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审编辑:
责任编辑:夏倩
大众网记者 夏倩 通讯员 刘海豹 青岛报道
生态环境执法是生态环境监管的核心内容,是确保生态环境法治得到有效落实的关键要素。今年以来,青岛市生态环境局即墨分局始终把改善生态环境质量作为生态环境保护工作的核心任务,精准聚焦环境治理与监管,以严厉打击破坏生态环境领域违法犯罪为主线,不断严格执法监管、优化执法方式、规范执法工作,不断提升生态环境执法的“力度”和“温度”,当好以高水平生态环境执法服务保障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主力军。
重拳出击,震慑违法形成“高态势”
坚持把严格执法作为执法重点工作来抓,充分用好、用足执法“利器”和“重器”,用实实在在的执法成效回应人民群众对解决突出环境问题的新期待。
着力开展“双打”专项行动,今年以来联合公安机关、检察机关严厉打击固危废、监测数据和第三方服务机构弄虚作假环境违法行为6次,出动执法人员17人次,查处并移送公安机关环境违法行为3起。持续开展各类专项行动,充分发挥大气污染防治工作八大专班牵头抓总作用,深入推进“守住蓝天”行动计划,实施“一域一策一图”精准管理,组织开展碧水保卫战百日攻坚行动,守牢土壤污染防控底线。同时,结合特征污染防治要求和季节性污染物因素的特点,在开展执法检查工作中统筹全区重点区域、重点时段、重点领域,以排污许可、危险废物、夏季臭氧污染等特色,针对性地开展“春雨”“烈焰”生态环境综合执法行动,使执法效果更加精准,全面提升生态环境质量。
▲生态环境执法人员正在对辖区企业开展执法检查。
规范监管,提升效能呈现“新特点”
坚持把提升执法效能作为执法第一要务来抓,优化举措,统筹谋划,多点发力,夯实执法效能提升“基本盘”。
制定分类检查事项目录清单,及时更新完善“双随机”抽查对象和抽查人员名录库,并将“双随机”与监督执法正面清单、排污许可证执行情况、环境信访、专项执法检查、重污染天气预警执法巡查、水质异常溯源执法检查等24项重点执法任务有机结合起来,打出差异化监管“组合拳”。综合运用在线监控、视频监控、用电监控,配合无人机、走航车、卫星遥感等手段,形成“天地空”一体化非现场监管模式,今年以来开展非现场检查1034次,占执法总数46%以上,帮扶企业解决问题154个。实施 “正激励”监管,依托线上云监管优势,进一步发挥正向典型激励作用,今年以来将辖区538家环保标杆类企业纳入监督执法正面清单,对清单企业减少入企频率,做到无事不扰。
▲通过全市生态环境执法一体化系统,执法人员在远端即可了解掌握企业治理设施运行情况。
助企纾困,精准帮扶做到“零距离”
坚持把监督帮扶作为执法的一项长期性工作来抓,常抓不懈,全流程打造执法服务平台,主动为企业做好服务。
积极开展建设项目“三同时”和排污许可制度落实情况执法检查,督促建设单位在初步设计和建设中落实环评文件和批复要求的各项环保措施,指导企业按照排污许可证要求,按时开展自行检测,规范记录台账。聚焦企业发展难点痛点问题,依托“企业环保法律服务日”和“送法入企”等活动,点对点送政策、送专家、送技术,“面对面”开展“一厂一案”“一企一策”执法帮扶80余次,有效解决企业遇到的困难问题。畅通信访舆情渠道,树牢群众工作“无小事”观念,通过实施“与反映人见面、与被投诉企业见面、与属地政府或主管部门见面、核查处置深入现场”的“三见面一到场”办件机制,今年以来共受理环境信访举报594件,案件调处率和结案率达到100%。同时,对汽车制造、金属表面处理等24家危险废物重点监管单位从严监督管理,有效化解了群企之间的环境矛盾。
▲执法人员对群众反映的生态环境问题进行现场核查。
下一步,青岛市生态环境局即墨分局将持续发扬生态环保铁军精神,不断创新科技监管执法手段,推动行政执法与刑事司法联动,同时加强对企业的监督帮扶,积极引导企业和社会公众加强环保意识,深入打好蓝天、碧水、净土保卫战,以生态环境高水平保护促进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
初审编辑:
责任编辑:夏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