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众报业集团主办
注册

为民生 抒民意 解民忧 新闻热线:0532-80902818转808

投稿信箱:dzwqdz2012@163.com

当前位置:首页 > 敢当时评

洛桑江村:以文化为魂推进大旅游大产业大发展

来源:西藏日报   作者:   2014-09-28 15:35:00

关键词: 旅游发展 大旅游 文化价值取向 文化之旅 文化创意

  原标题:以文化为魂推进大旅游大产业大发展

  我们藏族有句谚语,意思是“星多天空亮,人众智慧广”。今天我们齐聚圣城拉萨,参加由国家文化部、国家旅游局和西藏自治区人民政府共同主办的中国西藏旅游文化论坛,共商西藏旅游文化长远发展大计,这是一个值得铭记的重要时刻。

  借此机会,我代表西藏自治区党委、政府,代表西藏310多万各族人民,代表组委会,向出席论坛的各位嘉宾、各界人士、各位朋友,表示热烈的欢迎和衷心的感谢!

  在漫长的历史进程中,西藏人民与祖国大家庭各民族兄弟,守望相助,交往交流交融,共同守护了祖国美丽的西南边疆,共同创造了悠久灿烂的优秀传统文化,共同创造了美好幸福的生活。特别是西藏和平解放以后,历经民主改革、自治区成立、社会主义建设、改革开放的伟大历程,开创了从黑暗走向光明、从落后走向进步、从贫穷走向富裕、从专制走向民主、从封闭走向开放的新纪元,创造了短短几十年、跨越上千年的人间奇迹。今天的西藏,经济发展、社会进步、生态良好、民族团结、宗教和睦、社会和谐、人民安居乐业,已经站在了新的历史起点上,正处于历史上最好的时期之一。

  女士们、先生们、朋友们!

  沧海桑田,造就了西藏得天独厚、富有魅力的山地景观群、垂直气候带和生物多样性。在这块离太阳最近的大地上,雄伟的雪峰、宁静的湖泊、奔流的江河、广袤的森林、壮美的草原,千姿百态、异彩纷呈;这里的天最蓝、水最绿、空气最洁净,人文最纯朴、民俗最独特,令世人无限神往。

  独特的自然环境,孕育了悠久的西藏文化。旧石器时期,西藏高原就有人类的活动。新石器时期,昌都、拉萨、山南、林芝、那曲都留下了西藏先民的生活足迹。公元前五世纪前后,象雄文明兴盛一时,苯教开始在西藏产生,出现了“以麦熟为岁首”的历法,有了“蕃”的称谓。到了松赞干布统一西藏,吐蕃文明进入鼎盛时期,西藏从氏族社会进入奴隶制社会,创立并使用藏文,佛教在西藏兴起。

  几千年的人类活动,为我们留下了丰厚而宝贵的文化遗产。史前的卡若文化遗址,首座宫殿雍布拉康,藏传佛教的第一座寺庙桑耶寺,恢宏的古格王朝遗址,宏伟的布达拉宫,还有与荷马史诗比肩的格萨尔王传等,数不胜数,见证了西藏文明发展的历史。大家都知道贝叶经的珍贵,哪怕是一页经文,也被一些寺庙、博物馆奉为镇寺、镇馆之宝,萨迦寺丰富的贝叶经文化在世人看来,是先贤们留给后人的宝贵遗产。这些物质的、非物质的宝贵遗产,共同组成了源远流长、底蕴深厚、特征鲜明的西藏文化符号。

  佛教文化是西藏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藏传佛教的伦理价值,主张实现人与人之间的和谐、人与社会之间的和谐、不同民族之间的和谐、人与自然之间的和谐。千百年来,西藏人民在艰苦的高原环境下生产生活实践,最终形成了勤劳、勇敢、智慧、善良的民族特性,造就了开放包容、豁达乐观、崇尚和谐、悲悯向善的西藏文化特征。

