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毕房族成功买房案例:4年升值100万
来源:北京晚报 作者: 2013-06-26 09:44:00
原标题:北京毕房族不后悔毕业就买房:4年升值100万
又是一年毕业季,继“毕婚族”“毕业就结婚”后,“毕房族”横空出世。近日有媒体报道,浙江不少毕业生早已做好一出校门就买房的打算;而一些家里经济条件好的毕业生,已经“未出校门就有房”、“房产证先于毕业证到手”。
有父母相助的“毕房族”令人艳羡,也引来舆论“啃老”之疑问。有专家称,不用买房奋斗,不利于毕业生拼搏、进取之心,“人生目标和定位会有所降低。”
有人看不起“毕房族”,也有人后悔没早点加入“毕房族”。啃老也好,明智也罢,年轻人买房时间越提越早,成了对房价、房租一骑绝尘、迅猛上扬的现实最生动的写照。
案例1
争分夺秒毕业抢房
“万一哪天租也租不起了呢”
刘珊(应受访者要求,文中三位“毕房族”均为化名),2012年从北京理工大学硕士毕业,进入一家事业单位做科研。读博的男友还有一年才毕业,加上公积金暂时还不能用,彼时的她一点买房念头都没有。
然而短短几个月,形势开始变得“刻不容缓”。刘珊耳朵里听的、眼睛里看的都是“房价上涨”的消息。“一天一个价”的房子焦灼着她的心,10月起,她一头扎进了“看房大军”。
海淀区的建西苑是刘珊最早看中的小区,10月底有套南北通透87平方米的房子,要价245万元。刘珊回去和男友琢磨了一晚,第二天咬着牙给中介打电话想定下来,谁知已经让人全款买走了。本来还预备着谈谈“给点时间公积金贷款”的刘珊,“握着电话就傻了”。
一个星期后,建西苑另一套同样户型的房子开价280万元。男友安慰着“受到了惊吓”的刘珊,“这是瞎扯,280万元的房子压根就卖不出去!”结果看房的人太多,290万元成交。
“那个时候我打消了所有的疑虑,真不是中介在忽悠,真有人买啊,房价也真是在涨的!”刘珊说自己做梦都在和房价赛跑,“晚一天买不到房,就等于白干了一年。”
年底看到西南四环的假日风景小区时,刘珊和男友迅速做了决定。80平方米266万元的房子,不满5年,各种费用算下来总共290万元。男友父母卖了家里的一套房子,刘珊父母也出了一笔钱,凑了130万元。余下的只能贷款,每月要还9200多元。
今年4月,男友参加工作,两个人一起还贷,压力稍微小了些,但生活仍显拮据。成为“房奴”,刘珊毫不后悔,还有些庆幸。“现在想当房奴都不容易,幸好父母能帮忙,幸好我们动作快,这房子现在已经涨20万了!有个同事出差三个月,过了春节回来发现压根买不起了!”
“别老给我们扣帽子,刚毕业买房就虚荣了?不尽早买,以后永远都没法买了!”刘珊略带激动地说。“过去还说买不起就租,但问题是租金也越来越贵了啊!我最早租在五棵松,上世纪80年代的一居室,每月要2300元。几个月后,已经找不到3000元以下的房子了。我们的房子如果出租,至少能租五六千元,那为什么不买?大把的钱给别人不心疼?万一有天租也租不起了呢?”
