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众报业集团主办
125年4月6日 星期日
注册

为民生 抒民意 解民忧 新闻热线:

投稿信箱:

当前位置:首页 > 岛城专栏 > 和谐青岛

城阳打造充分就业城区

来源:青岛大众网   作者:   2012-02-09 17:20:00

第五媒体 第一时间 彩信发送 每天两期 移动用户发送短信QLWB10086轻松定制
每月资
费三元
81%社区达充分就业社区标准

    大众网青岛2月9日讯(通讯员 郝杰)今年以来,城阳区以 “创建充分就业社区”为抓手,不断探索社区就业新的途径,通过开发就业岗位,落实就业政策,实施就业援助等措施,提高了辖区内失业人员就业率。目前,该区已实现全年新增就业2.99万人,其中,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2.3万人,占到77%,全区81%的社区达到了充分就业社区创建标准,位居青岛市首位。

    所谓充分就业社区,就是指城镇社区内有就业能力和愿望的失业人员就业率达到85%以上,就业困难人员就业率达到90%以上,动态消除“零就业家庭”,实现家庭成员中至少有1人稳定就业。而城阳区将这一标准进一步扩大至230个农村社区,积极推进城乡一体充分就业,这在全省尚属首创,居全国前列。

多项措施加强就业管理

    城阳区在青岛市率先建立了社区就业工作“一库七账”制度,即:农村劳动力资源信息数据库,社区居民就业状况台账、工作目标台账、公益性岗位台账、就业援助台账、技能培训台账、创业扶持台账和意见反馈台账,从而使我们对社区基层的就业状况更加清晰和把握,做到了失业人员底数清、家庭状况清、技能文化清、年龄结构清、就业需求清、再就业去向清。

    同时,依托“一库七账”制度研制开发了“充分就业社区工作信息管理系统”,实现了对失业人员的动态化服务。强化就业帮扶,将就业服务网络延伸到楼道,聘请热心公益事业的楼道长担任“社区失业人员联络员”,坚持经常性的走访联系。在社区建立“失业人员访谈室”,面对面沟通交流,使失业人员足不出村就能掌握就业政策、形势等信息。社区与辖区企业建立共建关系,企业优先录用、社区推荐上岗,实现“互利双赢”。

    更值得一提的是,城阳区打破劳动力资源城乡二元结构的管理模式,取消了城乡户籍待遇差别,制定了城乡一体的劳动就业管理办法、就业援助及帮扶等政策。建立劳动力市场信息预警机制,提出正确的市场引导,及时进行“人选岗”、“岗选人”现场招聘等资源配置。强化技能培训,结合节会、商业、临海等区域特色,开办了旅游产品营销创业培训班、物业管理和商品营业员培训班、海产品捕捞、餐饮服务培训班。

创新模式解决困难群体就业

    今年以来,城阳区把就业工作的重心转移到促进大龄就业困难群体实现稳定就业上来,从技能培训、就业援助、以创业带就业、提高创业服务水平等多个方面着手,制定具体政策措施。鼓励企业招用就业困难人员和本区生源、未就业高校毕业生,凡与以上人员签订劳动合同并缴纳社会保险费的用人单位,在劳动合同存续期限内,以上年度当地在岗职工平均工资的60%为基数,按照规定的用人单位缴费比例给予保险补贴,同时给予每人每月200元的岗位补贴。

    围绕“4050”、“零就业”家庭等就业困难群体,结合各街道区域特点挖掘了“集中作业式、家庭作坊式、季节加工式、社区服务式、家政服务式、集贸市场式、特色种植式”等七种灵活就业模式,实现困难群体就业4566人,占到总数的四分之一。家住城阳街道西田社区的居民李正先就是受益者之一,“起初因为年纪关系找不到工作,不是说一点劳动能力没有,想挣钱没地方”李正先告诉记者。年龄偏大、学历低、技术单一,是像李正先这样的4050人员的集中特点,他们在人力资源市场中没有太大的竞争优势,为了更好的转移这部分劳动力,增加他们的收入,城阳区创新灵活就业模式对他们进行安置。今年三月,李正先有了一份工作—社区门卫,这下,老李的心终于踏实了。“现在一月800块钱,像我们这个年纪,就是抽烟喝酒,自己解决了,也给孩子减轻了后顾之忧。”李正先高兴地告诉记者。像李正先这样的事例还有很多,上马街道郭家庄社区居民国春英,一大早就跟儿媳和侄媳妇一起,从村里的玩具厂拿零活回来了,整整的一大包就是她们一天的工作。“这些都是半成品了,只要剪剪线头、缝缝边,就能赚到一毛钱”国大妈忙得不亦乐乎。国春英种了大半辈子地,她说,每年到了冬季,地闲人也闲,几个月的时间家里也没有什么收入。不久前,街道和社区通知说可以到玩具厂拿零活回家加工,按件给钱,国大妈感觉很新鲜,正好儿媳怀孕在家修养、侄媳妇也没有工作,婆媳三人一商量,组成了一个临时“家庭生产小组”。“没想到这些针头线脑的小活计,挣得可不少,好的时候一个月能挣一千二三,很好了,对我们老人而言很知足了。”国大妈告诉记者。

    搭建服务载体,辖区8个街道均成立“非正规就业组织”,246个城乡社区全部建立社区劳动保障服务站和灵活就业人员服务站,将大龄就业困难人员、实现灵活就业的人员纳入统一管理,由区、街道按5:5的比例给予每人每月100元的灵活就业补贴,截至目前,全区就业困难人员灵活就业补贴共计发放6500余人次,区、街道两级财政共发放补贴160余万元。

建立支撑体系保障就业

    在城阳区的中部,该区投资147万元,建立了集职业介绍、职业指导、职业培训、职业技能鉴定于一体的青岛北部人力资源市场;在东部,投资800余万元建设了占地22亩、建筑面积10000平方米的全国首家农民工人力资源市场。

    深入落实小额贷款贴息政策,登记失业人员、被征地农民、残疾人、高校毕业生、军队退役人员、随军家属等自谋职业和自主创业的,均可根据政策申请不超过20万元的小额贷款贴息。登记失业人员、高校毕业生从事个体经营,每人可获得不超过4000元的一次性扶持资金,创办企业可获得不超过6000元的创业补贴。

刘亮亮

大众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1、大众网所有内容的版权均属于作者或页面内声明的版权人。未经大众网的书面许可,任何其他个人或组织均不得以任何形式将大众网的各项资源转载、复制、编辑或发布使用于其他任何场合;不得把其中任何形式的图片切换散发给其他方,不可把这些信息在其他的服务器或文档中作镜像复制或保存;不得修改或再使用大众网的任何资源。若有意转载本站信息资料,必需取得大众网书面授权。
2、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大众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3、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大众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本网转载其他媒体之稿件,意在为公众提供免费服务。如稿件版权单位或个人不想在本网发布,可与本网联系,本网视情况可立即将其撤除。
4、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30日内进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