麦德龙要退出中国?细数那些在中国水土不服的跨国企业

2019-04-04 15:19:00 来源: 观察者网 作者:

  近日,据路透社报道,有知情人士透露,麦德龙已通过招标的方式开始出售其在中国的业务,业务估值高达30亿美元。而交易的估值在15-20亿美元之间。如果消息属实,它将成为继去年12月份梅西百货后又一家退出中国市场的500强零售商。

  麦德龙:退出中国的可能性很大 

  近两年,随着在华业务受到本土电商及零售业的双重夹击,关于麦德龙是否会退出中国市场的传闻一直被炒得沸沸扬扬。去年10月24日,彭博的报道称,复星国际正洽谈从德国零售公司“Ceconomy”处收购麦德龙9%的股权,但此传闻遭到麦德龙否认。

  今年2月15日,路透社再度报道麦德龙考虑出手中国业务,称电商巨头阿里巴巴在与麦德龙就收购其中国业务进行谈判。对此,阿里巴巴曾向观察者网回应称,对市场传闻不予置评。3月19日路透社再次发布了麦德龙的出售消息称,“阿里巴巴和腾讯等科技巨头一直在超市和购物中心投资,以帮助发展他们的线上线下战略。”

  传闻甚嚣尘上,并非空穴来风。作为一度称霸德国的欧洲第二大零售商,麦德龙近年来却饱受业绩不佳的折磨。2008年,麦德龙的营业收入一度达到655.29亿欧元的历史峰值,但之后业绩却逐年下降。到2016年时,总营收仅为218.70亿,相较于巅峰时期,麦德龙的营收已经整体缩水了63%以上。

  应对市场变化:也曾试水新业务和尝试转型2010年,麦德龙联合富士康试水消费电子连锁卖场——万得城,但仅3年,麦德龙就关闭了这一业务。彼时,正是国美和苏宁的天下,麦德龙的切入时机天然劣势。 

  2014年,麦德龙做出了一个“超前”的判断:中国零售行业的发展将更加注重小型业态,于是将便利店作为“重点发展业务”,并在2016年于上海开出了4家“合麦家”便利店,产品类型、选址和模式上与罗森全家较为相似。但是,从提出计划到关闭所有门店,又是一个失败的三年。

  2015年,麦德龙与阿里达成合作,入驻天猫国际,并在商品供应链,跨境电商和大数据方面进行合作。但麦德龙似乎并未将长期重心放在电商上,因此这块业务带来的增长微乎其微。遭遇竞争对手的重重围击,尝试新业务又不断遭遇尴尬境地的麦德龙,退出中国的可能性已不言而喻。

  跨国企业遭遇水土不服:在华发展频频受挫 

  纵观近年来跨国企业在中国的发展情况,麦德龙的遭遇绝不是个例。同样作为零售商的梅西百货,2015年与香港冯氏零售集团合作正式进入中国市场并入驻天猫国际平台,2017年上线中国独立官网,2018年5月,梅西宣布中国电商业务将采取直营;然而同年12月份宣布彻底退出中国市场。

  从进入中国市场到宣布撤退,仅三年时间。同样遭遇失败的还有Ebay。2003年,美国在线交易平台eBay以1.5亿美元全资收购易趣(中国最早的电子交易平台),以eBay易趣的方式进军中国市场。当时的易趣网占据中国电子交易市场的九成市场份额,而淘宝才刚成立一个月。 

  但是,随着淘宝的上线,eBay易趣的市场份额开始一蹶不振,并在2005年被对手超过。2012年,在进入中国后的第九年,eBay宣布退出中国市场。 

  这些企业大多是本行业的佼佼者,然而与进军中国市场初期的光明前景预期不同的是,他们最终都以退出收场。面对地域广阔,文化差异大的中国市场,以及消费者复杂、多元化的需求,如何克服在中国的水土不服,是很多想要在华发展的外资企业不得不面对的问题。

http://news.bandao.cn/a/223082.html

初审编辑:

责任编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