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众网﹒海报新闻青岛8月2日讯(记者 高瑞嵩)青岛书院路小学建校于1929年,如今已有90年的历史。从晚清时的一处私塾学堂,到德占期的蒙养学堂,再到后来的公学制学校。一代代“书院人”用勤劳的双手和睿智的付出叙写了一段孜孜不倦的育人传奇。
就如同现任青岛书院路小学校长王春蕊说的:“历史是积淀下来的文化,而文化是一条长河,我们不仅要传承文化的水流之源,还要在过程中不断探索、创新,最终使文化传承的路径变得畅通无阻,直至汇入蔚蓝海洋。”

“养正书院”定调学校发展
教育理念是学校发展的主旨和方向,是建立在教育规律基础之上的。长期以来,青岛书院路小学秉持“让每一名儿童站在学校中央”的愿望,以学生的成长规律为基础开展各项教育教学工作,最大程度发挥学生自身的主观能动性,从而实现教与学的完美契合。
王春蕊告诉记者说:“2017年,我来到学校后,首先对学校教职工提了三个问题:你眼中的书院路小学是怎样的?你心中的书院路小学又是什么样的?老师们对学校未来的发展是怎样规划的?带着对这些问题的思考,老师们渐渐在心中形成了共同助力学校发展的目标,打造一所在学生发展过程中能够‘养’知识和能力于一身;‘正’道路及价值于一体;且兼具特色的现代化学校成为学校的育人理念,‘养正书院’由此而来。”

记者了解到,青岛书院路小学的“养正书院”教育理念,其中的“养”是培养,是教育教学的任务。即遵循儿童的成长规律,符合新时代教育发展的要求,给每一名儿童提供适合成长的环境、情境,构建良好的教育生态,促进儿童积极向上的发展。“正”是正道,是教育教学的目标。即坚定不移地遵循教育正确的运行、发展规律,使学生形成端正的品行,有道义的行为。“书院”则是学校名称,更是学校的特点,既有古代书院的气质气息,又有现代学校的文化内涵。更为实际的是,“书院”特色还将孩子们引入了阅读的乐趣世界,每个学生都把阅读当成了自己重要的一部分。学校也专门为孩子们设置了丰富的阅读空间,如读书室、阅读角等,让孩子们可以随时随地捧起一本自己喜欢的书籍专心阅读。如今学校操场、教室、走廊等地方随处可见一个个埋头阅读的孩子,契合及促进了学校“爱润童心 书香满院”的良好校风建设。


据了解,在日常教学中,“养正书院”的教育理念贯穿始终,塑造了学校一套完善的理念体系。比如以“合实”(合:合作、融合;实:真实、朴实、瓷实)为特点的养正管理理念;以“合美”(合:合作、求真;美:尚美、求实)为特点的养正教研理念;以“合智”(合:合作、合适;智:智慧、创新)为特点的养正课程理念等,各种理念互为协作、互为辅助,进一步夯实了学校“培养有中华文化底蕴的未来世界公民”育人目标。
特色课程助力教学提升
课程体系作为实现培养目标的载体,是引领学生发展方向的纲领性指导。对于学校来说,拥有正确且兼具特色的课程体系更是实现培养目标的关键所在。在这一点上,书院路小学有自己一套独特的探索。
学校以“养正书院”理念为基础,形成了符合学校特色和学生发展的“养正课程体系”。 即以国家课程为基础,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以拓展型课程为辅助凸显校本特色;以活动发展型课程为依托促进全面发展。多门课程叠加共同构成了学校多元化的课程结构。其中,拓展型课程中的“湿地家园”精品课作为学校的主打校本课程,是多年来聚力发展并取得显著成效的课程体系。

王春蕊说:“因为青岛是一座海滨城市,拥有海洋研究的特色优势,且2016年的国际湿地会议在我们学校召开,于是学校开发了以“海洋研究”为主题的德育活动。再加上我们学校的学生以新市民子女居多,让孩子们了解海洋、了解青岛、爱上青岛也就显得更为重要,因此我们最终确定了“湿地家园”的生态德育校本特色课程,学校也正式成为山东省第一所国际湿地学校。

‘湿地家园’生态德育特色课程是融合自然与人文、学习与研究,整合学校与社会的跨学科的综合实践课程。依托于学校的 ‘海洋教育特色’,是学校 ‘海洋特色教育’的一个分支。课程的主要内容包括设计与湿地教育相关的社会实践活动引导学生了解湿地、探究湿地,并在此过程中进行热爱湿地、热爱海洋、热爱自然的情感教育,增强学生遵循自然规律、关爱自然、保护环境的意识。”
据悉,为了让“湿地家园”生态德育课程更具现实意义,青岛书院路小学专门建立了生态德育“主题型”教室,分为展示馆、标本馆、实践馆和知识馆,融知识学习与实践体验为一体,全天候为学生开放,极大地培养了学生参与课程、研究课程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与此同时,学校还与国内外知名大学建立了良好的交流路径,定期邀请他们来学校进行学习交流、实践活动等,为课程资源的延伸打下了坚实基础。

记者还了解到,为了让各学科课程变得更加有趣、更易于学生接受,书院路小学教师团队专门赶赴北京大学,深入学习尚俊杰教授主持的游戏化教学项目,并结合自身实际将这一教学项目融入课堂,让每一节课堂都具有生命力,让每一名孩子都能唤醒对学习的兴趣。

此外,书院路小学在游戏化教学项目的学习和探索过程中还积极借助李沧区开展的 “寻标对标”工作平台,与相对应的 “寻标对标”学校深圳市福田区东海实验小学和北京西辛教育集团建立了友好的交流合作关系,通过实地考察、交流学习等途径,是游戏化教学项目能够更好的在书院路小学落地生根、收获成效。





评价体系铸就担当品质
学校是育人的摇篮,也是铸造良好品质的关键场所。结合培养“具有中华文化底蕴的未来世界公民”这一育人目标,书院路小学确定了“风声雨声读书声声声入耳 家事国事天下事事事关心”的校训,督促每个学生从小树立果敢坚毅、担当善为的良好品格,将来为国家的发展贡献自己的最大力量。
与此相结合,学校以“养正书院”理念为核心,实施了以“养正书院好少年”为途径的评价方法,冲破过去“单一、片面”以及课堂约束和课程局限,从学生的生活中去发掘、从日常的细节处着手,形成了学校、家庭、社会多方联动的教育架构。

据了解,青岛书院路小学设置的“学校养正少年”、“家庭责任少年” “社会公益少年”具体评选模式为学生按照自己在学校的实际表现、参与的家庭劳动、社会公益活动等,以实际影像为依据,可申请相应学校养正卡。最终,学校以学生《养正书院好少年评价记录册》为依托,表彰获得“养正书院好少年”荣誉称号的学生,继而推进学校“知书达礼”德育品牌的形成。

通过“学院养正好少年”的评价体系,充分调动了学生们参与评价、争取评价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同时也带动了学生主导、家长参与的良好局面,为家校互动共同助力学生成长起到了关键作用。
青岛书院路小学以“养正书院”为核心,从课程体系的建设、学生发展的助力等方面积极开拓新的视野、寻求新的路径,在保证了学校教学质量的同时,也让学生们收获到了更多的知识和乐趣,为成长赋予了动能,为发展指明了航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