案例2
研还没读房已备好
“50万元存房两年,涨出18万元”
家在山东某地级市的程云,2011年从中国矿业大学(徐州)毕业后,考入了济南一所高校读研。就在那一年,程云父母以她的名义,全款在济南的市中区买下了一套近60平方米的二手房。“买的时候连上税,所有的费用加在一起,每平方米合不到九千元。人家装修好的,还挺新,就也没怎么动,我读研期间陆续买了简单的家具和家电放进去。”
今年,程云硕士毕业,进入当地一家银行工作,顺利留在了济南,而她的小屋也已装扮一新。所以这个毕业季里的程云显得相当从容,完全不必像她的同学们那样,在离校期限到来之前,焦头烂额地寻觅一个栖身之所。
除了令人艳羡的平稳过渡,程云对父母的“超前眼光”大为佩服。“我们那边消费观念还是比较保守的,不流行异地购房,我又是女孩子,其实更没必要给我买房。但当时考上了研,父母打算让我留在济南,说反正股市也不好,不如取出钱凑一凑买个房,半是给我住,半是投资。”
程云在读研之前,父母都没来过几次济南。为求稳妥,他们把房子选在了市中区。“地段比较好,不会跌价,而且以后不管我在哪上班,过去都不会特别远。”户型则选择了紧凑的小两居,“考虑到家里条件,总价不能太高,而且两个房间,爸妈来看我也方便。”
如今,程云的房子涨到了每平方米12000元,两年时间便多了18万元。“跟北京上海肯定是没法比,在济南这个收益相当可以了,快赶上我三年工资了呢。”虽不租房,程云也打听过,自己房子附近的地段,同等装修条件、设施齐全的一居室或者小两居,租金在每月2200至2500元左右,“这些钱算是省下来了。”
程云将房子这一“优势”看得很淡,从不和同学提及自己的房子,对“影响奋斗”的说法也嗤之以鼻。“父母是想让我的生活更有品质一些,压力小一些。虽然买了房子给我,可我难道把它卖了花天酒地吗?还是要好好工作好好努力,养活自己孝敬父母,这些哪是一套房子能给的?”
案例3
毕业两年有房六年
“亏得有个好表哥,拉着我早早买了”
本科、硕士都在京城高校就读的马赢,绝对算得上资深的“毕房族”。硕士毕业刚两年的他,拥有自己的房子已经六年了。
2007年,马赢在北京某银行工作的表哥有了女朋友,天天琢磨着“买房事宜”。因为预算有限,表哥把目光放在了北五环外的立水桥区域。受表哥一家影响,马赢的父母对给还在读大三的儿子买套房也颇为动心。
“我父母是希望我留在北京的,但未来的事谁也说不好,留不下,房子不就白买了?而且北京这么大,以后在哪工作也不知道,上班太远怎么办?”马赢回忆着父母当时的顾虑,“但我表哥成天在看房,对情况比较了解。他跟我父母说,北京房价肯定是涨,就算真的不住,几年之后卖了也是赚。上班远也没关系,大不了租出去,在单位附近租房住,他很多同事都是这样的。”
在热心表哥的“带领”下,马赢的父母卖掉家里一套老房子,又拿出多年积蓄,以80万元的总价在立水桥南地铁站附近给儿子买了一套近百平方米的两居室。表哥买在了马赢的楼下,装修的时候,他把弟弟的房子也一起简单装了装,就这样,大三的马赢成了“有房一族”。
2009年,马赢考上了研究生。2011年,他硕士毕业。四年里,他名下的这套房子悄无声息上涨了100万元。而据马赢回忆,今年春天他“瞟”了一眼小区房产中介的橱窗,类似的户型已超过250万元了。
“想买几套买几套的‘富二代’咱不讨论,没有任何普通百姓的赚钱方式能比得上房价增长的速度,这才是大家想尽早买房的根本原因。”马赢从来没有因为房子“自命不凡”过,他说得最多的就是“有个好表哥,拉着我早买了几年,不然真是再也买不起了。”
“帮忙买房是娇惯”、“因为有了房就不求上进”……在马赢看来,各家情况不同,舆论大可不必对“毕房族”过多揣测和批判。“如果真因为一套房子就能影响成这样,那即使不给他买房,估计他也上进不到哪儿去。”
但马赢也发现,确实存在不够理智的“毕房族”。“身边有同学在借钱买房,而且是在凑首付。他贷着款,工资还了贷还得吃饭,欠别人的钱得什么时候才能还上啊?”叹了口气,马赢表现出理解和无奈,“说一万遍不理智又有什么用,现在不咬着牙买,以后还有牙让你咬吗?”
