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观点:看点国学,涵养底蕴
来源:人民网-人民日报 2014-07-11 16:33:00
国学传统中俯拾即是的为人之要、处世之道、治理之策,当是领导干部修齐治平的优秀教材
“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一花独放不是春,百花齐放春满园”……不久前,习近平主席在韩国访问时信手拈来引用古诗,比喻中韩关系发展会有新机遇、新境界,阐释友邻之国应该同舟共济、携手共进,生动自然,又深刻有力,引发媒体聚焦解读。实际上,只要稍微留心就会发现,此前习近平同志许多讲话都会融会经典、不落痕迹,不仅给人思考启迪、让人印象深刻,也以厚重的国学根底,向世界展示中华文明的源远流长与中国领导人的文化修养。
多看点国学,能滋养一个民族的精神气质。记得20多年前的一个傍晚,著名学者季羡林应邀为北大学生讲讲“国学”,一个在当时颇显冷僻的题目。季羡林劝同学们找一个小教室,以免人太少,“面子不好看”。出人意料的是,能容下400人的报告厅,连台阶上都挤满了人。在当时“商品经济”刚刚兴起的中国社会,这让季羡林热泪盈眶,认为大家对国学的热爱“顺乎人心,应乎潮流”。的确,作为中华文明的观念载体,国学在一代人的时间里花开满树,标示着中国作为文明型国家崛起之后的“精神还乡”。
随着时代的发展进步,很少再有人视国学为“封建糟粕”。在很多领导干部的办公室,都摆放着成排的古典名著,然而,摆了不等于读了,更不等于懂了。一些领导干部学历不可谓不高,能力不可谓不强,但总让人感觉缺了点修养,少了分厚度。一些领导干部在对外文化交流中,当别人侃侃而谈荷马、西塞罗等他们传统中的“国学”时,竟腹中空空不知何以应对。以这样的素养,如何成为文明的担纲者,又如何成为核心价值观的承载者?
国学不是摆几本线装书和假古董,也不是穿套汉服或唐装,更不是风水、堪舆、预测之学。通过去芜存菁,国学中的精华不仅属于中国,也属于世界。事实上,早在17、18世纪,中华文化就已是欧洲宫廷中的时尚,文化巨匠伏尔泰根据《赵氏孤儿》改编出戏剧《中国孤儿》,在巴黎上演后轰动一时。时下“汉语热”持续升温,孔子学院落户世界各地,也展示着中国文化的迷人魅力。这份宝贵的遗产,更应该成为党员领导干部砥砺情操、促进人格修养的宝库。孔子“登泰山而小天下”的视野,贾谊“察盛衰之理,审权势之宜”的智慧,苏轼“一蓑烟雨任平生”的豁达……国学传统中俯拾即是的为人之要、处世之道、治理之策,当是领导干部修齐治平的优秀教材。
正如学者所说,中国传统需要“创造性转化”。领导干部学国学,应该用知古鉴今的学习立场、多元开放的文化心灵,汲取传统经典中奔腾不止、自强不息的进取意识,并用之于当代社会。习近平同志多次强调,优秀传统文化书籍“其智慧光芒穿透历史,思想价值跨越时空”,在他看来,“读优秀传统文化书籍,是一种以一当十、含金量高的文化阅读,可以提高人文素养,增强对人与人、人与社会、人与自然关系的认识和把握能力,正确处理义与利、己与他、权与民、物质享乐和精神享受等重要关系”。实际上,古代经典处理的都是当时的时代问题,以“删诗讲易作春秋”而奠基国学的孔子,思考的就是如何在变革社会重塑政治秩序与心灵秩序。在捧读典籍的时候,领导干部也应该带着强烈的现实感。比如,如何在市场化和城市化的进程中,在变动不居的社会格局和观念冲突中,重新阐发传统中仁与信、和合与大同等理念,使之成为当代的文化态度?
领导干部多看点国学,不只是提高自身素养,更将为推动国学走进普通民众做出表率。钱穆有言:一国之国民,对本国以往历史应略有所知,并怀有“温情与敬意”。国学中蕴含着中国人的一整套价值观和世界观,涵括了一个独特而温润的精神世界,而我们时代的文化自信和民族精神,也应该由此生发。衡量一个国家的文化底蕴,重要标准就是看其如何面对自己的传统,这应该由领导干部率先垂范,看点国学,涵养底蕴文气、善养浩然之气,才能在新的历史条件下,更好地理解传统中的智慧和我们的使命,返本开新,从文化复兴和文明再造的高度,开创属于我们自己的未来。
(本系列评论到此结束)
《 人民日报 》( 2014年07月11日 05 版)
http://cpc.people.com.cn/pinglun/n/2014/0711/c78779-25267794.html
责任编辑:徐丽丽
大众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1、大众网所有内容的版权均属于作者或页面内声明的版权人。未经大众网的书面许可,任何其他个人或组织均不得以任何形式将大众网的各项资源转载、复制、编辑或发布使用于其他任何场合;不得把其中任何形式的图片切换散发给其他方,不可把这些信息在其他的服务器或文档中作镜像复制或保存;不得修改或再使用大众网的任何资源。若有意转载本站信息资料,必需取得大众网书面授权。
2、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大众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3、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大众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本网转载其他媒体之稿件,意在为公众提供免费服务。如稿件版权单位或个人不想在本网发布,可与本网联系,本网视情况可立即将其撤除。
4、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30日内进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