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经济下如何创造更多就业岗位
来源:新京报 2016-03-30 15:36:00
“新经济” 一词最早出现于美国《商业周刊》1996年发表的一组文章中。 它是指在经济全球化背景下,信息技术革命以及由此带动的以高新科技产业为龙头的经济, 具有低失业、 低通货膨胀、 低财政赤字、高增长的特点。 近年来, 这一概念多次出现在我国高层领导人的讲话中, 但发展新经济作为一项重要举措写入政府工作报告, 今年尚属首次。
发展新经济是适应新常态的必然选择
今年3月16日, 李克强会见中外记者并回答提问时表示, 新经济的覆盖面很广泛、 内涵很丰富, 它涉及一、 二、 三产业, 不仅仅是指互联网、 物联网、 云计算以及电子商务等新兴服务业和新业态, 也包括工业当中的智能制造、 大规模的定制化生产等, 还涉及一产当中有利于推进适度规模经营的家庭农场、股份合作社, 农村一、 二、 三产融合发展等。 由此可见, 政府工作报告中所指的新经济, 已经超越了这一概念最初的范畴, 而具有更丰富的内涵和更广阔的范围。
在日前举办的博鳌亚洲论坛2016年年会上, 李克强总理再次强调, 发展新经济、 培育新动能是遵循新发展理念、 适应经济发展新常态的必然选择, 也可以为改造提升传统动能创造必要和有利条件。 他说, 现在, 我国每年有700多万大学生和500多万中职学生毕业, 要营造鼓励创业创新、 宽容失败的环境, 催生更多新产业、 新业态, 创造大量适合他们的就业岗位, 促进新经济健康发展。
对于新经济, 山西财经大学教授杨俊青有着深刻的认识。 他认为,当前我国新经济主要有四方面的特点。 第一, 我国经济还处于三期叠加阶段, 即经济增长速度换挡期、结构调整阵痛期、 前期刺激政策消化期; 第二, 新经济与经济新常态有一些相似处, 即由高速增长转变为中高速增长, 经济结构不断优化升级, 从要素驱动、 投资驱动转向服务业发展及创新驱动; 第三, 今后五年, 我国还将处于跨越中等收入陷阱的阶段, “十三五” 规划纲要也提出要努力跨越中等收入陷阱,不断开拓发展新境界; 第四, 新经济意味着在开展经济工作时, 必须要遵循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的 “创新、协调、 绿色、 开放、 共享” 五大发展理念。
人社部劳动科学研究所所长郑东亮表示, 新经济之新, 在于培育新动能, 改造升级传统动能。 “一方面, 传统产业要转型升级, 提高生命力, 另一方面, 新兴产业要通过创业创新, 激发产业生命力和持续动力。”
新业态带来更加广阔的就业空间
正如李克强所言, 现在我国新经济的初步形态已经形成, 对就业的支撑更是超出预期。 “只要我们对新经济充满信心, 就会对中国经济未来充满信心!”
“十三五” 规划纲要中明确要求, “实现城镇新增就业5000万人”, 比 “十二五” 就业目标多了500万人。 要实现更多的就业目标,一个成熟和有潜力的就业环境必不可少。
“新经济基于创新、 基于互联网平台的发展, 为劳动者提供了更加广阔的就业空间, 就业方式也日趋灵活。” 郑东亮表示, “以互联网为主的就业模式, 会使消费者在工作和生活中有更好的选择和兼顾方式。 而且, 很多劳动者有了更充分的兼职机会, 有了更多挣钱的途径。从现在来看, 这种就业方式也大大提高了劳动者, 尤其是频繁使用互联网的年轻人的就业潜力。”
“供给侧改革” “化解过剩产能” 等概念的提出, 意味着在新经济下, 国家经济结构调整将加速推进。 杨俊青认为, 国家在化解产能过程中, 短期内或许会有一个就业的阵痛期, 但从长远来看, 经济结构的调整最终将会扩大就业。
“供给侧改革的核心, 在于提高有效供给和有效需求, 而效益提升与扩大就业之间存在相互协调的关系。 一方面, 国家提出实行供给侧改革, 意味着需要生产出符合社会需要的高端产品, 减少过剩的中低端产品。 这也对劳动者提出了要求, 需要劳动者提高相应素质。 因此, 短期内, 一些传统行业的人员可能会面临失业的风险。 另一方面, 生产出符合社会需要的更多产品, 本质上要求要提高生产率, 扩大生产规模, 吸纳更多人就业。 在这个前提下, 创新将成为提高生产率的一个重要因素。 可以预见的是, 随着经济结构的优化升级, 就业面会越来越宽, 整个社会对高技术人才的需求也会越来越大。” 杨俊青说。
强化培训适应新的就业岗位
“十三五” 规划纲要提出, 要实施就业优先战略, 实施更加积极的就业政策, 创造更多就业岗位,着力解决结构性就业矛盾, 鼓励以创业带就业, 实现比较充分和高质量就业。 同时还要推动实现更高质量的就业, 提高公共就业创业服务能力。
郑东亮表示, 完善就业服务,始终是人社部门工作的重中之重。“要想保持经济的稳定增长, 必须要保持就业稳定。 这也要求人社部门出台配套政策, 利用互联网平台,有力支持新的行业扩大就业规模,增加更多生产性和生活服务类的岗位。”
杨俊青表示,在新经济下,可以通过城镇化与工业化相协调,在互动中扩大就业。 “在政府完善基础设施、 最大化公共资源利用率的基础上,可以通过政策引导,形成相应的产业集群, 这样就能产生文化、 体育、卫生等产业的需求,通过工业化和城镇化的互动扩大就业。”
2016年初, 李克强主持召开钢铁煤炭行业化解过剩产能、 实现脱困发展座谈会时强调, 本届政府之所以选择这个时机在全国范围内部署 “去产能”, 主要与新动能的培育形成有关。 在化解过剩产能中, 稳妥做好职工安置, 也成为人社部门必须要完成的艰巨任务。
“从制度上, 要建立完整的法律体系、 社保制度, 推进完善就业人才市场的建设, 建立和谐的劳动关系。 对于职工的安置, 既可以在企业内部分流, 也可以通过相应的培训、 创业引领, 让他们重新在新岗位上实现就业。”郑东亮说。
杨俊青认为, 培训是在国家解决结构性矛盾之后, 提高劳动者素质、 加强职业劳动者培训的一种必要手段。 “要加强重点人群的就业培训, 包括农民工培训、 应届大学生培训和再就业职工的培训。 对培训者来说, 要转变就业观念, 主动学习一些新兴行业的技能和知识,从而适应新经济对就业岗位的要求。”
责任编辑:潘文强
热点图片
大众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1、大众网所有内容的版权均属于作者或页面内声明的版权人。未经大众网的书面许可,任何其他个人或组织均不得以任何形式将大众网的各项资源转载、复制、编辑或发布使用于其他任何场合;不得把其中任何形式的图片切换散发给其他方,不可把这些信息在其他的服务器或文档中作镜像复制或保存;不得修改或再使用大众网的任何资源。若有意转载本站信息资料,必需取得大众网书面授权。
2、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大众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3、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大众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本网转载其他媒体之稿件,意在为公众提供免费服务。如稿件版权单位或个人不想在本网发布,可与本网联系,本网视情况可立即将其撤除。
4、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30日内进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