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审编辑:
责任编辑:
平安留学一直是中国家庭和社会各界普遍关注的话题,随着留学美国人数增多,低龄留学人数渐长,近年来中国留学生在美也偶见一些案例。本文试从中美文化和教育理念差异角度谈谈中国留学生父母的心理调适。
一、中美文化差异
中国文化中,家庭是中心,是一个集合体,个人独立性相对较弱,在个人和家庭之间,单位、集体、国家这些场域力量很强,对一个人影响很大。而发端于欧洲、独立于北美的美国文化,更多是以社会为中心,表现为看重宗教、社区等,西方的家庭、国家意识和中国比起来相对较弱。总的来看,中国的家庭文化对人成长的影响超过西方家庭文化。
在孩子成长阶段,西方文化受成人中心主义影响,孩子被认为是缺乏理性、不自由的,西方在孩子成长阶段把他们当成“小成人”看待,在教育过程中既尊重孩子又疏远他们,使其亲子关系亲密度不如中国。西方文化认为神高于人,神父的重要性超过人间的父亲,家即使没了,但神、教会等是替代性的精神家园,家是孩子走向社会的暂时过渡基地,家庭生活有暂时性,不具备永恒性,18岁以上人员搬出家庭、独立生活和学习,在美国是一种大家都觉得自然而然的现象。在西方这种文化下,即使子女和家庭成员出现意外伤亡,家庭恢复创伤的方式是相信其去了天国,去了应该去的地方,开始了其新的生活。由于家庭在中国的中心作用,中国人家庭依赖性更强,家长和孩子之间,尤其是家长对孩子的依恋远远超过西方家庭。对于没有神这一概念来说,家庭成员故去,就是失去,所以走出悲伤需要相当的时间和勇气。
二、中美教育深层理念差异
中西文化的差异导致了教育深层理念的差异。西方文化下,学校教育只是一种职业,教师是社会分工的一部分。教师与学生是因钱与知识的交换而平等存在。这种理念好的地方在于,教师尊重学生,学生独立性较强因而创新的空间较大,但是也没有“一日为师终身为父”这样的观念。西方的家庭教育是教育的重要部分,其目的是为孩子离家后做准备,比如教会孩子独立生活,培养必要的生理心理技能,所以学校教育承担的是有限责任,家庭教育是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反映在社会生活中,美国从家庭到整个社会从小非常注重体育,目的是培养健康的体格、抗压能力、团队合作精神等适应社会生存的素质。
三、中国父母应做好孩子留学美国的心理调适
子女出国,父母担忧。但是由于中国留学生成长于中国文化中,来到美国,在美国文化下,接受的是美国教育,受到的是中美两种文化的熏陶,两种文化中有冲突的部分,这种冲突给留学生造成的困扰一定程度上可能会影响中国父母与留学子女之间的沟通。
由于中国家庭的亲密性,父母从心里认为孩子只是暂时离家,将来可以经常回家。家是中国人的生命共同体。而中国留学生在鼓励独立、注重自强的美国文化中,可能会慢慢偏离父母的期待,近几年频频出现的领保失联案例就是这种文化冲突的反映。
在教育过程中,受家庭亲密性影响,中国孩子在成长过程中很多事情被父母包办,失去了试错和发展能力的机会,表现为不大善于处理人际关系、调适自我心理。而西方文化因为认为孩子终究是要离开暂时的家,在培养孩子独立性、如何与人沟通上有一定优势。
另外,中国各级学校或多或少承担的是无限责任,而美国各级学校均承担的是非常有限的责任。中国留学生在美如果遭遇伤亡,中国家庭往往需要应对的不止是学校一方。学校和学生之间是一种契约关系,这在注重情感的中国文化中,一旦留学生发生意外情况,中国家长应对有关问题往往非常难以接受。
所以需要成长的不只是留学生,当父母选择把孩子送出来之前,也需要对美国文化有一定了解,充分评估,做好沟通,才能调适好作为空巢父母的心理期待。(作者:陈浩 中国驻芝加哥总领馆教育组领事)
初审编辑:
责任编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