  西藏特有的文化价值取向,就是注重精神追求、淡泊物欲;注重众生平等、保护生态;注重与人为善、乐善好施;注重自强不息、乐观进取;注重爱国爱教、民族团结。这些文化精神品格,在今天我们实践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过程仍然具有重要意义。

  千百年来,藏民族文化在发展的历程中,不断与祖国内地文化交流交往交融,与汉、羌、蒙等文化融合发展,同时,吸收印度、尼泊尔等周边区域文化。藏中的农耕文明,藏西北的游牧文明,藏东南的商业文明,各具特色,形成了多元一体的西藏文化。

  西藏优秀传统文化,是西藏各族人民的精神财富,是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的思想结晶,是中华民族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人类文明的绚丽奇葩。

  自然的造化,文化的积淀,造就了“人间圣地·天上西藏”。她正以地质地貌的原生性,不同区域的差异性,自然气候的独特性,生态环境的多样性,审美价值的唯一性,让西藏之旅,成为人与自然对话的心灵之旅,成为体验特色文化的精神之旅。

  中央政府历来高度重视西藏的文化保护和旅游开发,明确提出要把西藏建设成为重要的中华民族特色文化保护地、重要的世界旅游目的地。我们始终把旅游文化发展,作为优化经济结构、转变发展方式的重要战略支撑,出台了一系列重大政策措施,有力地促进了旅游文化的繁荣发展。近年来,西藏旅游业突飞猛进,保持了20%以上的增长速度。2013年,西藏旅游接待人次近1300万,旅游总收入相当于全区国内生产总值的20%,成为促进西藏跨越式发展的龙头产业。

  中央政府先后投入巨资实施一大批重点文物保护工程,布达拉宫、大昭寺、罗布林卡列入联合国世界文化遗产名录,藏戏、“格萨尔”入选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西藏传统手工技艺、民间艺术等一大批文化项目被列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名录。西藏传统文化在保护中创新,独具特色的藏医藏药正走向世界,藏学研究事业空前繁荣;藏文这一古老文字已走向信息化,藏语言文字在社会生活中得到广泛使用。公共文化服务体系日益完善,文化产业方兴未艾。9月25日的开幕式,大家共同观看了大型实景剧《文成公主》,这是西藏文化产业发展的一个缩影。这次博览会上的一系列珍品展览展示,也给大家带来了新的惊喜。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已成为主旋律,西藏传统文化正焕发出无穷的生命力。

  女士们,先生们,朋友们!

  西藏旅游文化发展正面临着难得的历史机遇。中央政府的大力扶持、国民旅游消费能力的不断提高、基础设施的明显改善、社会局势的持续和谐稳定,为西藏旅游文化发展注入了强大动力和活力。我们一定抢抓机遇,乘势而上,立足独特的自然资源,依托深厚的文化底蕴,坚持改革开放、创新思路,本着“高端、特色、精品”的原则,打响“人间圣地·天上西藏”旅游文化品牌,打造西藏旅游文化升级版,推动大旅游大产业大发展,加快建设重要的中华民族特色文化保护地和重要的世界旅游目的地。

  为此,西藏自治区政府将从如下几个方面作出努力:

  ——坚持文化为魂,提升旅游品位。文化是旅游的灵魂,旅游过程实际上是文化的体验和享受。一次难忘的旅游,必定是一次文化之旅、心灵之旅。有关调查显示,游客到西藏最想看的是被评为世界最美十大建筑、全球最美十大宫殿的布达拉宫。布达拉宫集西藏建筑、绘画、雕塑等巅峰艺术与宗教文化于一体,是西藏文化的瑰宝和集大成者。在这里,人们可以深刻感受到西藏文化的博大精深、无穷魅力。遍布西藏各地的神山圣湖,让人融入其间,充分体验到天人合一的境界,得到心灵的洗礼、灵魂的净化、精神的升华。