咏叹
毕房族之歌
你只看到我的房子,却没看到我的担心。
你有你的规则,我有我的选择。
你可以反对我的现在,我要豪赌我的将来。
你嘲笑我匈奴未灭先以家为,我叹你总等不到“合理回归”。
我们都是“毕房族”,其实,我们真的不想为高房价代言。
围观
“房价能不高吗”
@慕容沧叶:“房产证VS毕业证”,这话说的,好像拿了房产证就拿不了毕业证了似的。再说了,不趁着现在能买赶紧买了,还非得等到房价涨到父母把积蓄拿出来都付不了首付的时候再买吗?
@Shine-YG:现在不啃老买房,以后只会啃得更狠,一切还不是畸形的房市造成的?
@勤劳勇敢的Mona:父母愿意无可厚非。一毕业就有房子,确实可以很大程度缓解刚上班时的经济压力。不过也要考虑到工作变动的可能性,免得被房子套牢。
@蹩扭:这房价能不高吗?我是看出来了,房价必须高到父母供楼一辈子,买不起第二套才能停止,就像香港那样。
@andy-sog:终于想清楚为啥老是输在起跑线上了,那帮孙子总抢跑!
正说
当房租耗去
工资的一半
又到毕业季,房屋租赁市场需求进入高峰,全国绝大多数城市的房租均告增长;699万毕业生在这个“最难就业季”里,多数自降薪酬要求。在这一涨一跌的双重夹击下,被房租刺痛的年轻人发明了一个新词儿“房格尔系数”房租占可支配收入的比例。
如果说“恩格尔系数”反映的是生活水平,那么“房格尔系数”反映的则是居住水平。一份近期发布的应届毕业生就业形势报告显示,上海应届生以4859元的平均月薪位列全国之首,北京以4767元位居次席。同时,根据央视数据,2013年一季度北京单套房平均租金价格已攀升至3660元。
江苏省社会科学院区域研究中心助理研究员王树华认为,“房格尔系数”在25%以内是合理的,25%至30%属于居民可承受范围,超过30%则表明房租压力过大。《人民日报》称,房租收入比达到40%,意味着解决“住”的问题已成为奋斗的主要目标;若继续提高到50%、60%,则会产生明显的挤出效应付了房租,连“温饱”都无法维持。
在亚太城市房地产业协会会长谢逸枫看来,当租房与买房相比,并没有轻松到哪儿去时,尽早买房便成了“明智之举”。“毕房族”实际上是年轻人买房越来越早、早到甚至还没参加工作而“碰撞”出来的概念。谢逸枫认为,这一群体虽然比例很小,但非常典型地体现出大家担心房价会涨并且相信未来一定会涨的心理。“货币超发导致贬值,人们倾向于购买不动产来抵抗风险。父母为孩子将来打算,希望能通过尽早买房做帮助孩子、投资房产的两手打算。”
尽管家庭经济条件相对较好,不少“毕房族”买房时付首付也要倾尽全家之力。“成为房奴让年轻人压力巨大,可但凡条件‘够得着’,他们还是毫不犹豫地选择这样做,并且无一例外获利巨大,这说明已然很高的房价还在继续走高。”
热点图片
大众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1、大众网所有内容的版权均属于作者或页面内声明的版权人。未经大众网的书面许可,任何其他个人或组织均不得以任何形式将大众网的各项资源转载、复制、编辑或发布使用于其他任何场合;不得把其中任何形式的图片切换散发给其他方,不可把这些信息在其他的服务器或文档中作镜像复制或保存;不得修改或再使用大众网的任何资源。若有意转载本站信息资料,必需取得大众网书面授权。
2、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大众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3、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大众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本网转载其他媒体之稿件,意在为公众提供免费服务。如稿件版权单位或个人不想在本网发布,可与本网联系,本网视情况可立即将其撤除。
4、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30日内进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