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审编辑:
责任编辑:
编者按:今年是改革开放40周年。作为我国首批设立的14个沿海开放城市之一,青岛经过40年的改革洗礼,已经成为世界知名的品牌之都、奥帆之都和海洋名城以及山东龙头城市等,她前进的每一步都彰显着改革开放的丰功伟绩。
在改革开放40周年到来之际,青岛大众网策划了《“回眸40年”——纪念改革开放40周年专题报道》,分为“我眼中的40年”“10个村庄翻身记”“10家企业成长记”“40年10件大事记”四部分,以个人、村庄、企业、城市的不同视角,从多角度、多层次讲述改革开放40年的青岛故事。今天推出“回眸40年”之“我眼中的40年”|《放牛娃建江北最大蜡烛厂》。
1986年,在平度市郝家疃村,同辉蜡烛用一根小小蜡烛的萤火之光起家,开始照亮千家万户的夜晚,并成为江北地区最大的蜡烛厂;同辉的成长,见证了创始人李福东——这个当年放牛娃的逆袭之路;也见证了以城乡中小企业为主的个体经济、私营经济等非公有制经济,在改革开放大潮中波澜壮阔的发展历程。如今的同辉,已经成为集蜡烛生产、环卫车辆研发制造、环境服务为一体的集团化企业。
白手起家:沐改革春风 放牛娃建江北最大蜡烛厂
在现任青岛同辉集团有限公司董事长的李金鸿眼中,父亲李福东一直是自己效范的榜样,他的成长和奋斗经历也对李金鸿的为人处事形成潜移默化的影响。“听父亲说,由于家境贫困,他12岁就下地放牛、捡牛粪补贴家用。16岁,他开始上山推石头,后来又跟别人合伙开采石料赚工分。”李金鸿说。
1978年,随着安徽小岗的一声惊雷,中国拉开了改革开放的大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极大地激发了非公有制经济的活力,也调动了老百姓劳动致富的积极性,中国乡镇中小企业如雨后春笋般迅速崛起。“我们结婚这年,正好改革开放政策放开,赶上了这个最好的时代。”李金鸿的母亲赵淑琴说。
此后,李福东开始跟高密兴华建筑公司合作,为其下属建筑队供应石料,每年从平度采购石料4800多方,净赚2万多元。“1986年,他又用贩石头积攒下的钱,在平度市开发区东郝家疃村的两间十来平米的厢房中,成立了香店蜡烛厂,主要生产过年用的年蜡和照明用的杆蜡。”赵淑琴说。凭借准确的判断,照明蜡一上市就迅速打开了全市市场。不到3年,蜡烛厂即形成年产蜡烛40多吨的生产能力,年销售收入达30多万元。
最初刚起步时的旧厂房
李福东(左二)陪同原青岛市委书记张惠来参观工厂
经济收入的增长使老百姓的物质生活得到极大丰富。在那个大米1毛4/斤,猪肉9毛5/斤的年代,李金鸿家里用上了全村第一台14寸黑白电视机、第一台三洋录音机。“那时候,经常是晚饭还没吃完,院子里就挤满了来看电视、听戏曲的男女老少。大家兴趣盎然地盯着电视屏幕,直到晚上12点还不散场。”李金鸿的姐姐李金玲笑着回忆道。
然而,市场经济的规律注定了同辉的发展不可能一帆风顺。“1989年,国内石蜡价格因外贸出口受阻急剧下跌,工厂因此负债4万多元。”赵淑琴说。之后,李福东通过多方途径联系到外贸公司,开始生产一些用于出口的小批量订单。凭着扎实的质量和高效的供货时效,产品慢慢得到越来越多客户的认可。
1990年,李福东成立了青岛同辉蜡制品有限公司。工厂规模迅速扩张至80亩地,工人也由原来的十几人增加到1000多人。出口销售额一年一个台阶迅猛增长,单一家客户的订货量就达200万美金。1997年,中外合资青岛同辉丽光蜡制品有限公司正式成立。公司形成年产各种工艺蜡烛4000多吨的生产能力,产品发展到20多个系列300多个花样品种,远销欧、美、亚等50多个国家和地区。由此,同辉一举成为江北最大的蜡制品专业生产企业,并完成了由内销向出口的转变。
凤凰涅槃:逐改革潮流 老企业跨行转型二次创业
同辉的成长和稳步发展,得益于改革开放的助推,也离不开赵淑琴的苦心经营。“每次正式开工前,她都要对订购的样品进行反复试验,直到成品与样品完全一样才投入生产。”李金鸿说,“客户要求的交货期,她从不找任何理由拖延。生产的每一道工序,她力求精益求精。”正是这种诚信第一的经营理念和对产品细节的严苛把控,为同辉的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在夫妻二人的共同努力下,同辉蜡烛一步一个台阶,缔造出国内第一蜡烛生产企业的辉煌。直到现在,每次的广交会上,同辉蜡烛都是响当当的质量象征。
