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众报业集团主办
注册

为民生 抒民意 解民忧 新闻热线:0532-80902818转808

投稿信箱:dzwqdz2012@163.com

当前位置:首页 > 敢当时评

让更多“让民做主”回归

来源:人民网-中国共产党新闻网   作者:冬君   2014-09-23 16:29:00

关键词: 协商民主 四话 提高党的执政能力 社会主义民主政治 公仆

  中共中央、全国政协21日上午在全国政协礼堂隆重举行庆祝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成立65周年大会。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习近平在大会上发表重要讲话。

  习近平强调,社会主义协商民主,是中国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特有形式和独特优势,是中国共产党的群众路线在政治领域的重要体现。实行人民民主,保证人民当家作主,要求我们在治国理政时在人民内部各方面进行广泛商量。在中国社会主义制度下,有事好商量,众人的事情由众人商量,找到全社会意愿和要求的最大公约数,是人民民主的真谛。我们要坚持有事多商量,遇事多商量,做事多商量,商量得越多越深入越好,推进社会主义协商民主广泛多层制度化发展。涉及全国各族人民利益的事情,要在全体人民和全社会中广泛商量;涉及一个地方人民群众利益的事情,要在这个地方的人民群众中广泛商量;涉及一部分群众利益、特定群众利益的事情,要在这部分群众中广泛商量;涉及基层群众的事情,要在基层群众中广泛商量。

  近年来,一些地方因决策不当引发的群体性事件时有发生。究其原因,许多是由于在决策过程中违背群众意愿引起的。如今,群众的民主意识、参与意识在不断增强,对一些事件不仅关注结果,也关注细节和过程。因此,只有把好科学民主决策关,问政于民、问计于民,注重商量、让民做主,才能抓住预防化解各种社会矛盾的源头。

  曾几何时,“当官不为民作主,不如回家卖红薯”耳熟能详的顺口溜,直指在我们的党员干部中,有的群众观念淡薄,不屑做群众工作;有的对群众没有感情,不愿做群众工作;有的缺乏基层经验,不会做群众工作;有的明哲保身,不敢做群众工作。人民公仆不屑、不愿、不会、不敢,念“不”字诀,最终“不为民作主”,甚至漠视群众疾苦,违背群众意愿,侵害群众利益,站到了群众对立面。这样的当官“公仆”真是“不如回家卖红薯”。而真正的“不为民作主”其实是“替民作主”。而现在“当官就是替民作主”、“管理民众”的观念在一些干部心中根深蒂固,在某种程度上成为一些基层干部的“主流价值观”和“主流发展观”。

  一些地方不同程度存在领导调研靠安排、干部习惯替民作主、党员干部不敢讲真话等问题,损害了党风,更影响了决策的科学性。有网民把现在某些干部总结为“四话”干部——“上级面前说假话,成绩显著进步大;群众面前说官话,研究研究议议吧;大会小会说套话,改革继续要深化;民主生活说空话,今天天气哈哈哈。”密切联系群众是党的“三大作风”之一,是中国共产党人的深刻体会和宝贵经验,是马克思主义群众观在中国革命和建设中长期实践的结晶。在新时期新阶段,我们面临的形势和任务虽然发生了重大转变,但人民群众作为时代主体的地位、推动时代发展的历史作用并没有变。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离不开坚实的群众基础;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离不开坚实的群众基础;提高党的执政能力,离不开坚实的群众基础。

  和群众商量,有利于群众的就干,不利于群众的就不干。无数事实证明,在定政策、作决策、上项目、抓工作时,如果站稳群众立场,学会换位思考,用群众的眼光、群众的视角来想问题、看问题、处理问题,充分考虑不同群众的利益和承受能力,就会得到群众的支持与配合。实行人民民主,保证人民当家作主,就要注重社会主义协商民主,运用好中国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特有形式和独特优势,在治国理政时在人民内部各方面进行广泛商量。有事好商量,众人的事情由众人商量,找到全社会意愿和要求的最大公约数。坚持有事多商量,遇事多商量,做事多商量, 这样才能进一步加强和完善党和政府主导的维护群众权益机制,形成科学有效的利益协调机制、诉求表达机制、矛盾调处机制、权益保障机制,统筹协调各方面利益关系,加强社会矛盾源头治理,妥善处理人民内部矛盾,坚决纠正损害群众利益的不正之风,切实维护群众合法权益。

  与群众商量,“让人民自己作主”,就要维护群众的最大利益,就必须广泛听取群众的意见,特别是利害关系人的意见。不管是立法决策,还是重大事项决策,都要进行群众意见征集会、专家论证会、听证会等,让政府信息公开,让群众的知情权、参与权、表达权和监督权得到满足,有序政治参与得以实现。只要科学民主决策,就能从源头上杜绝和预防很多矛盾的产生。只要常怀“愧疚之心”、常思“敬畏之意”,老老实实地面对群众,心甘情愿地服务群众,只有公仆做好自己的本职工作,才能真正实现“让民做主”。

http://cpc.people.com.cn/pinglun/n/2014/0922/c241220-25710806.html

初审编辑:高忠业
责任编辑:徐丽丽

大众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1、大众网所有内容的版权均属于作者或页面内声明的版权人。未经大众网的书面许可,任何其他个人或组织均不得以任何形式将大众网的各项资源转载、复制、编辑或发布使用于其他任何场合;不得把其中任何形式的图片切换散发给其他方,不可把这些信息在其他的服务器或文档中作镜像复制或保存;不得修改或再使用大众网的任何资源。若有意转载本站信息资料,必需取得大众网书面授权。
2、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大众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3、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大众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本网转载其他媒体之稿件,意在为公众提供免费服务。如稿件版权单位或个人不想在本网发布,可与本网联系,本网视情况可立即将其撤除。
4、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30日内进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