  旅游是文化的载体,必然带来不同文化的传播与融合。公元7世纪,文成公主进藏,开启了西藏文化与中原文化深度交流的新阶段。公元8世纪,金城公主进藏,建立了“合同为一家”的甥舅之好,唐蕃文化交流融合更加紧密。公元13世纪,萨迦派的八思巴,被元代中央王朝尊为国师,将藏传佛教文化传播到了蒙古草原。兴盛于明清的茶马古道,不仅是连接西藏与内地的重要商道,更是各民族文化交流交融的桥梁和纽带。特别是西藏和平解放以来,与祖国内地的交流交融更加广泛深入,优秀传统文化得到了更好的保护、传承和发展,焕发出新的生命力,吸引着更多的国内外游客。特色文化已成为西藏旅游的一张亮丽名片。

  只有凸显了文化的深刻内涵,西藏旅游才有强大的生命力和吸引力,旅游的品味和层次才能得到提升。这就需要我们把特色文化贯穿到吃、住、行、游、购、娱的各个环节和旅游发展的全过程,用独特的文化品格和文化魅力来诠释西藏旅游,让游客体验、感受和认知“人间圣地·天上西藏”。

  ——坚持高端特色,发展精品旅游。西藏旅游资源的独特性、稀缺性、唯一性,以及资源环境的承载力、旅游的可进入性,决定了西藏旅游发展必须走高端路线。近年来,珠江三角洲、长江三角洲、京津冀地区,以及省会城市等相对高收入地区的游客,赴藏旅游热情高涨,为我们提供了巨大的国内客源市场。同时,我们也看到,西藏的国际高端旅游市场需求旺盛。这就需要我们更加注重顶层设计,高定位规划、高起点建设、高标准打造、高质量服务,把西藏一流的旅游文化资源,以一流的规划、一流的管理、一流的服务,建成顶级品牌、高端产品,绝不走数量型、粗放型的旅游发展路子。

  特色资源就是吸引力。多样的环境,多元的文化,多彩的民俗,是天上西藏的魅力之源,是发展西藏旅游精品的重要支撑。以高端为方向,以特色为基调,以精品为核心,推动西藏旅游文化大发展,是我们的必然选择。旅游个性化、体验式、多样性需求逐渐成为一种趋势,更加需要体现文化特色、地域特色、民族特色和时代特色。

  旅游者只有走进雪域高原、深入城乡社区、融入居民生活,才能真正领略和感悟“人间圣地·天上西藏”的神韵。比方说,在圣地拉萨,人们可以体验虔诚纯净的心灵之旅;在日喀则,可以体验触摸巅峰的神奇之旅;在雅砻山南,可以体验品味历史的人文之旅;在醉美林芝,可以体验原生态的自然之旅;在藏北那曲,可以体验驰骋羌塘草原的奔放之旅;在壮美阿里,可以体验探秘象雄文明和朝拜神山圣湖的精神之旅;在我的家乡——藏东昌都,横断山脉、三江并流、茶马古道,孕育了康巴文化,在这里可以体验康巴人豪情奔放的豪迈之旅。

  ——坚持深度融合,转变发展方式。旅游与文化的深度融合、共生共进,是当今旅游发展的大趋势。这种融合是全方位的、互动是全方位的,体现在旅游的各个环节、各个方面。这就需要我们把握西藏文化的内核所在、特质所在,保护文化、传承文化、挖掘文化,以现代的形式、大众的方式来诠释和表达,打造特色鲜明的旅游品牌和产品。需要我们积极推动旅游产品的文化创新,丰富旅游商品的文化创意,提高旅游服务的文化内涵,深化旅游环境的文化素养,努力把人文关怀、文化情怀贯穿到旅游的全过程。需要我们不断探索旅游文化有机融合发展的新思路、新途径、新方式、新形态,让旅游和文化相得益彰。

