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审编辑:
责任编辑:杨晓彤
编者按:清同治版《即墨县志》记载,明清即墨境内各种牌坊多达113座,其中即墨县城内外48座,大部分集中在县衙前的丁字街上,多为功德坊。即墨古城根据历史老照片和文字记载,邀请了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曲阳石雕传承人刘红立团队,建造山海名邦坊、恩宠宪臣坊、总督三边坊、四世一品坊、亚魁坊、父子御史坊、世步青云坊、湖广总督坊、齐王田横坊、琅琊王氏祖脉坊等18座牌坊。
大众网·海报新闻记者 杨晓彤 青岛报道
四世一品坊始建于明朝天启元年(1621年),次年建总督三边坊。“总督三边坊”和“四世一品坊”都是黄嘉善的功德牌坊,是为表彰即墨历史名人、明兵部尚书黄嘉善镇守三边、两受顾命的功德而立。
据“墓志铭”等史料记载,1618年,朝廷任名黄嘉善为兵部尚书。1620年,朝廷加授其光禄大夫、柱国、太子太保,并追封诰赠他的曾祖父黄昭、祖父黄正、父黄作圣皆一品,因此立“四世一品”坊。1958年,“总督三边坊”和“四世一品坊”被拆除,2016年6月复建。
四世一品坊正题额为“四世一品”,由明代著名书画家董其昌手书;副题额为“诰赠光禄大夫太子太保兵部尚书曾祖黄昭祖黄正父黄作圣加授光禄大夫柱国太子太保兵部尚书黄嘉善”,其上文字及花板上的文字由即墨高岩题写。总督三边坊正题额“总督三边”由明代书法家王铎手书;副题额“都察院右都御史兼兵部右侍郎黄嘉善”由即墨金雪梅题写。复建后均根据老照片复制阴刻而成。
总督三边坊和四世一品坊结构均为三间四柱三楼式,采用青白石材质。总督三边坊中梁、边梁上雕刻的是吉祥云,寓意富有朝气、吉祥安康;抱鼓石上的松、鹤图案,寓意志节清高、松鹤延年。四世一品坊中梁、边梁上的浮雕按老照片纹饰制作,为卷草吉祥纹,寓意祥瑞云集、生机无限;抱鼓石上的菊花浮雕寓意高洁优雅,莲花浮雕寓意“一品清廉”。
据清《即墨县志》记载,黄嘉善祖父黄正重信义,性格仁厚。有一年,他家中存有芝麻,有客商想买,价钱讲好了却没付钱,说过几天再来取。第二年春天,芝麻价格翻番,有人劝说黄正:“这么好的价格你还不赶紧卖,何苦非等那客商?”黄正说:“有约在先,我不想为了多挣钱而失去信义。”不久,黄正仍按原定价格卖给了客商。
后来,其子黄作孚考中进士,黄正更加得到社会的尊重,但他越是富贵越不张扬,凡事忍耐,不断提醒自己和家人谨慎处事,始终保持不骄横、不奢侈、不放纵、忠厚待人等优良家风。
黄家是明清五大望族之一。即墨黄氏家族在明清期间,共考取了45名贡生,170多名贡监生,34名举人(含进士),8名进士,担任朝廷命官的有170多人。
在这个人才济济的家族中,黄嘉善更是重要的代表性人物。明嘉靖二十八年,出生于即墨城的黄嘉善,明朝万历年间进士,历任叶县知县、大同知府、宁夏巡抚、陕西三边总督等职。
万历三十八年,黄嘉善任都察院右都御史兼兵部右侍郎,总督陕西三边军务,统帅延绥、宁夏、甘肃三边重镇的军事。他在加强边防建设,组织军队屯田,以农养兵,保证军需的同时,严格执行当朝的睦邻政策,通好互市,使汉蒙两族人民和平共处。有一次,敌虏潜入城下,黄嘉善登城约战,敌人见状,惧怕欲逃。黄嘉善命开城门出击,经一番搏杀,鞑靼死伤无数,黄嘉善大胜而归,此即“三边大捷”。黄嘉善因此升兵部尚书加太子太保,协理京营戍政。
万历四十三年,黄嘉善引疾归即墨。这一年,即墨遇大灾,黄嘉善出粟百斛、银圆百两赈济灾民。天启四年黄嘉善病逝,熹宗皇帝辍朝一日致哀。
黄嘉善墓园坐落在即墨城区东部的大庙山与舞旗埠山之间,酉山卯向,即坐西面东,占地约200亩,是1956年山东省公布的第一批文物保护古迹,古人称此处为“藏风得水”之地。
现今,黄嘉善墓园西有204国道擦边而过,东北角与原留村镇南庄村邻接,四周环境正在不断变化。2000年9月,市政协组织市博物馆及有关乡镇的人员对黄嘉善墓园进行了调查,有幸的是在这次调查时发现黄嘉善、黄宗瑗和黄宗臣的墓志铭尚存一村民家,于2000年冬收入了即墨区博物馆。
如今黄祖云先生已根据资料和采访,于2000年冬绘制了《黄嘉善墓园图》,以作史存。若能将黄嘉善墓园进行有计划的恢复,在即墨,我们是否还能续写黄家的不朽传奇。
初审编辑:
责任编辑:杨晓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