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岛三联:在市场激流中寻找新大陆 在历史长河中焕发新活力

2019-10-09 16:08:00 来源: 大众网 作者: 曹森

  大众网·海报新闻胶州10月9日讯(记者 曹森)从拖拉机配件修造,到自行车车把制造,再到电站钢结构生产,54年的时间,青岛三联金属结构有限公司由一家国营农机修造厂,发展成电站锅炉钢结构行业的“隐形冠军”。

  54年风雨历程,54年厂址变迁,54年转型发展,这家位于胶州市北关工业园区的企业在一次次的市场激流中寻求新的“登陆口”。正是在一次次的转折中,企业激流勇上,改革创新,才有了今天在同行业中举足轻重、产品出口十几个国家的新局面。

  订单就是圣旨 计划就是命令

  1965年,胶县农机修造厂建厂,这便是青岛三联金属结构有限公司的前身,一家国营农机修造厂。随着改革开放的发展,这里由拖拉机配件生产发展成为中国电站钢结构行业龙头企业,国内市场占有率近30%。

  在一张胶县农机修造厂的老照片上,泛黄的画面中间一条标语格外地显眼,上面写着“订单就是圣旨 计划就是命令”。在那个资源按计划分配的特殊时代,工厂生产什么、生产多少,都由政府计划决定。

  1978年以后,经济市场环境发生变化,胶县农机修造厂顺应市场变化,通过研究开发,掌握了自行车车把电镀技术,为大金鹿自行车提供自行车配件生产。“那个年代自行车是紧俏货,很多人就是有钱也买不到的。”青岛三联金属结构有限公司高级政工师施登春回忆道,“当时,我们厂是青岛市自行车零件二厂。” 

  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化,很多南方生产企业首先“嗅到”了商机,他们生产的自行车花样新,款式多,很受市场欢迎。逐渐地,大金鹿自行车的销量受到了影响。这时,青岛三联金属结构有限公司积极寻求转型,寻找新的发展方向。

  行业竞争加剧 走出去求合作

  在原胶县机械局领导的努力下,1985年,一笔电站钢结构生产的新订单落到了青岛三联金属结构有限公司。新订单的到来,也给企业带来了新的机遇和发展方向。“我们厂那时候是全国第一家电站钢结构生产企业,运输铁路都直接通到了车间里面。”施登春说道。

  一家独大的好景不长,很快市场上出现了不少钢结构生产企业。行业内竞争不断加剧,青岛三联金属结构有限公司不能再像以前那样等待机遇的降临,而是要主动走出去,去外面寻找新订单。

  国内市场订单不足,青岛三联金属结构有限公司不得不走出国门寻求合作。1990年,他们与日本三菱重工公司取得合作。“当时,日本客户住在胶州,天天到厂里监督生产。”施登春说,“他们的订单工期短,任务重,大年三十我们都在厂里加班赶工期。”

  当年,青岛三联金属结构有限公司是全国第一家出口电站钢结构的企业,而今,他们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激流勇进,不仅与国内四大锅炉厂及哈电、东电等公司长期合作,产品遍布国内30余个省、市、自治区。在国际市场上,产品出口美国、新加坡、墨西哥、澳大利亚等十几个国家。

  做专做精做强 焕发新的活力

  1995年,青岛三联金属结构有限公司在全国同行业率先通过ISO9001体系认证,是胶州市首家认证企业。如今,这家钢结构企业已经是一家“54岁”的老企业了,在电站钢结构行业也已立足34年。

  钢结构一个部件轻则三五吨重则几十吨,附加值不高,容易受到钢材价格上涨的冲击。而近年来随着环保压力的逐渐加大,青岛三联金属结构有限公司也面临着产业结构转型升级的紧迫局面。

  立足基础产业,做专做精做强。这家年产钢结构产品10万吨的老企业计划未来沿着钢结构主业延伸到新产品新市场,以核电站钢结构、海上石油钻井平台钢结构、高层建筑钢结构三大领域为新目标,通过技术改造和创新,不断升级传统动能,让老企业不断焕发出新的生命力。

初审编辑:

责任编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