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众报业集团主办
注册

为民生 抒民意 解民忧 新闻热线:

投稿信箱:

当前位置:首页 > 汽车 > 政策法规

别对"公务用车"标识期望过高

来源:大河网   作者:   2009-09-24 15:49:00

第五媒体 第一时间 彩信发送 每天两期 移动用户发送短信QLWB10086轻松定制
每月资
费三元

    为降低行政事业单位车辆运行费用,河北省保定市纪委、财政局、监察局于日前印发了《关于对市党政机关、事业单位公务车辆统一张贴“公务用车”标识的通知》,明确规定该市各级党政机关、市直各部门、各人民团体、各事业单位、省直管部门,乡(科)级(含股级)以上单位的所有公务车辆,政法系统所有冀O牌照的公务车,都必须张贴“公务用车”标识,接受社会各界监督。(9月6日是《人民网》)

  保定市要求该市六千辆公务车在今年十月底前,全部带“标”上路,这种做法对规范公务用车固然有一定促进作用,但笔者认为:相关职能部门不能对其期待过高。为什么这么说呢?

  众所周知:公车管理问题始终是社会关注的焦点之一,公车私用也是个老问题。为了惩治这一“屁股下的腐败”,从中央到地方,各级政府下了不少的工夫,也出台了不少规定,但从这些年遏制公车私用的效果看,让人不敢恭维。这不,9月3日《广州日报》就报道:日前,一组曝光湘潭大学门口大量公车送新生上学的图片在网上热传,照片显示,湘潭大学门口简直是公车大聚会,从公检法用车到国土、卫生监督用车,甚至血防专用车,无所不有,如此大规模的公车私用令网友纷纷“拜服”。

  从报道看:这些公务车的标志是够明显的,为什么还照样公车私用呢?这至少说明:不少地方政府对公车私用的打击,依然是“雷声大雨点小”,缺乏统一的刚性政策规定,对违规单位和个人缺少真正的处罚措施,起不到应有的震慑作用,以致一些单位和个人公车私用、公车滥用更加明目张胆。正如一网友留言所说:现在是“一人做领导,全家有车坐”。

  公车私用、公车滥用等现象的存在,不仅加重了财政负担,一定程度上损害了党政机关形象。如何管理好公务用车,是世界各国普遍遇到的问题。目前国际上一些国家在管理公务用车方面的有效做法值得借鉴。如在美国,政府部门将公务用车经费纳入预算管理,经费的使用要经过严格的审批程序。购车计划批准后,由后勤供应部门统一负责购置。由于受严格的约束和全方位的公开监督,美国虽然是世界最发达的国家,但其联邦政府拥有的各种公车数量,包括公安、消防、邮政、救护等专用车辆,共计才14.5万辆,其中政府部门及分支机构的公务车只有5.6万辆。德国公车管理条例规定,只有总统、总理、副总理及各部部长、国务秘书和联邦直属机构负责人(最高法院院长、最高检察院检察长等)才可以配备专车,司、局长级的官员则只保证公务用车,不配备专车。一般官员办理公务可用单位公车,也可乘坐出租车;上下班原则上乘坐公共交通工具。更让人不敢相信的是:德国女卫生部长乌拉·施密特就因为涉嫌公车私用而被退出内阁名单。

  直言不讳地说,当前我国治理公车私用不是缺少制度,而是缺乏严格执行力。期待相关职能部门能借鉴国外一些成功做法,进一步强化系列配套制度的执行力,对那些违规违纪的,要真正做到发现一起查处一起,及时公布,决不手软。只有让那些公车私用、公车滥用的人付出代价,才能减少直至杜绝这种不良现象,否则就被认为是劳民伤财的作秀,是在摆“花架子”。




戚迎辉

大众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1、大众网所有内容的版权均属于作者或页面内声明的版权人。未经大众网的书面许可,任何其他个人或组织均不得以任何形式将大众网的各项资源转载、复制、编辑或发布使用于其他任何场合;不得把其中任何形式的图片切换散发给其他方,不可把这些信息在其他的服务器或文档中作镜像复制或保存;不得修改或再使用大众网的任何资源。若有意转载本站信息资料,必需取得大众网书面授权。
2、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大众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3、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大众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本网转载其他媒体之稿件,意在为公众提供免费服务。如稿件版权单位或个人不想在本网发布,可与本网联系,本网视情况可立即将其撤除。
4、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30日内进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