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圳、青岛,两块试验田能擦出什么样的火花?

2019-07-29 15:48:00 来源:  作者:

 

  视频:青岛在深干部学习深圳经验 助力青岛建设“示范区”

  在中央深改委第九次会议上,有两个城市被点名,分别是深圳和青岛。从南海之畔,到渤海之滨,深圳与青岛这两座今年以来交流频频的城市,又共同在国家发展战略中担负起新的使命。

  今年,青岛市委出台了“学深圳、赶深圳,加快建设国际大都市”的相关意见。6月,63家深圳企业迎来了一批从青岛远道而来的新员工——150名青岛选派干部前来深圳,开展为期一百天的“脱产”体悟实训。

  

  参与公司战略研讨会,与深圳员工一起分析投标方案;实地查看工程项目,了解企业运作的每一处细节。从机关公务员到企业职工,“换位”体验给青岛干部们带来了新的思考。通过和他们的深入交流,记者发现市场化、法治化的环境生态是让大家感触最深、 收获最大的方面。

  

  本周,中央深改委第九次会议召开,深圳和青岛分别领到了各自的“示范区”新任务——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先行示范区”和建设“中国-上海合作组织地方经贸合作示范区”。作为五个计划单列市中经济总量排名前两位的城市, 两地在交流中迸发出的双向能量也将成为彼此完成好新使命的助推力。

   

  深圳、青岛,两块试验田能擦出什么样的火花?

  深圳,青岛。 

  一个位于南海之畔,一个坐落黄海之滨。虽然相隔万里,却共同拥有着沿海开放城市、计划单列市、副省级城市等身份。

  日前,中央深改委的一则新闻又让这两座城市之间建立起了新的联系。

  与深圳和青岛息息相关的文件两份分别是《关于支持深圳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先行示范区的意见》《中国-上海合作组织地方经贸合作示范区建设总体方案》。

  深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先行示范区

  支持深圳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先行示范区,要牢记党中央创办经济特区的战略意图,坚定不移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坚持改革开放,践行高质量发展要求,深入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抓住粤港澳大湾区建设重要机遇,努力创建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城市范例。

  ·青岛——中国-上海合作组织地方经贸合作示范区

  在青岛建设中国-上海合作组织地方经贸合作示范区,旨在打造“一带一路”国际合作新平台,拓展国际物流、现代贸易、双向投资合作、商旅文化交流等领域合作,更好发挥青岛在“一带一路”新亚欧大陆桥经济走廊建设和海上合作中的作用,加强我国同上合组织国家互联互通,着力推动东西双向互济、陆海内外联动的开放格局。

  

  在记者看来,中央的重要会议专门“点名”深圳与青岛,传递的正是中央对于深圳和青岛未来发展的战略考虑和重视态度。而关注两地时政新闻的有心人也许会留意到,这两大新晋“示范区”在今年以来可以说是交往频频。

  今年年初,青岛明确提出要“学深圳,赶深圳”。

  3月,青岛市委书记王清宪特地率领党政代表团来到深圳考察学习。

  5月,青岛选派首批150名干部赴深圳,下沉至63家企业体悟实训。

  

  (即墨实训小组研讨交流)

  为什么选择深圳?

  

  青岛市委书记王清宪在接受深圳卫视《深视新闻》&壹深圳客户端记者专访时曾表示,“来深圳考察学习,是青岛全面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对青岛的重要指示批示精神的具体行动。改革开放四十年来,深圳创造了很多引领性、开拓性、示范性的宝贵经验,我们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重要指示,完成好总书记交给我们的重大政治任务,最好的标杆和榜样就是深圳。”

  同样的问题,记者又对多位在深实训的青岛干部进行了采访。按照规定,他们此次进入深圳企业之后,具体工作完全交由企业来定。有的干部报到当天就加班到晚上10点,有的则在报到第二天就出差跑业务。

  而在采访过程中,记者发现,青岛干部们在实训中感悟最深的、提的最多的就是深圳的营商环境。

  

  他们告诉记者“深圳有独特的企业生长土壤,已经形成了一种全方位、立体化、综合性的创新创业生态。这已经不是平面化的营商环境概念,而是包括行政效率的高效、产业链条的完善;生活的愈发便利、自然环境的不断提升;甚至全社会形成的敢闯敢试,宽容失败的价值理念等等。诸多要素共同搭建起这个大生态。”而这个生态的形成正是他们最迫切想从深圳学到的东西。

  青岛媒体的话说,此次青岛是全方位“学赶”深圳 

  大到学习深圳推动创新突破发展、优化营商环境、干部作风建设,细致到城市运营管理的方方面面。 

  7月17日,青岛市市场监管局召开新闻通气会,,发布《青岛市市场轻微违法经营行为不予处罚清单》,30种轻微违法经营行为免罚。接受采访时,负责人直言不讳,“《清单》是对标深圳起草制定的”。

  

