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标”是这样炼成的
来源:青岛日报 2011-12-14 07:53:00
杨波教授。(图片来源:青岛科技大学报)
近期,国家环保部和国家质检总局联合发布实施了《硫酸工业污染物排放标准》和《硝酸工业污染物排放标准》,这两项“国标”均出自青岛科技大学教授杨波和其同事之手。昨日,杨波向记者讲述了国标编制的过程。
为掌握一手数据跑遍大江南北
从容、自信,亲和力极强,完全看不出杨波是一位年近半百的母亲。2000年,留学归来的杨波选择了在青岛科技大学当一名老师,从事环境工程专业的教学和科研工作。凭借出色的教学和丰硕的科研成果,她很快跻身山东省专业标准化技术委员会,并成为中国环境科学学会环境标准与基准专业委员会委员。
2006年,国家环保总局发布了一批国家行业标准课题,她毫不犹豫地写下申请,并顺利拿下课题。“国家污染物排放标准属于法律法规范畴,具有强制性,关乎企业和百姓利益。”杨波说。为全面、准确掌握国内硫酸和硝酸行业发展现状、工艺技术水平、污染物排放情况,杨波和同事完成了看似不可能完成的任务:对全国200多家硫酸、硝酸生产企业进行调研。
想进入硫酸、硝酸等危险化学品生产企业调研可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有一次,杨波坐了十几个小时的火车来到广西,想要调研一家大型硫酸企业。“介绍信给人看了,好话也说尽了,企业还是大门紧闭。足足耗了一上午,我急得眼泪都快流出来了。”执著的杨波没有气馁,硬是用坚持打动了企业工作人员,最后顺利完成了调研,获得了大量宝贵的数据。
“制定标准是各方博弈的过程”
“污染物排放标准制订的目的是要削减污染物排放,这就需要企业投入资金升级改造生产工艺,提高排放标准,势必会增加企业的生产成本,触及企业利益。而我们要做的就是找到企业利益与国家利益的最佳平衡点。标准太低了,起不到污染物减排、保护环境的目的;标准过高,企业死活都达不到,肯定无法推行。”杨波说。
通过对大量企业实地调研,了解企业的生产设备、工艺、生产成本,倾听企业的呼声,挖掘企业可提高改进的空间,杨波和同事们将企业实际情况和国家环保政策、国外最佳可行技术及相应的产业政策进行了巧妙的衔接,制定出了可行性较强的行业标准。
两项标准为百姓撑起“绿伞”
从领到课题,到前期调研编写开题报告书,到全面调研编制标准文本,再到开会听取有关方意见反复修改,杨波和同事们奋战了一千多个日日夜夜。在经历了多道“关卡”近乎苛刻的“审视”后,这两个国家标准近期才相继发布实施。
“标准的发布实施对行业的震动前所未有。”杨波说,标准大大加速了企业改造升级现有设备工艺的速度,近期不少企业已行动起来。与此同时,标准还为百姓撑起了一把 “绿伞”。“二氧化硫和氮氧化物是硫酸和硝酸生产企业排放的主要污染物,这些污染物可能形成酸雨和光化学烟雾,对环境和人体伤害很大。两个标准大大提高了排放门槛,将极大地降低其对环境的污染。”
杨波介绍,《硫酸工业污染物排放标准》和《硝酸工业污染物排放标准》对污染物排放浓度限值分别规定为400毫克/立方米、300毫克/立方米。而此前,这两项排放标准为860毫克/立方米和1400毫克/立方米。
“这个标准比欧盟现行的还高,可以说一下子将我国硫酸硝酸行业带进了一个全新的发展时代。不仅如此,这两项标准的发布实施还将为国家‘十二五’污染减排目标的实现提供有力支撑。”
责任编辑:刘亮亮
更多新闻
- 办学能人——朱建民
- “国标”是这样炼成的
- 传承中国文化 让中国教育走上世界
- 音乐交织人生路 心灵和弦师长情
- 直面磨难 笑颜前行
热点图片
大众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1、大众网所有内容的版权均属于作者或页面内声明的版权人。未经大众网的书面许可,任何其他个人或组织均不得以任何形式将大众网的各项资源转载、复制、编辑或发布使用于其他任何场合;不得把其中任何形式的图片切换散发给其他方,不可把这些信息在其他的服务器或文档中作镜像复制或保存;不得修改或再使用大众网的任何资源。若有意转载本站信息资料,必需取得大众网书面授权。
2、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大众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3、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大众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本网转载其他媒体之稿件,意在为公众提供免费服务。如稿件版权单位或个人不想在本网发布,可与本网联系,本网视情况可立即将其撤除。
4、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30日内进行。