观测员38年守孤岛 馒头蘸酱油就是一顿饭(图)
来源:青岛晚报 2014-07-07 06:05:00
从东边到西边240步,从南边到北边是820步,在崂山湾外这个面积仅有1平方公里的孤岛上,今年59岁的国家海洋局北海分局千里岩海洋环境监测站站长张世江整整走了38年。在国家海洋局向全世界发布的气象数据和海洋数据中,来自黄海中部西岸大陆架上的数据就是张世江监测和发送的。昨天记者跟随着张世江的脚步,登上了他守望了38年的千里岩。记者马晓婷
孤岛监测站
环境恶劣丝毫不亚于南沙
在崂山湾外黄海中部距离西岸的30海里的大陆架上,有一座名叫千里岩的孤岛。岛上没有淡水、没有电,也没有常住居民,如果没有补给,人类在岛上根本无法生存。就是在这座孤岛上,驻扎着国家海洋局特类艰苦台站——北海分局千里岩海洋环境监测站。在整个中国北方,这里是环境最艰苦的海洋观测站。北海分局的专家告诉记者,我国南沙还有一个观测站,环境和千里岩差不多,这是国家海洋局公认的全国环境最恶劣的两个观测站。
昨天上午8时,在岛城结束轮休的监测站站长张世江提前来到了团岛码头。除了一包换洗的衣物,他贴身带的还有爱人准备的大枣和核桃。每次轮休没几天,张世江在家就有点坐不住了,用他的话说自己已经习惯了岛上的生活,回到城市还真点不舒服。刚刚执行任务回来的中国海警1122船刚返回青岛,就赶紧补给了40吨淡水和鸡蛋、黄瓜、面条、土豆、白菜等食物送往千里岩。张世江和两名观测员就随补给船回岛,替换下已经在岛上待了40多天的同事。
馒头蘸酱油
曾经70天没吃上新鲜蔬菜
经过四个小时的海上颠簸,12时30分左右,1122船终于抵达。一走出船舱,记者眼前全是大块陡峭的黄色岩石,在海风的冲刷下,像被利刃割过一般。岛上几乎没有植被,只有一些岩石缝隙里生出的野草。千里岩,岛如其名。
船停稳,一块5米长,60厘米宽的木板架在船和岸上,高出海面2米多高,除了淡水可以由水带输送上来,其余的补给都要通过这座“独木桥”运上岸。跟随张世江,记者也拎起一袋大米爬石阶上山。山上的石阶几乎都是七八十度的坡,背着不少东西的张世江走了一半路已经是大汗淋漓。在仅有的一些平地,两旁的艾蒿一米多高,仅留下20多厘米宽的羊肠小道。“有一次补给船在外面执行任务一直没回来,回来后又遇上大风浪,靠不了岸,70天没吃上新鲜蔬菜,最后几天都馒头蘸酱油了。 ”说起曾经的那些艰辛,张世江说与监测工作的重要性相比都不值一提。
数据很宝贵
遇台风监测时要爬着走
千里岩所处的海域,是海上交通要道,及时准确地发布北海区海洋预警特别是风暴潮预警预报,对于确保船舶航行安全等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也正因为艰苦和重要,千里岩被国家海洋局确定为特类艰苦台站和国家基本发报站,该站观测数据要代表我国参加全球大气环流观测数据交换共享。
每天的8时、14时、20时和次日凌晨2时,是监测站四次固定的发报时间,其余时段监测的数据,国家海洋局也实时接收。“我们的观测分为三块,气象方面主要是云、能见度、天气现象、温湿度、风、气压、降水;还有方面包括潮汐、海浪、水温、盐度;应急监测包括漏油、绿潮和海冰。监测站必须24小时有人值班,三个人刚好三班倒。岛上经常遇到11级、12级的台风,出来观测时为了安全,张世江只能趴在地上往前爬。验潮井离海边只有四米左右,只能瞅准海浪落下的瞬间开门钻进去,关门的瞬间就听到海浪重重拍打在门上。“天气越恶劣,数据就越宝贵,人工监测时每个小时都要看一遍。 ”张世江说。
有泪不轻弹
愧疚未能见父最后一面
提起孤岛的生活,物质的匮乏在张世江和同事们看来并不是最难的,精神的缺乏更难熬。“我刚来时自己年轻,孩子也才5岁,非常挂念,寂寞了只能在岛上吼两嗓子。 ”副站长官华告诉记者。另一名副站长车豪杰24年前第一次上岛,如今44岁的他依然是岛上最年轻的“小伙子”。
“习惯了”,记者问起岛上的生活,这是张世江最常说的口头禅。当初的惊心动魄都已经习以为常,唯有讲起老父亲,张世江红了眼圈。 1983年,老父亲因为身体不适来青岛就医。父亲病危时,分局派船上岛接他,好几次因为风浪太大都靠不了岸。等张世江回到家中,父亲的后事已经办完了。 38年的孤岛生活,张世江一半以上的春节都在岛上度过。
2000年后,监测站的环境有了很大改善。太阳能发电让生活用电有了保证,不仅告别了煤油灯,闲暇时张世江和同事们还能看看电视。分局设立了信号站,不但能给家里打个电话,偶尔还能上网,而之前只能盼着补给船送来家人的信。连续驻岛时间也从最初的4个多月,逐渐减少到现在的1个月左右。
责任编辑:赵晓
大众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1、大众网所有内容的版权均属于作者或页面内声明的版权人。未经大众网的书面许可,任何其他个人或组织均不得以任何形式将大众网的各项资源转载、复制、编辑或发布使用于其他任何场合;不得把其中任何形式的图片切换散发给其他方,不可把这些信息在其他的服务器或文档中作镜像复制或保存;不得修改或再使用大众网的任何资源。若有意转载本站信息资料,必需取得大众网书面授权。
2、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大众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3、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大众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本网转载其他媒体之稿件,意在为公众提供免费服务。如稿件版权单位或个人不想在本网发布,可与本网联系,本网视情况可立即将其撤除。
4、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30日内进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