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鱼贩子到即墨男装大王

2018-11-11 10:49:00 来源: 青岛大众网 作者: 赵轩

  编者按:今年是改革开放40周年。作为我国首批设立的14个沿海开放城市之一,青岛经过40年的改革洗礼,已经成为世界知名的品牌之都、奥帆之都和海洋名城以及山东龙头城市等,她前进的每一步都彰显着改革开放的丰功伟绩。

  在改革开放40周年到来之际,青岛大众网策划了《“回眸40年”——纪念改革开放40周年专题报道》,分为“我眼中的40年”“10个村庄翻身记”“10家企业成长记”“40年10件大事记”四部分,以个人、村庄、企业、城市的不同视角,从多角度、多层次讲述改革开放40年的青岛故事。今天推出“回眸40年”之“我眼中的40年”|《徐延华:从鱼贩子到即墨男装大王》。

徐延华经商时旧照

  上世纪七十年代末,全国掀起经商浪潮,大批弄潮人涌现。徐延华作为下海创业的先行者,凭借年轻人一股敢想敢拼的精神,在即墨的服装行业中闯出了一片天地,成为当地有名的“男装大王”。而他也见证了改革开放40年间即墨服装产业由小至盛的发展历程。

下海浪潮初期,即墨服装商人乘坐汽车运输货物。

  贩豆贩鱼贩花生 六年赚出五间房

  徐延华现已年近七旬。1979年之前,他一直在村中劳动,那时每天赚取的10工分到年底仅能兑换成0.5元。改革开放的春风吹过,年轻的徐延华不甘于贫穷与平凡的命运安排,萌生了经商的想法。

  1979年,徐延华拿出多年的积蓄,用175元购买了一辆由多个品牌的零件组装成的二手自行车。靠着这辆车,徐延华做起长途贩卖,就此开启了创业历程。

  创业最初两年,徐延华每天清晨都扛着装满豆子、花生等货物的蛇皮袋,骑车赶往青岛售卖,再于当晚返回即墨,风雨无阻。两年后,勇于尝试的徐延华卖掉自行车,拿出两年间的积蓄,做起了收益更高的贩鱼买卖。

  “那时候船开得慢,一坐就是一天。”徐延华说,他所贩卖的鱼进购于舟山,而那时从青岛发出的船并不能直达舟山,每次进货,他都只能先坐船到上海,“下午3点发船,到上海就已经是第二天下午傍晚了。”

  凭借一股不畏劳苦的精神,徐延华的腰包日渐充盈了起来。1985年,徐延华拿出自己经商以来的积蓄,为家人盖了五间新房。而他下海试水几年间积累的经商谋略,也为他入行服装业后的成功经营奠定了基础。

即墨服装批发市场内景旧图。 

  一米长水泥台 “小买卖”做成“大生意”

  上世纪八十年代初,即墨集市上出现了大批制衣巧匠,服装市口逐渐形成。到八十年代中期,改革开放政策的影响范围日趋广泛,越来越多的人参与到创业浪潮中,即墨服装市场应运而生。就在那时,徐延华迎来了经商路上最重要的节点。

  一次偶然的机会中,徐延华发现了服装行业的潜在商机:比照成衣仿制衣服并卖出,一件能赚5块。短时间就拿到大量现金的徐延华萌生了新的想法:这条路“能成”。

  1987年,徐延华正式开始经营服装生意。在当时,市场设置的水泥柜台只有1米长,且数量有限,徐延华苦等多日后,终于得到一处柜台。凭借一股拼劲,徐延华每天天不亮就会赶到市场,一忙就是一天。

  由于市场供不应求,为获取更多的货品,思路灵活的徐延华没有采取常见的“前市后厂”的低生产率经营模式,转而选择了到南方城市选货的高效进货途径。

  “坐车时不方便去厕所,我连口水都不敢喝,走到腿肿脚破更是家常便饭。”回忆起当年的心酸,徐延华感慨万千。生意红火时,他平均每两三天就需要补货,甚至曾有一个月在即墨和常熟间往返了12次。很快,敢想敢拼的徐延华就成了人们羡慕的“万元户”。

  就这样,徐延华几十年如一日地经营服装生意,手中的财富不断积聚,彻底改变了自己的生活与命运走向。而他作为“男装大王”的销售记录:“一天内售出1200件夹克和3600件大装”,也一直保持到了今天。

1994年时的即墨服装市场。

  发挥余热 助力即墨服装产业新时代发展

  随着改革开放政策的逐渐深入,在徐延华为代表的一批“拼命三郎”的引领下,即墨服装市场规模日益壮大。

  58岁时,徐延华退居二线,将生意交于三个女儿打理。但在2010年,始终心系服装市场的徐延华回到了自己奋斗半生的“战场”,出任即墨服装市场协会会长,为推动即墨服装产业的发展发挥余热。

2012年12月,中国即墨国际商贸城核心区奠基。

  “互联网和手机的出现,改变了原有的经商方式,足不出户做买卖,这在以前是无法想象的。”徐延华笑着说,现在他的三个女儿每天靠手机就可以完成所有交易流程。

  近十年以来,新技术的引进和大量电商的涌入使得即墨服装产业的线上经营模式逐渐形成并日趋成熟。国际商贸城的建成、专业的设计师集群、万余户入驻电商、10余万的日均客流量、60余万的日均快递单量……这些可观的数据侧映出即墨服装在产业升级道路上取得的成就。

2013年,即墨服装市场改造一新。

  如今,徐延华依然坚守在一线,向后辈们传授自己几十年的经商“致富经”。大众网记者崔维成 见习记者 赵轩

  

初审编辑:

责任编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