即墨法院法官林在大沽河畔落成
来源:大众网 2016-03-29 20:32:00
“法官林”落成仪式
大众网青岛3月29日讯(记者 金红蕾 见习记者 曲顺 通讯员 李成强)近日,即墨法院“法官林”在大沽河畔落成,法院干警及西南政法大学实习学员30余人参加了落成仪式,并亲手栽下了120余棵青白杨,为大沽河增添了浓浓绿意。
“师生树”——见证青年法官成长
“看,这是我与我师父周建钢副庭长种下的师生树!”即墨法院2015年新招录的青年法官史冰芳告诉记者。一棵“师生树”寄托了法官“师父”的祝福,见证了青年法官的成长。
“十年树木,百年树人,我们正是要通过这种形式,增进老法官与青年法官之间的沟通交流,培养青年法官的职业归属感,让青年法官尽快成长成才。”即墨法院工会主席孙磊边挥着铁锹边告诉记者。
记者了解到,近年来,即墨法院高度重视青年法官的培养,启动多岗位锻炼、导师制培养、轮流参与接访和业绩档案管理等多项制度,有计划地安排青年法官进行多岗位锻炼和交叉任职,切实提升青年法官的各项业务水平。
共植“师生树”,正是即墨法院对青年法官进行导师制培养的一个形式,而且,即墨法院每年都举行青年法官拜师仪式,充分发挥老法官传帮带的作用,促进青年法官成长。即墨法院还成立了“青年法官之家”及国学、书画摄影等兴趣小组,举办理论研讨会,促进青年法官在生活、学习、业余活动等方面的交流,为青年法官搭建各式各样的成长平台,不断提升青年法官的业务能力和综合素质,为司法工作储备更多、更优秀的人才!
“梦想树”——玩high的实习学员
来自西南政法大学涉外法律专业的12名实习学员,每种下一棵树都要咔嚓咔嚓地拍照留念,并用彩色笔在树上写下自己的梦想。
“司考必过、考研必过”,96年的实习学员张富康将自己写下的梦想念给记者听。实习学员们纷纷写下了对未来的期许,或是“考试必过”、或是“就业顺利”,一棵棵青白杨承载着他们的梦想茁壮成长。
“在即墨法院的‘法官林’种下一棵属于自己的青白杨,感觉很兴奋、很荣幸,实习结束后会经常来即墨、来‘法官林’,看看自己种下的这小白杨。”实习学员应无恙告诉记者。
近年来,即墨法院不断加强与法学院校的合作,2015年,与青岛大学法学院合作设立研究生培养基地,今年又与西南政法大学合作,共接收涉外法律专业18名同学开展为期3个月的实习,促进法学教育与司法实践相衔接,实现了法院与高校的有益互动。
“成才树”——为未成年人成长保驾护航
“下一步,我们还会组织未成年人到‘法官林’来种下属于他们的‘成才树’,把‘法官林’打造成为未成年人的法治教育基地。”即墨法院副院长赵韶先告诉记者。
“关心好下一代就是关心祖国的未来”,近年来,即墨法院不断延伸司法服务,围绕未成年人权益保护,开展了“大少审、大家事”审判机制改革,打造了“心灵港湾”、“法官妈妈”等司法品牌,2015年,即墨法院推动出台了《关于建立预防惩治性侵害未成年人犯罪联动机制的实施意见》,建立了10部门“反性侵”联动机制,切实保护未成年人的合法权益。即墨法院少年家事审判庭被青岛团市委评为2014-2015年度青岛市“青少年维权岗”标兵单位,被青岛市关工委、精神文明办、综治办、教育局、司法局评为“关爱明天、普法先行”先进单位。
“帮助‘失足’未成年人回归学校、回归社会,也是少年审判的重点工作之一,‘法官林’将被打造成未成年人帮教基地”。赵韶先副院长介绍说。
“青白杨挺拔正直,甘于奉献,正是法官精神的体现,以‘法官林’的落成为契机,坚持“以文化建设引领队伍建设、以队伍建设提升审判质效”的思路,进一步加大文化建设的力度,打造具有即墨法院特色的“诉讼文化”品牌,提升干警的综合素质,将更好得维护人民群众的合法权益。”即墨法院陈显江院长如是说。
责任编辑:赵勇
热点图片
大众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1、大众网所有内容的版权均属于作者或页面内声明的版权人。未经大众网的书面许可,任何其他个人或组织均不得以任何形式将大众网的各项资源转载、复制、编辑或发布使用于其他任何场合;不得把其中任何形式的图片切换散发给其他方,不可把这些信息在其他的服务器或文档中作镜像复制或保存;不得修改或再使用大众网的任何资源。若有意转载本站信息资料,必需取得大众网书面授权。
2、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大众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3、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大众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本网转载其他媒体之稿件,意在为公众提供免费服务。如稿件版权单位或个人不想在本网发布,可与本网联系,本网视情况可立即将其撤除。
4、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30日内进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