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众报业集团主办
125年4月11日 星期五
注册

为民生 抒民意 解民忧 新闻热线:0532-80902818转808

投稿信箱:dzwqdz2012@163.com

当前位置:首页 > 政法频道 > 队伍建设

黄岛区持续保持重新犯罪率零纪录

来源:大众网   作者:   2016-03-30 22:39:00

关键词: 黄岛区;重新犯罪率;矫正

  为避免刑释和解矫人员重新犯罪,黄岛区司法局多措并举,确保其精神有寄托,生活有着落,社会有关怀,新区重新犯罪率始终保持为“0”,为维护新区的和谐稳定增添了浓墨重彩的一笔。

  “正本清源”,筑牢思想防线

  一是集中教育。将每月15日、16日定为集中学习教育日,集中教育过程中,以聘请的专业律师、教授、专家为主体,以法制讲座、观看法制宣传教育片、学法普法考试为形式,以认罪悔罪教育、法律常识教育、公民道德教育为内容。通过集中教育,使其明是非,辨善恶,严守法律红线,降低再次犯罪的可能性。

  二是警示教育。为进一步提高社区服刑人员的自律守法意识,定期组织社区服刑人员到监狱接受警示教育。通过听取狱方的情况介绍,参观服刑人员生活、劳动改造等场所场景,让监狱服刑人员现身说法等方式,“零距离”接受“高墙内”的警示教育。这样的警示教育,对社区服刑人员在今后的工作生活中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走好人生每一步,起到了醍醐灌顶的作用。

  三是心理疏导。社区矫正中心配备专门的心理矫治室和专业心理测试软件,通过密切关注服刑人员的思想动态、心理变化、情绪起伏等方式,由我局现有的13名兼职心理咨询师及时进行心理疏导,帮助服刑人员打开心锁,排除心理障碍;同时配备专业的“智能情景互动宣泄系统”以及心理舒缓按摩椅,让社区服刑人员在轻松的游戏过程中达到减压、挖掘并训练心理潜能、提高自控能力和自我调节能力的目的。今年,我们将通过聘请专职高级心理咨询师的有益尝试,实现对我局现有心理咨询师的“传帮带”,进一步提高心理疏导的专业性、针对性和科学性。

  “授之以渔”,保障基本生活

  一是技能培训。积极与黄岛区高职校协商合作,开展职业技能培训。凡黄岛区属解矫和刑释人员均可免费报名参加电焊工、维修电工、面点师等多项专业技能的培训。截至目前,完成培训910人次。通过培训使他们掌握一技之能,为他们尽快回归社会、融入社会、回馈社会打下坚实基础。

  二是就业帮扶。联合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门,开展就业推荐活动,借助“春风行动”“城乡劳动力供求洽谈会”等契机,积极推荐就业岗位,现已累计推荐就业640余人次;全面开展刑释解教人员失业登记工作,符合条件的帮其办理失业证、申领失业金;对于就业困难人员帮其进行就业困难人员认定,实行就业援助。

  三是社会救助。积极与民政、残联等部门沟通协调,对符合救助条件的年老体弱、残疾残障人员,通过给予办理五保,低保,给予临时救济,教育、医疗、住房救助以及特困人员供养等方式,帮助解决实际困难与问题,保障基本生活。大村镇刑释人员单身汉李某,现年54岁,出狱时父母均已过世,房屋出现垮塌,无生活来源,黄岛区司法局了解到这一情况,主动上门帮扶,联合村居修葺了房屋,协调民政给予相关救济,如今李某的基本生活得到了可靠保障。今年,根据区委、区政府精准脱贫工作的统一部署要求,我们将继续把此类人员作为精准脱贫的重点目标人群予以扶持。

  “和气致祥”,营造社会氛围

  一是发挥群众作用。深化社区矫正专题普法宣传,通过“法制文化大集”“国家宪法日暨全国法制宣传日”“法治进校园”“黄岛区普法网”等多种形式和媒介宣传社区矫正法律法规,使广大群众摘掉有色眼镜,排除戒备心理,营造出“敢帮扶,愿帮扶”的良好氛围。广大群众在社区矫正调查评估笔录采集过程中从不配合、说假话到积极主动、实事求是的转变便是社区矫正普法宣传效果最生动的体现。

  二是发挥社团作用。发挥工会、妇联、共青团、党支部、村(居)民小组等人民团体和社会组织的作用,积极组建社会帮教社会工作者和志愿者队伍,着力提高服务质量和频率。其中,与山东科技大学等高校联合建立“社区矫正大学生志愿者工作站”,由学校选拔具有法学、社会学、心理学等学科背景,热心社区矫正工作,有一定的组织协调、语言表达和沟通交往能力的师生选派为志愿者,对社区服刑人员开展每年不少于4次的集中教育、心理咨询、法律援助、就业培训等非执法活动。系列活动的开展,让服刑人员感受到社会对他们的关怀,为他们恢复信心走向社会打下坚实基础。下一步,我们将研究出台《黄岛区社区矫正社会志愿者管理办法》,保障社区矫正志愿者事业走上制度化、规范化的发展轨道。

初审编辑:于潇潇
责任编辑:赵勇

热点图片

大众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1、大众网所有内容的版权均属于作者或页面内声明的版权人。未经大众网的书面许可,任何其他个人或组织均不得以任何形式将大众网的各项资源转载、复制、编辑或发布使用于其他任何场合;不得把其中任何形式的图片切换散发给其他方,不可把这些信息在其他的服务器或文档中作镜像复制或保存;不得修改或再使用大众网的任何资源。若有意转载本站信息资料,必需取得大众网书面授权。
2、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大众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3、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大众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本网转载其他媒体之稿件,意在为公众提供免费服务。如稿件版权单位或个人不想在本网发布,可与本网联系,本网视情况可立即将其撤除。
4、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30日内进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