进入2000年后,随着改革开放的推进,中国经济迅猛复苏,国内外经济形势变幻莫测。企业要在市场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必须告别单一化产业模式,坚持走多元化发展道路。2002年,在平度开发区相关部门的支持和推动下,同辉又做出一个大胆决策:投入环卫专用车辆的研发及生产。
为了突破技术难题,赵淑琴呕心沥血。“考虑到环保垃圾车对耐腐蚀性要求极高,她亲自出去考察造船用的防护板。为了找到一款合适的车辆“心脏”——多路阀,她前前后后试验了无数次,最终选用了一款价格高但质量过硬的意大利制造。”李金鸿说。靠着不服输的劲头儿,同辉耗时三年,愣是啃下了汽车这块硬骨头。
2005年第一批压缩车交付客户
2005年4月,青岛同辉汽车技术有限公司正式成立;12月,同辉汽车第一批8台12方压缩车交付客户;2006年,公司通过ISO9001国际质量体系认证,ISO14001国际环境管理体系认证;2007年7月,公司获得高新技术企业认定……从此,同辉实现了由单一蜡烛生产企业向多元化发展的转型,开始在集团化成长的道路上阔步迈进。
子承父业:海归儿子迎改革红利 以创新推动企业再造
2012年,李金鸿舍弃新西兰的高薪待遇归国,开始接手同辉集团并担任董事长。“人,似乎应该有更远更高的追求。回到故土,起码能够凭借自己的能力,为家族,甚或为国家,做点儿什么,留下点儿什么,——而这,才应该是自己毕生所追求的。”李金鸿说。
最初,李金鸿也想过舍弃实业,将企业重心转移到资本运作上。但考虑到同辉集团是父亲一手创建的,最终他还是决定继续在实业兴邦这条路上坚持走下去。凭借多年的国外学习和工作经验,李金鸿为同辉的发展注入了新鲜的血液和强劲的动力。
同辉生产的环卫专用车辆正在为北京道路进行清洁。
在李金鸿的带领下,同辉集团先后在杭州、青岛成立技术中心,以技术创新为动力,以市场为导向,专注于创新研发。每年投入研发费用占销售收入的4%以上,累计1000多万元,实现科技成果转化20多项。同辉汽车逐渐发展成集研发、生产、销售、服务于一体,以特种汽车和环卫专用汽车为主导的企业。2014年,同辉汽车技术有限公司年销售收入突破1.5亿元。2016年1月,公司产品获得“山东省著名商标”。
2016年3月,同辉集团依托同辉汽车的环卫装备优势,注册成立了青岛同辉环境服务有限公司,由生产行业跨入服务领域,开始实现同辉产业的第三次跨越。2017年新春,集团董事会做出战略决定,积极准备实施公司上市计划,同辉在集团化、多元化发展的道路上又迈出坚实的一步。
在公司稳步发展的同时,李金鸿始终不忘作为企业所肩负的社会责任。近年来,同辉为当地百姓就业,城乡居住环境改善,建设美丽乡村做出了大力贡献:共解决当地近600个就业岗位,带领周边20多家配套企业共同发展;每年为新农村环卫清理等项目捐款10多万元,一次性投入新农村道路硬化50多万元;同时,开展济危扶困、捐资助学,2013年捐助10多万元支援灾区重建、帮扶困难群众等,投入30多万元支持当地幼教事业发展。
“眼下的我。想得更多的,往小处说,是为这个企业、为跟随的员工、为这片生养的土地能够做点儿什么;往大处,是为我们的国家,我们这个民族,能够做成点儿什么,留下点儿什么。如若上天垂诚,真正最终能够达成我心目中的目标与愿景,那此生,足矣!”李金鸿说。
四十年风雨征程,四十年沧海桑田。1986年-2018年,同辉从一个生产蜡烛的小作坊,逐渐发展成为集蜡烛生产、环保车辆生产研发、环卫服务为一体的集团化企业。期间,它同平度千千万万的民营中小企业一样,经历了计划经济到市场经济的变革,也经历了反倾销、国际金融危机的冲击。同辉的成长,触动着改革变革的脉搏,经历了改革开放带来的阵痛;同辉的兴盛,也正如它的名字一样,伴随着我国照明技术的不断发展,见证了新中国改革开放40年来的辉煌巨变。大众网记者尚超
初审编辑:
责任编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