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众报业集团主办
125年4月6日 星期日
注册

为民生 抒民意 解民忧 新闻热线:

投稿信箱:

当前位置:首页 > 岛城专栏 > 和谐青岛

市南区养老服务工作掠影

来源:青岛大众网   作者:   2012-03-22 17:21:00

第五媒体 第一时间 彩信发送 每天两期 移动用户发送短信QLWB10086轻松定制
每月资
费三元
让老年人共享宜业宜居幸福市南区的建设成果

    大众网青岛3月22日讯   作为青岛市的中心城区,红瓦绿树、碧海蓝天是市南区得天独厚的地理优势;9.3万名60岁以上老年人、17.2%的比例,是市南区严峻的养老形势。多年来,市南区一直把养老服务工作当作重要的民生工程,围绕构筑以“居家养老为基础、社区养老为依托、机构养老为支撑”的养老服务体系,逐年加大政策扶持和资金投入力度,走出了一条“居家养老普惠化、社区养老体系化、机构养老品牌化”的路子,被评为“全国首批养老服务社会化示范区”。市南区通过不断探索创新老有颐养的新途径、新方法,使老年人充分享受到了宜业宜居幸福市南区的建设成果。

适度普惠  困难老人居家养老全覆盖
 
    “现在我每天都有一包奶,每年还送我一份《老年生活报》,让我觉得很感动,现在政府对老人真是太关心了。”每天,独居老人朱先英都会在家中等待社区工作者,她与住在市南区的万余名独居老人一样,享受着市南区为老人送奶送报的特有“福利”。
 
    在山东省政协十届五次会议的养老专题座谈会上,省民政厅副厅长杨丽丽表示,今年将推荐“青岛经验”,通过向需要帮助的困难老年人免费送奶的方式,每天定时看一下老人是否安康,这一服务模式值得借鉴。2007年,青岛市市南区在全国首创推出为独居和困难老人每天送奶、订份《老年生活报》的居家养老新方法,时至今日,已经形成了独具市南区特色的送奶、送报、送家政、送爱心、送午餐、送保险的“六送”居家养老服务模式。目前,市南区每年投入1000余万元,用于为独居老人、“三无”老人、低保老人、重点优抚对象、重度伤残军人(4级以上)、市级以上劳动模范、低保边缘家庭困难老人等提供“六送”养老服务,累计5万余名老人受益,占老年人口的54%,实现了困难和独居老人养老服务全覆盖。

    “大娘,我给您梳梳头。”家住湖北路3号74岁的独居老人刘秀卿像往常一样,享受着市南区阳光暖情社区服务中心服务人员的“送时”服务。市南区阳光暖情社区服务中心成立于2009年11月,是在市南区民政局注册成立的服务类社会组织,中心整合社区各类家政服务资源,积极面向市南区居家养老的老人开展包括生活护理、保健护理、家政服务和心理疏导等四大类50余项的专业服务。在为老年人提供居家养老服务的过程中,市南区注重发挥社会组织的作用,先后培育出八大湖居家养老服务社、阳光暖情社区服务中心、“天使温情”工作室、“帮到家”家政服务社、期颐养老服务中心等十余家特色鲜明、服务专业、诚实守信的社会组织,市南区将积极支持这些社会组织进社区,为老年人提供更多、更好的专业化服务。

    今年,市南区将以“六送”养老服务为主体,继续深入开展居家养老服务工作,对日间照料中心、养老互助点推行标准化管理,针对老年人的需求,不断丰富服务载体,为老年人提供个性化、专业化的居家养老服务。
   
多种技能  社区三个中心“免费”学
 
    摆上厨具橱柜,每周都有老师在这里教居民做冰激凌、蛋糕、寿司、果汁等食物,在市南区云南路街道寿张路社区“三个中心”内,设有厨艺培训室、计算机培训室、才艺培训室等8个特色培训室,社区居民在家门口就能免费上“老年大学”。“以前想要学这些课程,还得去老年大学报名。现在社区里开这些课程,就和去老年大学一样,而且还免费。”在社区生活技能培训中心的“厨房”里,20余名社区居民正在学习制作冰激凌,这位老师不是别人,正是寿张路社区副主任刘福国。
   
