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蛟龙号”上的救生绳是咱研发的

2018-11-08 08:37:00 来源: 大众网 作者: 王悦音

  编者按:今年是改革开放40周年。作为我国首批设立的14个沿海开放城市之一,青岛经过40年的改革洗礼,已经成为世界知名的品牌之都、奥帆之都和海洋名城以及山东龙头城市等,她前进的每一步都彰显着改革开放的丰功伟绩。
  在改革开放40周年到来之际,青岛大众网策划了《“回眸40年”——纪念改革开放40周年专题报道》,分为“我眼中的40年”“10个村庄翻身记”“10家企业成长记”“40年10件大事记”四部分,以个人、村庄、企业、城市的不同视角,从多角度、多层次讲述改革开放40年的青岛故事。今天推出“回眸40年”之“10家企业成长记”|《海丽雅集团:“蛟龙号”上的救生绳是咱研发的》。
  2012年,中国自行设计、自主集成研制的“蛟龙号”载人潜水器在马里亚纳海沟创造了下潜7062米的中国载人深潜纪录,享誉世界。但很多人不知道的是,为“蛟龙号”拴上最后一道9000米生命之绳的,是青岛一家本土百年绳企海丽雅集团。11月7日,海丽雅集团董事长张旭明向大众网记者讲述了这家百年绳企波澜壮阔的转型历程。

青岛海丽雅集团位于城阳的工业园。

应急设备展厅。

  2009年夏天,我国自主研制的载人潜水器“蛟龙号”即将海试。为了保障潜水员的安全,专家决定在潜水器顶部安装一盘长长的救生绳缆,上设一个浮标,如果发生了全部抛载还上不来的事故,可由潜航员一按电钮,释放应急浮标到海面,母船就可以采取措施拉上来。这条救生绳要求长度在9000米,直径5毫米,具备30吨拉力的纤维绳,耐海水腐蚀耐水下高压,强度大,重量轻。张旭明解释,简单来说,就是又细又长还要有韧劲有力量,便于在有限的空间里存贮施放,关键时能够提起22吨的载人潜水器。
  “它是载人潜水器最后的救命绳。我们一定千方百计保质保量做好它!”当时接到任务的张旭明用这句话做出了回答。此时,海丽雅集团已经为“蛟龙号”研发制作了水声通讯系统、长基线定位装置的绳索,还有水面支持系统的布施回收绳缆。为了定制这条“生命之绳”,研发团队日夜攻关,反复进行压力、弹性、硬度等试验,最终交出一条仅108公斤的合格绳缆,不足“蛟龙号”重量的千分之五。经过种种试验,应急浮标完全达到了预期目的,为载人潜水器“蛟龙号”加上了可靠的保障。同时一举打破了欧美国家对此类产品的技术封锁,并将成本降低到此前的十分之一,将中国绳缆推向了国际绳缆行业的最前沿。
  现在的海丽雅集团是具有世界前沿水平的国家高新技术企业,但张旭明说,这家始建于1922年的青岛本土企业,在社会的跌宕起伏中,先后经历了曾经辉煌、濒临破产、重组转型、创新发展几个阶段。建厂之初,海丽雅集团的前身青岛协成花边厂作为江北地区最早最大的花边厂家,被誉为“江北第一家”。上世纪90年代随着行业竞争不断加剧,低附加值的绳带产品已经无法给企业带来带来更大的发展空间,企业一度濒临破产。2004年,企业正式启动改制程序并加快了改制步伐,艰难背负着1000多万的“实际”负债,完成了由国有企业改制为股份制企业。
  “是转型让这家企业重新活了过来。”张旭明介绍,在2006年,为确保企业的生存,企业在原有生产低附加值绳带的基础上,先后研究、开发了海洋特种绳缆、工业安全绳缆、户外登山绳缆等高附加值产品。2011年,海丽雅集团成为“大洋一号”海洋科考船和“蛟龙号”潜水器的绳缆指定供应商。2014年中国高科技产业化研究会特种绳缆与应急安全产业化研发推广基地落户海丽雅集团;2015年,牵头成立青岛市应急自救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充分彰显了如今海丽雅集团在特种绳缆和应急自救两大领域中龙头地位。
  “安全、专业、厚德”是张旭明一直强调的企业核心价值观。近几年,海丽雅集团在研发生产安全防护自救产品的同时,将应急教育培训作为一项产业去规划发展,投身于应急教育建设与应急知识的普及。截至目前,海丽雅集团在山东省内建设30余个应急安全教育科普馆,并自筹资建设全省首家 规模化、专业化、特色化的防灾应急避险安全知识互动式综合体验场所——青岛市应急安全教育培训中心。培训中心自2014年8月份运行以来,面向社会对10万余人进行应急安全教育培训,受到社会各界群体的一致肯定与好评。(大众网记者 王悦音)

初审编辑:

责任编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