  旅游与新型城镇化深度融合,是提升旅游层次、转变发展方式的重要内容。目前,我们按照旅游与文化、旅游与自然、旅游与城镇化深度融合的理念,正在通过援藏方式联合打造鲁朗国际旅游小镇。不久的将来,大家一定会看到一座蓝天、白云、雪山、森林、草地、河流,与传统建筑、民俗风情和现代服务融为一体的宁静圣洁的国际旅游小镇。我们将顺应观光旅游向休闲体验旅游转变的趋势,把社区变景区、把景区变社区,通过旅游产业链的整合,努力打造一批各具特色的旅游小城镇,更多昔日的乡镇将变成更加美丽、独具特色的藏式小镇。

  旅游还要与新农村建设深度融合。阿里古格王朝遗址旁,有一个30多户的小村庄,通过基础设施建设和人居环境改造,已发展成了景区接待服务中心和文化体验中心。村民通过参与旅游服务,最高收入达20多万元,最低也有5万多元。以乡村民俗文化体验为特色,依托新农村建设,将乡村改造升级为旅游综合社区,建设一批旅游文化名村名镇,是我们发展乡村旅游的重点。

  ——坚持保护底线,实现可持续发展。良好的生态环境和独具特色的优秀传统文化,是西藏旅游赖以生存和发展的基础,也是我们最大的财富和优势。保护生态环境和优秀传统文化,是我们发展旅游文化的底线。旅游文化项目开发不能以一时的经济效益论成败。如果造成了对山川、森林、古镇、文物、民俗的破坏,造成了对当地居民的生活、生态的破坏,这笔账是很难用经济代价来计量的。

  中央政府历来高度重视西藏生态环境保护与建设,这对于西藏旅游的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西藏生态环境脆弱,一旦破坏难以恢复。为了保护生态环境,我们连金子也不挖,不能做只顾眼前、自断后路的事情。我们所坚持的,是生态保护与旅游开发协调发展、和谐统一。

  加强对优秀传统文化的保护,是我们一贯的坚持,也是旅游产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条件。开发旅游文化产品、设计旅游文化项目,既要坚持保护为主、抢救第一,又要合理开发、有效利用,促进旅游发展和文化保护良性循环。文化的血脉在于传承,对于优秀的传统文化,我们要继承下去、传播出去。文化的生命在于创新,西藏文化之所以传承千年,就在于不断地汲取各民族优秀文化的养料,敢于并善于在文化交流交往交融中借鉴学习。在全面深化改革开放的新时代,增强西藏文化的生命力和影响力,必须以社会主义先进文化为引领,不断创新文化产品、丰富文化内涵,实现西藏文化的大发展、大繁荣。

  女士们、先生们、朋友们!

  西藏建设重要的中华民族特色文化保护地和重要的世界旅游目的地,离不开大家的共同参与和鼎力支持。我们将以更加开放的胸怀、更加务实的举措,欢迎国内外各界人士共同参与西藏旅游文化发展,圆梦“人间圣地·天上西藏”。我们坚信,有以习近平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的坚强领导,西藏的明天一定会更加美好,西藏各族人民的生活一定会更加幸福!

  最后,祝愿各位朋友身体健康、扎西德勒!

http://cpc.people.com.cn/n/2014/0928/c64102-25751755.html

初审编辑:高忠业
责任编辑:徐丽丽

大众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1、大众网所有内容的版权均属于作者或页面内声明的版权人。未经大众网的书面许可,任何其他个人或组织均不得以任何形式将大众网的各项资源转载、复制、编辑或发布使用于其他任何场合;不得把其中任何形式的图片切换散发给其他方,不可把这些信息在其他的服务器或文档中作镜像复制或保存;不得修改或再使用大众网的任何资源。若有意转载本站信息资料,必需取得大众网书面授权。
2、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大众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3、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大众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本网转载其他媒体之稿件,意在为公众提供免费服务。如稿件版权单位或个人不想在本网发布,可与本网联系,本网视情况可立即将其撤除。
4、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30日内进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