  要跟深圳学喝咖啡。

  在山东省政府官网上刊登的这篇文章《究竟该向南方学什么?潍坊市委书记南方考察归来的“发展之问”》中,潍坊市委书记惠新安直面问题、言辞犀利,直指山东特色酒文化、政府过度干预、思想观念落后等弊端。

  “我们去到北方,先喝酒,再谈事”文中还引用了网友的话,“各种规矩各种喝,喝的晕乎乎的谈个啥?大多数的南方人则不同,先过来喝喝茶,然后再谈事。深圳更多的是先找个咖啡厅,碰撞一下,合适再深谈。酒越喝越混沌,喝到思路都找不到;茶越品越清醒,清晰到细节都抠出来。结果决定导向。” 

  

  聚焦深圳,当前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先行示范区的终极目标,就是努力创建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城市范例。这一明确目标显然不同于以往“沿海开放城市”“保税区”“自贸区”等以具体的经济和贸易制度变革为目的的功能区建设,而是要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这个宏大框架先行示范。

  而深圳肩负的使命,更深层次的含义,是对中国城市治理现代化的全新探索。

  交流总是双向的,学习也绝不会仅停留于单箭头。

  作为新亚欧大陆桥经济走廊重要节点、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主要节点,青岛的发展也有诸多优势、经验值得深圳学习借鉴。

  

  尤其针对此次国家为青岛谋定的新使命“中国-上合组织地方经贸合作”这一内容。

  据青岛官方媒体公开报道显示,过去一年以来,青岛共开展针对上合组织国家的对外招商促进活动11次,接待来自上合组织国家的经贸代表团21次。在俄罗斯圣彼得堡市设立了青岛工商中心,加强对外沟通合作。整合济铁胶州物流园、中铁联集集装箱青岛中心站、青岛港等资源,建设上合示范区多式联运中心,开通中亚、中欧等5条国际班列,2018年到发欧亚班列402列,占山东省到发总量的80%。

  在珠三角、长三角、京津冀协同发展等国家重大区域发展战略格局中,打造山东这个对外开放的新高地,建设青岛这个新高地的桥头堡,就是要打造长江以北地区国家纵深开放的新的重要战略支点。

  

  而在深圳,“一带一路”对经济的贡献与日俱增。数据显示,今年上半年,深圳对“一带一路”沿线国家进出口2841.4亿元,增长5.7%,优于全市整体水平。

  在未来,深圳、青岛一南一北,如何有力支撑一带一路建设,值得我们期待。

  

  从南海畔,到渤海滨,五个计划单列市中,经济总量排名前两位的城市携手共进,笔者相信,这其中蕴含的能量将为各自的示范区建设带来无限前景。

  (来源:深圳卫视深视新闻) 

初审编辑:

责任编辑:

推荐阅读
  • 八部门集中开展为期半年网络直播行业专项整治行动

    (记者 应妮)记者5日从中国全国扫黄打非办获悉,即日起,八部门启动为期半年的网络直播行业专项整治和规范管理行动,并探索实施网络直播分级分类规范,以及网络直播打赏、网络直播带货管理规则,形成激励正能量内容供给的网络主播评价体系。近几年来,网络直播行业虽...[详细]

    06-06 09:47中国新闻网
  • 山东水环境质量连续17年持续改善

    《公报》显示,我省水环境质量连续17年持续改善,空气中PM2.5年均浓度提前达到国家下达我省的“十三五”约束性指标要求,全省生态环境保护工作取得显著成效。能耗方面,2019年全省万元GDP能耗比上年下降3.27%,规模以上工业万元增加值能耗比上年下降0.29%,规模以上...[详细]

    06-06 09:46大众报业·大众日报客户端
  • 高温黄色预警继续!山东中西部最高35~36℃,去沿海避暑吧!

    预计6月6日白天,内蒙古中西部、新疆南疆盆地、山西中南部、陕西关中平原、河北南部、河南大部、山东中西部、安徽北部、江苏中北部、湖北北部、海南岛中北部等地最高气温35~36℃,其中,新疆南疆盆地、山东西部、河南中东部等地部分地区最高气温37~39℃,局地可达...[详细]

    06-06 09:45中央气象台
  • 多地确定2020年度公务员省考时间 招录规模扩大

    5日,福建、山东、湖南三省份密集公布了2020年度公务员招录的考试时间。山东、福建省考大幅扩招  观察今年公务员的招录规模,去年11月举行笔试的2020年度国考,计划招录2.4万人,相比于上年度1.45万余人的招录计划,有较大幅度增加。[详细]

    06-06 09:44中国新闻网
  • 小清河复航工程迎新进展,山东首个“河海直达”项目将带来什么?

    通过查看小清河复航工程的地图可知,这条近170公里的内河水运通道途经济南、滨州、淄博、东营、潍坊,贯穿了我省中部的工业走廊。可以期待,一旦深入我省内陆腹地的内河港与沿海港实现顺畅联通,河海联运带来的长期价值不可估量。[详细]

    06-06 09:44大众报业·大众日报客户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