
审计署21日公布对5044个能源节约利用、可再生能源和资源综合利用项目审计结果。结果显示,格力等多家家电企业利用高效节能空调推广和节能产品惠民工程项目,违规骗取财政补贴资金9000多万元。
虚报产品销售数量、申报不实材料,家电企业为骗取中央财政高效节能空调推广补贴,可谓费尽心思、煞费苦心。在家电下乡、以旧换新、节能惠民三大政策实施以来,家电企业通过五花八门的造假方式骗取国家财政资金补贴的现象并不少见,其中不乏知名家电企业的身影。尽管有关部门不断打击,但家电企业违规骗补屡禁不止。究其根源,还是利益作祟。据披露,仅节能补贴对企业的盈利贡献就能达到25%至30%。在财政补贴的巨大诱惑下,不少企业已然对“违规”失去了免疫能力。
为什么会出现这种情况?中国电子商会副秘书长陆刃波表示,一方面,补贴政策确实还存在漏洞,无论是补贴给消费者还是补贴给企业,很难完全避免“骗补”行为的发生。比如家电下乡,不是农民的消费者可冒用农民的身份信息来获取补贴;以旧换新,让不少以收购旧家电为业的人沾了光。节能家电补贴,也有生产企业虚报销量多领补贴的情况。
另一方面,相关机构行政监管不力也难脱其咎。一些地方在监管过程中流于形式、走过场,对企业存在的问题睁一只眼闭一只眼,对问题企业处罚过轻,甚至不予处罚,这在客观上也助长了企业造假骗补的风气。
当财政补贴成了“唐僧肉”,“孙悟空们”又打起了盹,家电企业自然敢于铤而走险,不惜以违法违规方式,硬生生地把旨在助力高效节能产品推广,推动家电产品更新换代,推动家电产业转型升级的好政策,念成了一部违规套取财政资金的歪经。
家电企业骗取国家财政补贴的做法,严重违背了国家实施节能产品惠民工程的政策初衷,虽然能在短期内帮助企业大幅提升业绩,但从长远看对企业发展十分不利。政策红利来得太容易,企业也就很难把精力和心思放在高效节能产品技术研发和市场推广上,放在推动节能技术进步上,而是一味寻找政策空子,试图以不劳而获的方式获得更多补贴资金。长此以往,企业将患上政策依赖症,当政策“红利”消失,企业的竞争力也将大打折扣。
避免家电企业把好政策念成歪经,有关部门不能坐等审计部门查出问题再行动,更不能幻想依靠企业自律,而应加快建立和完善监管和约束机制,并在每一个环节切实履行好监管职责,对违规骗取国家财政补贴资金的行为要坚决予以打击查处,并追究相关责任人的法律责任。比如,消费者在购买家电时需要登记身份信息,填写相关表格,购买产品后还要配合有关部门进行核查等。对于企业而言,在树立诚信经营理念的同时,不能老盯着国家财政,不能总想着钻政策空子,而应踏踏实实地搞研发、抓管理、促生产,不断推动产品的升级换代,实现依靠科技驱动来促进消费结构升级。
原标题:多家名企能骗取财政补贴 专家:补贴政策存漏洞
热点图片
大众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1、大众网所有内容的版权均属于作者或页面内声明的版权人。未经大众网的书面许可,任何其他个人或组织均不得以任何形式将大众网的各项资源转载、复制、编辑或发布使用于其他任何场合;不得把其中任何形式的图片切换散发给其他方,不可把这些信息在其他的服务器或文档中作镜像复制或保存;不得修改或再使用大众网的任何资源。若有意转载本站信息资料,必需取得大众网书面授权。
2、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大众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3、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大众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本网转载其他媒体之稿件,意在为公众提供免费服务。如稿件版权单位或个人不想在本网发布,可与本网联系,本网视情况可立即将其撤除。
4、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30日内进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