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9万吨储煤备战供暖 青岛集中供热将超七成
来源:青岛大众网 作者:王琨 2012-10-20 20:18:00
费三元
青岛市召开全市工作会议 部署今冬供热工作
大众网青岛10月20日讯(记者 王琨)距青岛市供热季的到来仅剩二十余天,作为事关民生的重点工程,供热工作受到全市人民的关注,那么,今冬的采暖用煤是否储备完毕?老城区供暖的难题是否能够解决?今天,青岛市召开全市供热工作会议,问题一一得到答案。今年青岛市居民热化率预计将达96%,储备煤炭充足,已经够支用两个月,且能够在供热季来临时随时开始供热。年底时,市区集中供热普及率将达74%。
上个采暖季结束后,青岛市市政公用局立即成立了由局主要领导亲自挂帅的工程建设、供热服务、信访处置和民生巡查等工作组,扎实细致地开展工作,一大批影响行业发展的热点难点问题得到顺利解决,为今冬明春安全、稳定供热奠定了坚实基础。
目前,青岛市年内计划新增供热面积900万平方米的目标已提前超额完成,所有新建项目将于10月底前完工。预计至2012年底,市区集中供热普及率将达到74%(其中,市内四区达到82%),居民供热普及率达到87%(其中,市内四区达到96%)。为保障采暖季用煤需求,青岛市政府向供热单位发放市财政“以奖代补”资金3.99亿元及购煤借款3.3亿元用于购煤。同时,进一步完善煤炭储备及警戒预警体系,实施周调度,提前落实运力、煤场,尽最大可能储备煤炭。截至10月18日,青岛市区共储煤89万吨,约占采暖期用煤总量的42%。
老城区:居民热化率预计达96% 供热企业规模化运营
工人们正在加紧进行供热管道施工工作
老城区供热一直是青岛市重点突破的问题。市政公用局积极克服老城区“热源建设难、换热站选址难、管网路由难”等困难,全力加快工程项目推进。老城区计划建设的34座换热站5月底前全部完成选址,青岛市供热办主任曲林介绍:“青岛市重点解决老城区供热问题,今年发展190余万平方米既有建筑老城区供热,居民热化率预计可达96%,基本完成年初制定的解决老城区供热问题的目标。”
据了解,今年,青岛市还在供热企业规模化经营方面加大了力度,占居民供热面积10%以上的青岛大学供热站、海洋大学鱼山校区供热站、浮新热力公司等三家供热站被整合,市区供热企业由13家整合为10家。作为青岛市最大规模、供热面积最大的供热公司,青岛热电集团已经做好充分准备,据介绍,热电集团已经提前完成储煤20万吨的目标,设备安装提前一个月完成,11月1日,集团将下达冬季供热令,并按照青岛市市政公用局要求,随时可启动供热。此外,该集团还引进了西门子公司的先进设备,所有新建站点全部实现自动化控制。
安全生产:投入1.4亿元检修改造供热设备提高运行保障
据介绍,针对上一采暖季中排查出的设备易损问题,各供热单位积极开展设备检修和隐患整改工作,投入资金1.4亿元,完成热源、管网、换热站检修1300余项。建立了供热应急援助机制,从煤炭调拨和事故抢险两方面做好充分准备,组织开展全行业应急演练3次,大大提高了应急处置能力。针对上一采暖季中暴露出来的供热初期系统调试量大、调试时间长等问题,将提升供热初期运行调试水平作为关键工作环节,多次组织专家论证和企业研讨,查找出系统排气、管网平衡、建设遗留问题、调试力量薄弱四大类影响供热初期运行的主要因素;在此基础上,制定实施了《供热初期运行调试指导手册》,就供热前准备检修、充水试压、初期调试、供热运行、服务规范、指标考核、常见故障原因分析及解决方案等进行了全面规范,并细化到换热站,落实到具体人员,要求换热站提前3天冷态运行,全力做好前期排气和调试。同时,加强节能技改工作。投入资金1535万元,对67个区域进行了168次供热系统热态平衡调试,组织实施了加装省煤器、更换高效换热器和管网保温层等30项节能技改,进一步提高末端用户供热质量。
服务:有问题不回避 近万户居民受益
上一供热季结束后,市政公用局组织对用户反映的问题及时进行排查,梳理出处于管网末端、管网换热站能力不足、串联系统老化严重等原因造成的各类问题、分析原因、制定措施、落实整改,并建立专管员制度,跟踪落实问题解决情况。截至目前,涉及5000户居民的供热问题全部整改完毕。广大市民通过“民生在线”、“网络在线问政”、“行风在线”等渠道及新闻媒体、网络媒体反映的600余个供热难题全部予以解决,4000余户居民受益。
各单位的客服中心接线员、上门测温及维修人员按照微笑服务标准,提供亲情化服务。推行短信告知、提醒等新方式,全力打造1小时服务保障圈。加大群众反映问题的解决力度,实现服务受理“零推诿”、服务事项“零积压”、服务质量“零差错”、服务责任“零投诉”。对热线信息实行日分析日调度,加快群众反映问题落实。同时,加大服务监督检查力度,采取集中检查、抽查等形式,实行服务绩效与“以奖代补”资金相挂钩,及时发现问题解决问题。
热点图片
大众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1、大众网所有内容的版权均属于作者或页面内声明的版权人。未经大众网的书面许可,任何其他个人或组织均不得以任何形式将大众网的各项资源转载、复制、编辑或发布使用于其他任何场合;不得把其中任何形式的图片切换散发给其他方,不可把这些信息在其他的服务器或文档中作镜像复制或保存;不得修改或再使用大众网的任何资源。若有意转载本站信息资料,必需取得大众网书面授权。
2、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大众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3、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大众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本网转载其他媒体之稿件,意在为公众提供免费服务。如稿件版权单位或个人不想在本网发布,可与本网联系,本网视情况可立即将其撤除。
4、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30日内进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