    据悉,市南区已建成的53处社区“三个中心”,都设立了老年大学教学点。社区居委会通过召开座谈会、居民代表大会、社区例会征求居民意见的基础上开设了营养配餐、花卉培育、中式面点、保健按摩、计算机操作、插花、剪纸、舞蹈、电子琴、书法、绘画等80多种深受社区居民欢迎的生活技能培训课程,接受培训的居民累计达到20000多名。有事找社区、经常来社区、学习到社区、快乐在社区,已经形成了市南区大多数老年人的共识。社区“三个中心”已经成为了社区养老服务的“大超市”,那里娱乐健身、才艺展示、琴棋书画、电子阅览、老年大学、养生讲座、医疗保健等服务项目一应俱全,老年人可根据自己的兴趣爱好和实际需要自由选择。

    所有这些,都得益于市南区着力打造的社区养老设施体系、社区养老项目体系、社区养老队伍体系为主要内容的社区养老“三大体系”建设。从几平方米、十几平方米设施简陋、功能单一的老年活动室,到1000平方米、5000平方米设施配套、功能齐全的社区“三个中心”,市南区投资7亿元新建53处1000平方米以上的社区“三个中心”,80%以上的面积和功能用于养老服务。今年年底前,市南区力争使65个社区用房全部达到1000平方米以上,加上73处日间照料中心、609处养老互助点合理分布在社区,2处区级老年活动中心以及部分企事业单位免费向老年人开放的活动设施,真正形成了十分钟社区养老服务圈。老年人只要打一个电话、发一个邮件、捎一个口信、按一下按钮,就可以得到80余项快捷高效的养老服务。市南区还整合200余家服务质量好、诚信度高的企事业单位和家政公司,为老年人提供免费、低偿的养老服务。从志愿者和义工队伍中组成为老服务队,实施“N助一”三心养老工程(爱心敲门、诚心交流、真心帮扶)。同时,培育出的900余支合唱队、腰鼓队等老年艺术团体和老年兴趣队伍。

    今年,市南区将继续以社区“三个中心”为平台,加大社区养老服务设施建设力度,突出社区在养老服务中的平台和枢纽作用,每个社区将设立1处老年大学教学点,每个街道至少建1处社区食堂,为社区居民特别是老年人提供配送餐服务。开拓思路,不断强化社区为老服务职能,为老年人打造老有所养、老有所学、老有所乐的重要阵地。

医养结合  机构养老服务新模式
 
    目前,市南区有9家养老服务机构,入住率均在85%以上。其中,乐万家老年公寓、颐和老年公寓、天山社区老年护理院都设立了社区卫生服务站,成为“医养结合型”养老服务机构的成功案例。特别是颐和老年公寓和青岛市第五人民医院合作开办的“市南区老年爱心护理院”,是山东省首家依托三级甲等医院为入住老人提供24小时中西医结合服务的养老机构,老人们住在老年公寓就能享受到全方位的医疗服务。今年,市南区计划在市南区人民医院探索建立“医养结合”老年护理新模式,积极鼓励社会力量参与养老服务事业。
   
    2008年,市南区成立养老服务协会,按照“制度抓规范、服务上品质、质量求生存、行业创品牌”的思路,制定了养老服务机构工作规范,建立健全了各项规章制度,统一规范养老服务文书、经常开展业务指导、法律知识讲座等活动,帮助解决养老服务机构法律纠纷30余次,指导3家养老服务机构顺利通过ISO9001国际质量体系认证、120余名护理工作者考取《养老护理员职业资格证书》,推动了养老服务机构的规范化、标准化建设。其中,乐万家老年公寓的“亲情养老乐万家”服务品牌被青岛市政府评为养老服务行业唯一一个青岛名牌,夕阳红老年公寓、颐和老年公寓被评为青岛市“十佳护理型民办养老机构”。
   
    今年,市南区引导社会力量投资8000余万元,兴建面积24600平方米、500张床位的浮山所老年公寓,将成为市南区面积最大、档次最高、环境最好、功能最全的老年休闲服务中心 。

刘亮亮

大众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1、大众网所有内容的版权均属于作者或页面内声明的版权人。未经大众网的书面许可,任何其他个人或组织均不得以任何形式将大众网的各项资源转载、复制、编辑或发布使用于其他任何场合;不得把其中任何形式的图片切换散发给其他方,不可把这些信息在其他的服务器或文档中作镜像复制或保存;不得修改或再使用大众网的任何资源。若有意转载本站信息资料,必需取得大众网书面授权。
2、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大众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3、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大众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本网转载其他媒体之稿件,意在为公众提供免费服务。如稿件版权单位或个人不想在本网发布,可与本网联系,本网视情况可立即将其撤除。
4、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30日内进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