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众报业集团主办
注册

为民生 抒民意 解民忧 新闻热线:0532-80902818转808

投稿信箱:dzwqdz2012@163.com

当前位置:首页 > 敢当时评

国产剧的文化创造力

来源:人民日报   作者:张慧瑜   2014-04-18 08:41:00

关键词: 国产剧 文化属性 文艺作品 文化产品 文化产业

  发现热播题材(漫画)

 

  国产剧的品质不应止步于把握观众需求,还需要介入更加刚健有为的价值,提炼出更具时代特征的形式感,这是国产剧走向未来的必修课

  电视剧能成为社会关注和人们热议的焦点话题,与它拥有广泛的受众群体有关。相比文学、电影、戏剧而言,电视剧依然保持着文化产品的大众性和公共性。特别是在当下,兼具商品属性和文化属性的电视剧,既是资本活跃的文化产业,也是文化争夺与价值观争夺的战场。

  市场化开疆拓土,让国产电视剧(以下简称“国产剧”)收获了最广泛的受众,极大地促进了行业的发展和繁荣,早在2007年我国就已经成为世界上电视剧生产第一大国。但同样是市场语境,使得电视剧生产也呈现出一种以利润为导向、以收视率为重要标准的趋势,出现了一部热播、部部跟进等现象。如2001年“红色”题材《激情燃烧的岁月》“意外”热播,引来同样讲述“泥腿子将军”故事的电视剧《历史的天空》《亮剑》《狼毒花》《我是太阳》《光荣岁月》等陆续拍摄。而2006年谍战剧《暗算》成为热点话题,这种办公室政治式的谍战故事不断被复制,如《潜伏》《黎明之前》《悬崖》等。这种跟进,表面上看符合自由市场的“理性”选择,因为那些收视率高的类型已经被市场认可,同类型制作会极大地降低市场风险,但因为同类题材生产过剩,已经引起观众的审美疲劳。更严重的是,片面追求收视率导致的低俗化、娱乐化,像抗战剧神奇化、历史剧过度架空等等,使得国产剧遭遇质量危机。

  分析那些真正在市场上获得成功的国产剧会发现,它们的成功与对电视剧本体的认识密切相关。电视剧作为一种主要在家居环境中观赏的艺术形式,最擅长讲述家长里短和历史故事。时间已经证明,获得流行或引起社会争论的热播国产剧往往与中国社会、现实有密切的互动,准确地捕捉到了社会文化心理的时代症候,表达出某一时代的社情民心。

  新世纪以来国产剧又相继出现了三种热播类型,依次为新世纪之交到2005年的新革命历史剧、2006年至2010年的谍战剧、2011年至今的后宫剧,这样三种类型又与帝王剧、家族剧、家庭伦理剧、青春励志剧等热播剧交相呼应,与当下中国建立恰当的契合点,为观众提供丰富的情感认同的空间。借助这些电视剧,近现代历史以及中国古代史成为与当下中国密切相关的现实空间。

  比如,新革命历史剧对“激情燃烧的岁月”和“狭路相逢勇者胜”的“亮剑”精神的讲述,正好吻合于市场经济时代人们对于理想、信仰和竞争精神的内在需求,这成为“泥腿子将军”、隐秘战线的“无名英雄”重新占据荧屏的心理基础。再如,近两三年流行的后宫穿越剧,大多改编自网络文学,它们有一个共同的特点,就是从当下穿越到古代中国,这种穿越和架空实际上是对历史的“现实化”,也就是说“后宫”这样一个戒备森严的封闭空间成为当下都市年轻人尤其是白领们最为真切的“现实”隐喻。这种职场想象的“后宫化”,与近些年流行的职场小说、官场小说的社会及历史想象是一致的。但创作的重点不应是鼓励“宫斗”,而是让人反思生命的价值与意义,这也是最近《北京青年》等青春剧引起广泛共鸣的原因,创作者通过讲述“重走一回青春”来进行自我教育的故事,拨开迷雾,为年轻观众找寻积极的力量。从这里可以看出,只有那些密切关注社会心理、创造性地与观众“同呼吸、共命运”的文艺作品才有可能真正流行,这也是电视剧的活力和创造力所在。

  现实如此丰富多彩,在参与、记录和表达“中国梦”的历史进程中,电视剧如何讲述中国故事,提升创造力,还需从整体生态上解决以下问题:第一是投资过热、产量过剩。2012年国产剧产量突破两万集,而电视剧的主要播出渠道还是电视台,导致80%的电视剧无缘登上荧屏,播出平台的增长跟不上生产数量,造成产量严重过剩;第二是生产成本增加、投资风险大。近些年演员片酬上涨过快,一线演员的片酬经常占到制作资金的一半以上,甚至同等级别的内地明星是韩国演员的两三倍;第三是收视低迷、创新不足。近一两年,电视栏目成为电视媒体争夺收视率的焦点,大多数电视剧的收视率不及2%,这也显示出国产剧创新不足、类型僵化的问题。

  但是,新的机遇和挑战也不断出现,尤其是随着电信网、广播电视网、互联网三大网络的融合,作为消费终端的手机、电视、电脑实现了资源共享,电视剧的传播渠道更加多元化。一方面,青年人借助网络重新成为“电视”观众,这也导致青春剧、偶像剧等适合青少年口味的电视剧类型受到市场青睐,成为电视剧生产的重要类型;另一方面,视频网站也在生产和制作更符合网络观看习惯的电视剧,网络自制剧已经成为专门在网络上播映的电视剧形态,这些都是值得关注的新现象。

  总的来说,国产剧在激烈的竞争中,训练出了敏锐的市场嗅觉,跟观众的需要和兴趣越贴越紧,这当然是一种进步;然而国产剧的品质却不应止步于此,如何在把握观众需求的同时介入更为广阔的眼光和更加刚健有为的价值、情怀,如何从现实中汲取更多的新鲜经验,提炼出更具时代特征的形式感,是国产剧走向未来的必修课。

  《 人民日报 》( 2014年04月18日 24 版)

初审编辑:赫洋
责任编辑:刘岳超

大众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1、大众网所有内容的版权均属于作者或页面内声明的版权人。未经大众网的书面许可,任何其他个人或组织均不得以任何形式将大众网的各项资源转载、复制、编辑或发布使用于其他任何场合;不得把其中任何形式的图片切换散发给其他方,不可把这些信息在其他的服务器或文档中作镜像复制或保存;不得修改或再使用大众网的任何资源。若有意转载本站信息资料,必需取得大众网书面授权。
2、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大众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3、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大众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本网转载其他媒体之稿件,意在为公众提供免费服务。如稿件版权单位或个人不想在本网发布,可与本网联系,本网视情况可立即将其撤除。
4、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30日内进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