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岛户籍老年人口已达183.5万 老龄化率22%

2019-10-08 09:14:00 来源: 半岛网·海报新闻 作者: 刘笑笑 刘雪莲

  

  制图/宁付兴

  半岛记者 刘笑笑 刘雪莲

  青岛市是全国老龄化发展速度快、高龄化和空巢化突出的城市之一。10月7日,记者从市民政局获悉,全市60岁以上户籍老年人口183.5万,老龄化率22%,其中80岁以上需要照料服务的高龄人口已超过30万。

  对养老机构给予

  建设和运营补助

  近年来,青岛市养老工作走在了全国前列。2016年,青岛在全国率先提出并推进“养老联合体”建设,并第一个对60岁以上老年人购买普惠意外伤害保险。2017年,青岛在全国率先提出并探索机构、社区、居家“融合发展”模式,并与英国驻华大使馆合作第一个开展社区失智者照护中心建设。2018年,青岛在全国第一个通过电视终端开展智慧养老服务。

  据介绍,目前岛城养老扶持政策逐步得到完善。其中,对养老机构给予建设和运营补助。新建或改建养老机构分别以每张床位12000元或6000元的标准给予一次性建设补助;对符合标准的护理型(医养结合型)养老机构的一次性建设补助标准在上述基础上相应提高20%。养老机构收住本市户籍老年人给予运营补贴,其中,收住自理老人的补贴标准为每人每月220元,收住失能半失能老人(含失智老人)的补贴标准为每人每月350元。

  岛城在对养老机构实施等级管理上,给予奖补。对养老机构实施星级管理,综合评定服务质量、入住率、员工薪酬等因素,4年为一个周期,被认定为三星、四星、五星级养老机构的,管理期内分别给予10万元、15万元、20万元的一次性奖励补贴。

  对社区居家养老服务组织给予运营补助。社区养老服务中心、社区日间照料中心(含农村幸福院)和居家养老服务组织,符合有关服务标准和规范的,按日均服务人数等因素,每年给予最高15万元的补助。

  另外,给予土地供应和税费减免等优惠。青岛市按照国家、省有关法规政策健全了养老服务机构在土地供应、建设、用水、用电、用气等方面的系列优惠政策,其中,对依法设立登记的养老机构符合规定的服务项目免征增值税,医养结合养老机构享受与医疗机构同等的用地优惠政策,养老机构为入住老年人购买意外伤害保险,政府给予80%的补助,这些政策有力地减轻了养老机构的建设和运营负担。值得一提的是,社会力量(含外资)兴办养老服务机构与公办养老服务机构享受同等扶持政策。

  登记养老机构230家

  总床位6.8万张

  据了解,目前,青岛市登记养老机构230家,总床位6.8万张,千名老人床位数37.5张,在15个副省级城市中位列第四,民办养老机构分别占机构数和床位数的89%和76%,成为养老行业的主力军,涌现出圣德等一批知名养老品牌。城乡社区日间照料中心946个、农村幸福院317个、助老大食堂480个,办理民非登记和备案的社区居家养老服务组织分别为183个、860个。目前,青岛以居家为基础、社区为依托、机构为补充、医养相结合的养老服务体系已初步建立。

  在医养结合服务方面,青岛一直走在全国前列。青岛市从1999年开始探索医养结合服务模式,是全国最早开始实施医养结合服务的城市。民政等各部门密切合作,出台《青岛市医养结合服务机构许可办法》,开辟医养结合绿色通道,建立长期护理保险制度,探索发展了医养合作、医养一体等多种模式,目前各类医养结合养老机构占机构总数的94%。

  据了解,基本兜底养老服务实施全覆盖。青岛市为全市60岁以上户籍老年人购买意外伤害保险,是全国最早实行普惠型老年人意外伤害保险的城市;为城乡近8000名困难老人每月购买45至60小时居家养老服务,为全体80岁以上老年人发放体检补助,建立了经济困难老年人补贴制度。

  中国人寿泰康人寿

  将在青建高端老年社区

  青岛市在养老产业方面的发展步伐也不断加快。今年以来,青岛市认真做好对各项投资活动的精准服务,通过组织编写专门的招商手册,详细介绍青岛地理、气候、人文,以及有关养老服务的土地政策、扶持政策等,为投资商提供详细的基础资料。

  目前,南京唯老会作为全国知名养老品牌,进入西海岸新区不到半年,就决定将集团80%的资源投向青岛。此外,投资40亿元的青岛宏远医养小镇一期工程即将竣工,投资100亿元的国际康复辅助器具产业园、投资20亿元的泰康医养健康小镇项目已经签约,投资160亿元的丝路国际医养中心生态产业园区项目已签框架协议,投资100亿元的青岛国际华龄城项目正在洽谈。另外,广大、华录、九如城、中国诚通已在青岛注册分公司,中国人寿、泰康人寿已确定在青岛建设高端老年社区。

  创新工作服务老人

  近九成退休老人

  “零打扰”领养老金

  以前,老人们要想领到退休金,每年都得带着材料,在指定时间到指定地点认证,消耗了大量人力、物力和社会成本,经常引发老人们的不满。为破解社保待遇领取资格认证难的问题,青岛市通过整合多部门信息资源,建立大数据认证平台,对全市待遇领取人员实施“静默”认证。

  “静默”认证的范围很宽:有住院、医保缴费、长期护理、异地联网结算等的记录;需本人办理银行业务登记的记录;有互联网、手机APP的人脸识别等自助方式确认的记录;乘坐民航、高铁出行的记录;以及经大数据认证平台综合判断确认的记录等。

  对具有上述行为轨迹的社保待遇资格认证老人,由大数据认证平台自动判断待遇领取资格,实现“静默”认证。“静默”认证实施后,自2019年1月起,青岛市辖区内居住的社保待遇领取人员不需要主动到社保经办机构进行认证。

  青岛目前在已认证的209万人次中使用大数据静默认证占88%,实现认证“零打扰”。也就是说,将近九成的老人不需要刻意进行什么程序,就可以领到养老金了。该项工作入选山东省群众办事堵点疏解行动典型案例。

  其他12%的人员,经大数据认证平台无法确定其待遇领取资格的,社保经办机构设定了3个月的警示期。街道保障中心会定期通过短信、微信、电话等形式通知待遇领取人,选择合适的认证方式及时进行资格认证。

  失能失智老人

  “长护险”提供保障

  2012年青岛市在全国率先实施长期医疗护理保险制度,2015年实现了城乡居民全覆盖,2016年青岛市成为国家长期护理保险试点城市,2018年创新实施新型长期护理保险制度。截至目前,“长护险”共惠及全市6万多完全失能和重度失智人员,累计支付资金17亿元,过去“医院不能养、养老院不能医、家庭无力护”的困局发生根本性改变,社会化照护难题得到有效解决。

  在完全失能和重度失智人员得到充分保障的基础上,为主动应对人口老龄化的严峻挑战,市医保局转变思路、大胆探索,建立长期护理保险延缓失能失智保障机制,尝试将保障关口前移,主动开展预防和延缓失能失智工作,推动工作由以治病为中心向以健康为中心转变,保障范围扩大至轻中度失能失智人员和高危人群。

  今年8月,青岛市又出台了《关于开展长期护理保险延缓失能失智工作的意见(试行)》,在全国率先探索实施长期护理保险延缓失能失智保障机制,将轻中度失能失智人员及高危人群纳入保障范围。

初审编辑:

责任编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